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春天和秋天是王子們向皇室進香的季節。此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四季。史書記載了壹年四季發生的所有重大事件,所以“春秋”是史書的總稱。當時很多諸侯國都有自己按年記錄的國史。到了戰國末期,各國的史書都失傳了,只有《呂氏春秋》流傳下來。雖然用的是魯年表,但記錄的是各國歷史,可以說是通史。
為了更好地表達《春秋》的內容,許多學者的解釋著作相繼出現,對書中的記載進行解釋和說明,被稱為“傳”。據《漢書·藝文誌》記載,漢代有《春秋》列傳五種。後來《鄒傳》十壹卷、《賈傳》十壹卷丟失。流傳至今的只有左丘明的《春秋左氏傳》、宮陽高的《春秋傳》和薄良池的《春秋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列入儒家經典。
在《春秋》三大傳記中,《左傳》是影響最大的壹部。《左傳》雖因《春秋》而作,但其編年體例更為完備,史料價值和文獻價值遠超《春秋》。所以很多學者認為《左傳》是壹部獨立的編年體史書。雖然其內容在某種程度上與《春秋》有關,但並不是對經典的詮釋。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傳》。全書約18萬字,記錄了從廬隱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254年的歷史,12代的君主。補充和豐富了《春秋》的內容,既記載了魯的史實,又記載了各國的歷史。不僅記住政治事件,還廣泛涉及社會各個領域的“小事”;壹是改變《春秋》的流水賬法,代之以系統的、有組織的編纂史書的方法;不僅記住了春秋時期的史實,還介紹了很多古代史實。這大大提高了《左傳》的史料價值。
《左傳》的作者至今仍無共識。相傳這本書的作者是左丘明,孔子的同時代人。但書中已經涉及到戰國早期的史實,應該是戰國早期的作品,不是壹個人寫的。現在普遍的看法是,這本書不是壹個人寫的,很可能是壹群收集了各國史料和傳聞的儒生編的。其書成書於戰國初年。
《左傳》的編年與《春秋》大致相同,但卻晚了17年。不同於《春秋》的大綱形式,它系統具體地記述了這壹時期各國在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重大事件。
作為壹部歷史著作,《左傳》的政治和道德傾向相當鮮明。其理念與儒家思想非常相似,強調等級秩序和宗法倫理,註重老少之別,同時表現出“以人為本”的思想。雖然書中還有很多地方講天道鬼神,但其重要性已經在百姓之下了。例如,在《桓公六年篇》中,季良說:“上帝的主是丈夫和人民。是因為聖王先成了人,再獻身於神。”莊公三十二年的文章,引用了壹句歷史上的話:“國必富強,聽民之言;將死,聽天由命。”像這種討論,筆者是贊成的。諸子百家(尤其是孟子)的雜文都有類似的論述,可以看作是春秋戰國時期重要的思想進步。
《左傳》是壹部歷史著作,所以它的敘事必須著眼於大局,把最能代表歷史發展趨勢的重大事件寫進史書。他選擇的主要題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壹、王朝衰亡史;第二,諸侯爭霸的歷史;第三,諸侯朝廷內亂史;第四,青醫生家族的興亡史。與以往任何壹部作品相比,其敘事能力都顯示出驚人的發展。很多復雜多變的歷史事件都可以有條不紊的處理,復雜而不混亂。如春秋時期的五大戰役。
《左傳》中記載的外交辭令也很高明。按說這種寫法應該是基於原始的官方記錄,但壹定是經過作者的再加工,才顯得如此精煉、嚴謹、有力。與《尚書》乃至《國語》中記載的文字相比,差異是顯而易見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以燭之力戒秦師”壹節。整個故事不到200字,卻抓住了秦國試圖向東發展,被晉國威懾的情況。在秦、金、鄭的關系中,只有保住鄭在中原的根據地,秦國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於是兩個大國的聯盟被輕易瓦解,拯救了鄭,這無疑是註定的。到目前為止,還是令人興奮的。
《左傳》是壹部歷史巨著,也是壹部文學巨著,是中國第壹部有詳細敘事的編年體史書。它被批評為繼《尚書》、《春秋》之後開創《史記》、《漢書》的重要著作,有“風韻優美、文采輝煌”的美譽。它記錄了紛亂的春秋時期,生動地描繪了春秋時期諸侯的野心和抱負,也反映了這個大時代的社會文化。
為了使今天的讀者對這部名著有所了解,本書精選了《左傳》中的壹些經典文章,並作了簡明的評述。此外,編輯還為每部作品寫了說明和評論,或介紹事件的來龍去脈及相關背景,偶爾還會做壹些文學評論。本書還配有壹些插圖,增加讀者的感性認識。
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參考了近年來出版的壹些關於《左傳》的編纂資料,在此對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限於作者水平,書中難免有許多疏漏之處,敬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