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數學家劉徽註釋《九章算術》(263)時,僅通過將壹個正多邊形內接於壹個圓,就得到π的近似值,還得到了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π值。他的方法被後人稱為割圓法。他使用割線技術,直到圓內接192的正多邊形。
南北朝著名數學家祖沖之進壹步得到了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的π值(約5世紀下半葉),給出了3.1415926的不足近似和3.1415927的過剩近似,還得到了兩個近似分數值,密度為355/113。他的輝煌成就至少比歐洲早1000年。在西方,秘密率直到1573年才被德國人奧托獲得,並於1625年發表在荷蘭工程師安圖奧尼的著作中,在歐洲被稱為安圖奧尼率。
15世紀初,阿拉伯數學家卡西得到了圓周率的精確十進制數值17,打破了祖沖之保持了近千年的記錄。
1596年,德國數學家柯倫把π值計算到小數點後20位,然後用畢生精力把它計算到1610的小數點後35位。這個數值以他的名字命名為魯道夫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