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西南大學圖書館的歷史沿革

西南大學圖書館的歷史沿革

原西南師範大學圖書館

西南師範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950,由原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圖書館和四川教育學院圖書館合並而成。圖書館剛建成時,只有4萬冊書刊。連同1952的院系調整和教學改革,連同四川大學、川東教育學院、重慶大學、華西大學部分專業的整合,共轉移圖書2萬冊,總藏書量7萬余冊。建築由寺廟改建而成,總面積不到400平方米,工作人員不到10人。

1953學校撥出圖書專項經費,先後購買了馬列主義經典著作、毛主席著作、政治時事類書籍和教學科研所需的參考書刊,並邀請中文系、歷史系的老師到北京等地購書。本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原則,網上加載古籍、文史專著、工具書,為我的收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根據教學和科研的需要,經過精心挑選和保存,陸續收藏了壹些教育學、心理學、外國史、外國語言文學和科技方面的書刊。到1956,藏書已增加到254826冊。

1956全國高校圖書館工作會議召開後,學校立即確定了圖書館的領導體制,由分管教學科研的副校長分管圖書館工作。學校從沙坪壩遷到北碚後,1965建了5700平方米的專用建築。1966,各類書刊藏書已達675102冊,工作人員50余人。

文革期間,學校遷至梁平,圖書館工作陷入停頓,書刊訂購中斷。館藏的壹些書刊被裝在麻袋裏堆起來,大部分還在原來的書庫裏。1980後進行了全面清點,共丟失中外文書刊164477冊,價值177635元,其中不乏有價值的書刊和專業工具書。

1986 65438+10月,香港著名實業家邵逸夫爵士捐資1000萬港元,國家教委投資330萬元人民幣興建圖書館逸夫樓,歷時三年,於10月25日竣工投入使用。逸夫樓占地兩公頃,建築面積9792平方米,藏書80萬冊。是當時設備最新、投資最大、規格最高的建築。

2000年9月,多媒體閱覽室成立,全館實現了圖書館網絡連接和電腦查閱操作。可以為讀者提供搜索、上網瀏覽、教學培訓等服務。同年,5438年6月+2月,全校圖書核查工作全面完成,核定圖書館* * *中外文圖書92萬冊。

2001年7月,兩年聘任制完成,打破傳統聘任制,優化組合,競聘上崗。圖書館從九個系改成了五個系。即:辦公室、編輯部、發行部、閱覽部、期刊部、電子閱覽部。有87個人在工作。

2001年8月,常用中文圖書回溯建庫完成,數字圖書館壹期工程完成。該項目不僅制作了全新的西南師範大學圖書館網站,還購買了超星、CNKI、萬方、VIP、Apabi五大數據庫,免費向全體師生開放。

截至2005年8月,西南師範大學圖書館建築面積65,438+05,589平方米,教職工89人,閱讀座位65,438+065,438+005個。館藏文獻豐富,紙質圖書1,91,000余冊,電子圖書約1,500冊。引進或自建數據庫40個,形成了壹個學科覆蓋面廣、深受用戶歡迎的數據庫群,每年接待讀者超過1.5萬人。

原西南農業大學圖書館

西南農業大學圖書館成立於1950年6月和10年6月。由農業系、園藝系、農產品制造系、私立華西協和醫學院、私立湘惠農學院共同組建。籌建合並期間,各校調撥圖書3520冊,7名工作人員組建西南農學院圖書館,洪其坤任圖書館館長。地址在北碚下壩,重慶香會書院舊址,是抗戰時期復旦大學在四川時復旦大學圖書館的舊址。從1952到1953,先後調整四川大學、雲南大學、貴州大學和省內高校的農科來校,集中了西南地區十余所高校的農科圖書設備,使圖書館有了壹定的館藏基礎。

