這是壹篇紀實文章。文章真實而深情地再現了魯迅童年與大母親在壹起的情景,展現了她的性格特點。
這篇文章描寫了魯迅小時候和阿昌在壹起的情景,描寫了老母親的善良、淳樸、迷信、嘮叨和“壹肚子麻煩禮儀”。她對自己期待已久的畫作《山海經》充滿了敬意和感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摯悼念和對她年少無知時光的深深懷念。
全文語言平實生動,處處流露真情實感,在沒有任何矯飾的敘述中把讀者帶入童年作者的世界,讓人感覺特別可親。
阿昌和《山海經》可以說是魯迅所有文章中最溫暖的。本文描述了我小時候和大母親相處的幾件事,用真誠描繪了壹個淳樸善良的農村婦女形象。
雖然大媽媽沒文化,甚至有點庸俗,但這是好事,但她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對生活抱有美好的希望,熱心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作者通過對大母親形象的刻畫和童年回憶的敘述,表達了對大母親的敬意、感激、懷念和祝願。
作者壹開始就通過大母親的《名的由來》生動地說明了自己的身世,她不僅沒有姓,甚至連名字都是給別人起的,可見其地位之卑微。但正是這位卑微的大母親身上閃耀著樸素的人性光輝,是中國舊社會千千千千萬萬勞動婦女的縮影。
對於大母親這壹形象,作者通過對她的壹些特征的集中描寫和對往事的壹點點敘述來實現,突出了大母親在這壹過程中的“卑微的靈魂”。
這篇文章的主要部分是作者如何從討厭她,討厭她到尊敬她。作者這樣寫是很自然的,因為正是在作者態度的轉變中,才凸顯了大母親的形象和性格。
作者簡介:魯迅(1881—1936),原名周章壽,後改名周樹人,後改蔡羽。“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的筆名,也是他的影響力。現代作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他的小說、散文、詩歌、散文等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教材。小說《祝福》、《阿q正傳》、《藥》被改編成電影。同時,他的作品被翻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擁有廣泛的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