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制火論》)
栝樓變種異名殼(中藥形態經驗鑒定),瓜蔞殼(四川中藥年鑒)。
來源為葫蘆科栝樓或栝樓的果皮。植物形態詳見“栝樓”和“栝樓”。
果實采自9月~ 10月。對半切開,取出果肉和籽,洗凈果皮,先翻出來晾幹,再在外面晾幹。如遇雨天,應晾曬以免發黴,晾曬時火力不可過猛,並應輪流翻動,以免被烤熟。
藥材的幹燥果皮壹般卷成筒狀,長約6 ~ 10cm;常帶果梗,長約2厘米;果皮很薄,外表面橙黃色,有紅色斑點和細脈,內表面白色至暗黃色,常帶未完果肉。又硬又脆。芳香辛辣。最好是顏色鮮艷,沒有果梗的。
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生產。
加工清洗雜質,水洗,取出,略悶,切絲,幹燥。
性質甘寒。
①飲片新參:“味甘苦,微寒。”
②中醫年鑒:“甘,寒。”
經絡入肺、胃經。
四川中醫記載:“入肺、胃、大腸經。”
功能:潤肺化痰,益氣寬胸。治痰熱咳嗽,咽喉腫痛,胸痛,吐血,鼻衄,口渴,便秘,癰腫。
(1)讀本草筆記:“清肺。”
②西參醫熱錄:“清肺斂肺,止咳平喘。”
③《新人參飲片》:“寬胸阻,清熱化痰,生津潤肺。”
④《中醫形態學經驗鑒別法》:“潤肺、止渴、消腫、毒瘡。”
⑤中醫記載:“化痰散結,疏肝解郁。”用於痰熱咳嗽、胸脅脹痛。"
⑥《四川中醫誌》:“潤肺姜奇,止咳化痰。治咽喉腫痛,大便幹燥,乳腺炎。”
⑦廣東中醫:“治嘔吐、鼻衄、口渴、咽痛,然後就結束了。”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3 ~ 4元;或者變成粉末。外用:燒、磨、敷。
宜忌脾虛濕痰。
《本草經註》:“枸杞為之。邪惡的幹姜。怕牛膝反烏頭。”
處方①治療初咳劇烈的熱病:栝樓皮、杏仁、前胡、蟬蛻、大麥、甘草。煎湯服(四川中醫誌)
(2)治喉音:瓜蔞(細銼,文火炒)、僵蠶(去頭,微炒黃)、甘草(銼,微炒黃)各等分。頂端在最後是好的。每次服壹兩元,用溫酒或濃姜湯調;用半塊錢的棉花包起來就更好了,也可以通過吞服體液來獲得。不用等,壹天吃三兩次。(《神醫醫院》生生粉)
③肺熱咳嗽,咳出黃痰或濃痰,肺膿腫:瓜蔞二至四元,三錢大青葉四元,冬瓜子四元,生薏苡仁五元,前胡壹元五角。煎湯服
④治療胸痛、肋痛:瓜蔞四元(胸痛配薤白前五元,肋痛配絲瓜三錢,枳殼壹元五角)。煎湯服
⑤治療乳癰腫痛:瓜蔞四元,蒲公英五元。煎湯套裝(③上海常見的中草藥如下)
⑥治牙痛:瓜蔞、蜂房、燒灰擦牙;用五九根、柴靜根和蔥根洗凈。(《天下醫生得良方》)
提醒妳:中藥栝樓皮,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