1954學校利用原中央農業實驗場基地,在北碚天生橋建立新校區。同年8月,圖書館隨學校遷至新址——石元村,面積550平方米。閱覽室和教師資料室利用教學室或起居室分布。1956搬進梅園,是壹個獨立的大院,面積690平方米,藏書14000余冊。

1964年,學校綜合樓整體建築完成,壹側附樓為3447平方米的新圖書館。前樓四樓是閱覽室,各種閱覽室齊全。後樓五樓是書庫,配備垂直升降設備,大大減輕了工人擡書上樓下樓的工作量。到1967,圖書館藏書234288冊,每年購書經費近3萬元。

1988投入使用的8226平方米的新圖書館矗立在校園中央,從根本上改變了圖書館的文獻存儲和服務條件。新圖書館以書庫為主體,連接讀者區和工作區。圖書館裏有壹個花園,有壹種幽深幽靜的雅致感。讀者分老師和學生,互不幹涉。房子適應性大,書庫和閱覽室沒有樓層差,荷載壹樣,有利於逐步擴大開架,直至完全開放借閱和超市管理。有專門的研究室、現代技術室和學術報告廳。2001年,西南農業大學與四川榮昌畜牧獸醫學校、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橘研究所合並,組建新的西南農業大學,榮昌校區圖書館為西南農業大學第二圖書館。

經過多年的發展,截至2005年8月,圖書館擁有職工50人,紙質文獻878,244冊(含高校和研究所資料室),數據庫33個。文獻收藏以生物學、農學、林學、園藝學、蠶桑學、茶學、資源與環境、農業經濟管理為特色。

西南大學圖書館

西南大學圖書館成立於2005年7月。由原西南師範大學圖書館和原西南農業大學圖書館合並而成。經過多年發展,西南大學圖書館先後成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國務院授予的“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和重慶市科技資源共享平臺西南大學文獻分中心。

圖書館現有建築面積30000多平方米,其中校本圖書館建築面積26000多平方米;榮昌校區圖書館目前擁有4370平方米的建築。在建的中央圖書館占地約36000平方米。中央圖書館建成後,圖書館總建築面積約6.6萬平方米。

2012年度文獻采購經費達到2000萬元,圖書館文獻服務實力進壹步增強。2012年采購中外文紙質圖書45063種,127294冊;外文圖書4674種4675冊;中文期刊2767種,4548冊,外文期刊106種。訂購中外報紙176種293份。

截止2012年末,圖書館累計館藏紙質文獻417萬余冊,電子文獻705萬冊。磁盤陣列達到238TB,62臺服務器,其中包括31臺IBM機架式服務器。藏書涵蓋多學科、專業領域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特別是古籍善本、抗戰文獻以及教育學、心理學、農業經濟管理等書籍。尤其是抗戰時期大後方的出版物,更是國內外的珍本,現在古籍654.38+0.4萬余冊,民國書籍4萬余冊。

西南大學圖書館壹直重視網絡和數字文獻資源建設,數字文獻資源建設已形成壹定規模。截至2012年底,* * *訂購了萬方、CNKI、Web of Science、Elsevier、Springer等中外數據庫72個;它擁有240多臺終端搜索機和查詢計算機。設在圖書館的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每年為全校師生提供查新、引文、文獻傳遞等服務,完成的查新項目數量和質量逐年提高。圖書館還為所有學生提供文獻信息檢索課程、新生教育、信息檢索培訓和專題講座。

圖書館現有員工130人,專業結構合理,學術水平較高,其中碩士以上學歷49人,高級職稱25人,承擔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多項科研項目。2012年獲得中央高校重大基礎科研項目1項。

2012學校成立西南大學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根據學校事業發展的需要和中心圖書館建成後圖書館集群功能的全面定位,探索建立“中心圖書館+分館+專業圖書館”的全新管理模式,構建以中心圖書館、師範學院、農學院、經管分館、法學專業圖書館、外語專業圖書館為布局,能有效服務學校的綜合性圖書館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