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13,靈臺方寸山——什麽是“心”?

13,靈臺方寸山——什麽是“心”?

靈臺芳村山13

——什麽是“心”?

【如果!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壹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無論儒釋道,都非常重視心的作用,並進行了大量的論述。儒家講的是“知心見性”,有陸九淵、王守仁創立的“心學”,提出“聖人之學也是心學”。(香山全集簡介)道家講“齋心”,認為“心若空,道聚於懷中。”(郭象《莊子註》)佛教界說“佛在心中”,更有直接間接的,有壹部非常著名的《心經》,在佛教界流傳,引起關註。這三個學派都把心視為成聖、開悟和宇宙真理的門戶。無論儒釋道,都認為要成聖、得道、成佛,必須從人心向內出發,否則就是邪路。

什麽是“心”?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心臟又被稱為“方寸”、“靈臺”,其實體的概念指的是人體解剖學中的心臟。這就是有形的心。“心為五臟六腑之主”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心“藏神”、“治神”、“心官以為”。所以心是指心的壹個重要功能,涉及人的精神思維活動。這就是看不見的心。無形的心,指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活動,或者說是人的意識形態。此時的心是壹個與事物相對應的概念。中國傳統文化中還有壹對“形”和“神”的概念。這裏的“神”其實是壹個與心有著相同內容和意義的概念。中醫重在腦,道家重在腦。道教稱人腦為“泥丸”。“泥丸,腦之象也。”因為大腦像泥丸,所以叫泥丸。但無論是心還是腦,都可以是元神居住的地方。人的元神主要在腦泥丸宮,但發生換位時,也可以在人心。思維意識的真正活動是由元神進行的。因此,從人的心臟和大腦,我們可以發出思維意識活動。

心的作用壹直吸引著各種門派的充分關註。那麽,心臟的功能是什麽呢?首先,心能反映事物,悟道,就是現在說的。人的思維能反映客觀世界及其規律。比如鏡子能照出東西,水能照出東西。“心如鏡臺”,故稱“心鏡”。心鏡能照出事物,但不受欲望和執著的影響,使明徹能如水,照出壹切。要發芽,就像往水裏扔壹塊石頭,不斷擾動水面,處處蕩漾。不僅不能反映事物,即使反映了,得到的形象也是扭曲的、畸形的、不正常的。

但對於普通人來說,身處紅塵,肉眼看事物,充滿欲望,有著無盡的執著,有著躁動不安的心,他們的思維所獲得的反映客觀世界的形象,就像壹面“鏡子”,往往被嚴重扭曲甚至扭曲。這就是所謂的“情迷智,利迷智”,“情人眼裏出西施”。從這個角度來說,禪宗北派是美的,“身為菩提樹,心如鏡臺。”說的對,要經常擦,不要弄灰塵。人要想清晰準確地反映事物,就必須擺脫任何偏見、後天觀念、欲望、執著等阻礙正確反映真理的因素。這些東西都是心鏡上的灰塵。

對於壹個僧人來說,身處紅塵之中,擁有壹顆清凈寧靜的心靈,以明眼人的眼光看待事物,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體現多重時空和其他空間的意象。正如佛教徒所說,遙視(民間傳說中的“千裏眼”)和宿命論的作用。但他不加思索地靜靜地看著,看到的都是真實的。稍微湊在壹起,看到的就變成假的了。這就是自我陶醉和自由意誌的問題。

對於偉大的覺醒者來說,透過法眼看事物,深深地安頓在壹種空靜的狀態中,心中沒有任何人的欲望、執著和觀念的幹擾。他能看到世界各地的宇宙,洞察十世,人,自然,社會,無所不包,全景式。甚至可以深刻的反映出宇宙的起源,宇宙的演化運行,宇宙的大道。這就是所謂的“空靜,可以知道。”老子說:“要空,要靜。”“棄智”。莊子說:“摔斷四肢,瀟灑,離形而知,與大同無異。這叫坐忘。”(《莊子·大宗師》)關於虛靜的作用,莊子說,“水靜時,明有燭眉,平有準,大師取法。”水還亮,但是精神好!聖人之心,淡定!天地之鏡,也是萬物之鏡。夫靜而孤,天地之本,道德至上。”(《莊子?天堂)莊子用靜水和鏡來比喻空靜的心理,同時提出了“心齋”和“坐忘”的方法。《地球上的生命》說:“如果妳有意誌,妳可以不用耳朵去聽它,妳可以不用耳朵去聽它,妳可以用妳的心去聽它。聽止於耳,心止於符。生氣的人也是以假亂真。唯道是空,空者亦齋。”釋迦牟尼佛講戒、定、智,是壹個道理。戒是去除人的壹切欲望和執著的心,必須定在禪定,智是開悟智慧,達到對宇宙真理的頓悟。三者相輔相成。所以佛道在這壹點上是相通的。這可以說是古代聖賢先知教給人類的最高心法和思維技術。

心既能反映事物、體悟道,又能創造事物、創造。心物合壹,心物壹體。心是能量,人的意識本身就有物質功能。“相由心生”,“境由心造”。所謂“心能生萬物,心能滅萬物”。“壹切由心造。”用現代語言來說,人的思維、意識、觀念是可以改變客觀世界並創造客觀世界的。但創造和創造的機制和原理在不同的層面有不同的表現。

對於普通人來說,欲望驅動,心智驅動,行動導向,辛辛苦苦,能改變的事情有限。它的機制是人腦發出指令後,人的五官和四肢執行指令,采取壹定的行動,使用壹定的工具,付出壹定的艱苦的腦力和體力勞動,才能夠在壹定程度上、在某些方面對某些事物做出有限的改變。

對於某壹層次的修行者來說,如果心是純粹的、正義的,心就能讓功能性的神通做事,不留色彩,不動聲色,心壹出,物隨心動,物隨心變,物成,從而得到相應的物質結果。所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對於普通社會來說是非常神秘的。但在實踐領域,已經習慣了。

對於那些對神佛有高度覺悟的人來說,他們被稱為“造物主”,因為他們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的頭腦可以直接創造事物。妳可以無中生有,壹下子想出來,讀出來。跟著妳的心走,事情就會跟著妳的心走。大自然的力量是無窮的。壹念之間,他可以改變天空,大規模地改變自然、人類社會乃至整個宇宙。當然,這對於現代人和普通人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幻想,是無法理解和想象的。

但無論是哪種情況,前提都必須是心與道相合,順道而行,順法而不違道。也就是孔子說的“為所欲為而不逾矩”。否則不僅不行,還會定期受罰。所謂“得道者昌,失道者亡。”當然,對於覺醒者來說,他是道的化身和代言人,他的壹言壹行,壹切都是道的化身。

“世上沒有無心之失。”(王陽明)“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陸九淵)心之用大哉!心的方法就是所有的方法。修心可以成就壹切。

【如果!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