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孟子是壹個怎樣的人?

孟子是壹個怎樣的人?

孟子是壹個實現理想抱負,堅守精神世界批判維度,堅持差異原則,充分展示人格魅力的人。

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的第四代弟子,曾子的第二代弟子。

1,正直誠信。孟子周遊列國,遊說諸侯,以“王道”“仁政”之論批判天下。在掌握大權的君主面前,他沒有表現出任何的奴性和媚骨,而是堂堂正正,威嚴有加,與君主論道,氣勢恢宏,博大精深。

2.仁者為民。戰國時期,群雄逐鹿。孟子主張統治者以德治天下,實行仁政,倡導重民、愛民、護民、育民、樂民等民本思想,強調“王要學法”、“與民同樂”、“施惠”、“愛民教”才能侍奉父母。

這也是孟子的獨特個性。這不僅為後世有為的統治者提供了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其中蘊含的民主思想也被後人譽為具有超越時代的價值。

3.舍生取義。孟子說:“人生之所欲也;義為我所欲,不可兼得。舍生取義者也。”他不僅用這個標準來要求自己,也用這個標準來教育國王。他以儒生的智慧和責任,向梁解釋說,君主要以“義”為先,才能說服人民。

同時告訴人們,無論是國王還是普通人,做事情都要遵守“義”的原則,尤其是在“義利沖突”的情況下,更不能被蠅頭小利所迷惑,喪失尊嚴和道德。應該說孟子的“舍身取義”是他人格的真實寫照。

擴展數據:

關於孟子的故事:

以前孟子小時候,父親早逝,母親守節不再婚。孟子的母親非常重視孟子的教育,並嚴格控制,希望有壹天孟子能成為壹個有用的人。起初,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和鄰居家的孩子學會了像大人壹樣跪拜哭泣,玩了壹場喪禮遊戲。

孟子的母親壹看,皺了皺眉頭:“不對!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孟子的母親帶著孟子去趕集,到了趕集的地方,孟子和鄰居家的孩子開始學習商人做生意的方式,大喊大叫。孟子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母親帶著孟子住在宰豬宰羊的地方附近。孟子學會了買賣宰殺的豬和羊。

孟子的母親知道了這件事,皺了皺眉頭:“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我的孩子住啊!”所以他們又搬家了。這壹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個月夏歷初壹的這個時候,官員們都要去文廟,跪拜,禮貌相待。孟子看到什麽就學會記住什麽。孟子的母親滿意地點點頭,說:“這就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所以我住在這裏。

後來,人們用“孟母的三個動作”來表明,人們應該接近好人,以學習良好的習慣!這也說明了“近墨者黑”的道理,說明環境可以改變壹個人的愛好和習慣。

孟母三次搬家後,雖然為兒子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但孟母並沒有放松對兒子的嚴格管教。她認為,如果主觀上不努力,還是很難成大事的。於是她非常關註兒子的教育,督促他好好學習。

百度百科-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