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_題字
鼓哼是壹種民間說唱藝術,又名鼓書、鼓字、犁鏵鼓等。
鼓聲具有獨特的歌唱藝術,深受中原人民的喜愛。它的特點是壹個人就能表演,簡單易學,好聽易懂。它伴隨著擊鼓和擊打犁鏵。唱歌的時候是用鼻子唱的,所以得名鼓哼。
在我們中原地區,不僅有廣闊的土地資源,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單說戲曲,河南號稱戲曲之鄉。主要的大型劇種有:豫劇、曲劇、越調,享譽世界,以及各地區的不同劇種,如大平調、萬幫、懷梆、懷調、羅強、道情戲、四平調、越調等。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經濟不發達,縣以下幾乎沒有戲班子,尤其是農村文化更是落後,老百姓只能趕戲。
農村那些熱愛藝術的藝人,三個人或三個人以上組織了壹個小戲班,有唱三弦劇本的,有唱大調的,有唱大鼓哼歌的。他們多種多樣,各有特色。在廣大的農村,他們活躍在農民的文化生活中,滿足了人民對藝術的渴求和需要。
小劇團很受人民歡迎,因為他們攜帶的樂器很少,所以他們擅長邀請,發送和娛樂。三四個人就是壹出戲,無論演出場地大小,都不用搭臺,壹張桌子,幾張凳子,壹壺茶,幾盒煙,幾個茶碗,演員也不用化妝。
因為農村生活處於貧困時期,演員對演出報酬要求不高,壹般都是業余時間出去唱歌。無論他們走到哪裏,淳樸的農民都會用最好的食物招待他們,至少他們能做出圓滾滾的肚子。走的時候會給有錢的人十幾八塊錢,甚至壹些糧食雞蛋蔬菜,完全可以裝滿他們的包。演員在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同時,自己也很快樂。
那時候農村人普遍迷信。許多人為玉帝制作了壹出黑仔戲,因為他們想娶壹個媳婦,生兒育女,或者為了其他事情。如果他們的願望實現了,就請藝人,在自家院子裏擺供品,燒香,放鞭炮,先唱個出神,拜個玉帝,然後用美味的飲料招待演員,又請鄰居來湊熱鬧,唱了三天。
三弦書演員,他們抱著三弦,拍著腿,自己彈著唱著,旋律獨特,時而與其他演員交流,或彼此唱反調。有些演員還用手敲打合頁或八角鼓,邊唱邊表演。三弦和落胡在演唱時特別伴奏和附和,使現場更加生動、滑稽、有趣。尤其是唱大鼓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單槍匹馬,壹人壹鼓,壹張嘴就是千軍萬馬,萬人角色。演員面前放壹個支架,架子上放壹個直徑約七八寸的扁圓形皮鼓。左手拿著兩塊光亮的犁頭鋼片,中指分開,手腕輕輕上下擺動,使鋼片兩端相互。鼓的速度和強度是烘托氣氛的手段。
小時候經常聽三弦書,聽鼓聲。每到農閑季節,成員們就纏著隊長,給大家請個小節目。隊長去十幾裏外的小尹莊請藝人,安排在生產隊的儲藏室。每天晚上,儲藏室的院子就是書店。在院子中間,有壹張方桌和幾個凳子。桌子上,有壹盞燈籠,壹個茶壺,茶碗兒和幾盒白鶴橋香煙。
演員們還沒吃完飯回來,書店已經擠滿了人。老太太們搬著椅子,搖搖晃晃地來到書店,呻吟著,咳嗽著。孩子們擠在前面,圍著桌子坐成壹圈,嘰嘰喳喳,仰著臉,期待著,女人們嘰嘰喳喳地聊著,老男人們壹個人拿著旱煙袋,煙草的味道沁人心脾,縷縷青煙彌漫著昏暗的燈光,使得書場壹片嘩然。演員們來到書店,喝茶潤嗓子,開始準備演出。
“咚咚”“咚咚”的鼓聲響起,演出開始了。頓時,書場鴉雀無聲。首先,小演員唱了壹首小書帽。小書帽短小精悍,幽默風趣的生活道理,歌詞引人入勝,引人發笑。
小演員看起來也就十六七歲,小眼睛,白皮膚,圓臉,胖乎乎的身體,壹副靈動可愛的樣子。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那悠長的哼聲,鏗鏘有力又略帶顫音,讓人骨頭發麻。那兩塊月牙形的鋼板在他手裏,就顯得那麽輕盈地飄著,就那麽自如地用著,“當當當當當當當當”“當當當當當當”,發出清脆悅耳的敲擊聲,關鍵時刻唱著,壹邊打鼓,壹邊哼著,屁股扭得像滑溜溜的,滑稽的姿勢,讓人捧腹大笑。
書帽唱完,老演員驚呆了,書帽回到正題,開始唱大故事書。在這些故事中,有《大八義》、《小八義》、《楊家將》、《嶽飛傳》、《水泊梁山》、《十字坡》、《桃園結義》、《羅成占蔔》、《劉權入瓜》、《臘井巴》等這些故事書
演員偽裝自己,模仿自己,有時候會讓人哭,事情會讓人笑。渾厚沙啞的嗓音,清晰洪亮,贏得了三天的陣陣掌聲,那些人聲和深情的歌唱讓人瘋狂,做夢,不思遷就。有很多老男女,大姑娘,小老婆上當。直到聽到“我想知道下次會怎樣,且聽下回分解”的時候,人們還在久久地想要離去。
有時候後期演員也會根據農村的現實生活寫壹些節目,演壹些節目,比如婆媳之間,夫妻之間,小姑子之間,唱到感情的地方。那些老太太們忍不住在下面抽泣。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已經進入高科技的歷史階段。電視、電影和互聯網的普及嚴重沖擊了這些曾經流行的民間古老藝術。現代年輕人和中年人喜歡唱歌,跳舞,迷戀手機,他們不再陶醉於那些傳統的古典文化和藝術。那些三弦書和鼓雖然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但與當代電影相比,仍然受到冷落。
無論什麽時候,記憶中古老的鄉村文化,伴隨我壹路的三弦書和鼓聲,書中的古代人物和民族英雄,都讓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幾十年過去了,那些藝術家的聲樂表演依然歷歷在目,令人難忘,永遠不會被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