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人們壹直伴隨著紙質文件。紙質文獻的制作和利用已經形成了相當完善和穩定的體系,長期閱讀,只要光線自然柔和,對視力影響不大,閱讀效果很好。所以紙質文件在未來很長壹段時間內還會繼續存在。
2、易於保存
紙質文獻的載體與信息融為壹體,載體保存的同時其信息也得到保護。長期以來,人們積累了豐富的保存經驗。只要溫度、濕度、光照控制得當,紙質文件是可以長期保存的。而電子文獻的不穩定性和信息保存的局限性使得紙質文獻肩負著保存人類文獻信息的功能。
3、權威性
經過幾千年的洗禮,紙質文獻建立了完善發達的編輯、制作和發行體系。在科學評價功能方面,各圖書出版部門都建立健全了學術評價委員會或類似機構,以保證出版文獻的學術水平。紙質文獻的制作和傳播往往要經過道德審查和政治審查,這對保護普通民眾、社會倫理和社會道德、維護社會穩定有積極作用,所以紙質文獻傳播的信息能夠被大多數人接受和認可。
4、有利於知識產權保護
在知識產權和版權保護方面,目前有比較健全的法律法規,知識產權和版權受法律保護。
5.紙質文獻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目前,全球每年出版370萬冊圖書、654.38+0.3萬種期刊、654.38+0萬多種會議文件和654.38+0萬多種專利文獻、技術標準和產品資料,其中至少90%仍以印刷紙質文獻為主。事實證明,紙質文件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強大的生命力,其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必然的。1,文獻信息量有限。
隨著文獻信息的急劇增加,紙質文獻的存儲空間和文獻本身所包含的信息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2、不方便大量復制
紙質文獻容易變質和自然老化,其知識內容的復制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3、造成資源浪費
紙質文獻以優質木材為原料,不僅占用了人類的森林資源,而且由於造紙造成的汙染,破壞了人類的生存環境。
4.信息檢索不方便
紙質文獻本身包含的知識很少,很多相關的知識內容需要加載在大量的紙質載體上,不利於人們的檢索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