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藏醫藥的發祥地,藏藥材資源豐富。為了保護這些資源及其棲息地,西藏自治區農科院從2000年開始開展瀕危藏藥種苗繁育技術研究,到2015,西藏自治區農科院蔬菜所組織培養中心成立了瀕危藏藥種苗繁育技術研究團隊,加大了種苗繁育技術的研究。截至目前,紅景天、獨壹味、西藏高良姜、喜馬拉雅紫茉莉、西藏木香五種瀕危藏藥的種苗繁育技術已經成熟,進入推廣種植階段,面積達數千畝。
近日,西藏自治區農科院組織培養中心的幾名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紅景天的繁殖工作。“選擇優質健壯的紅景天植物的莖、葉或芽作為‘原料’。繁殖到壹定數量的幼苗後,壹部分會作為進壹步繁殖的原料,壹部分會從試管苗中走出,先到溫室,再到田間進行種植實驗。”壹名工作人員壹邊操作壹邊介紹。
在實驗室裏,妳可以看到架子上整齊地擺放著壹排排特制的玻璃瓶,這是生長良好的藏藥苗。研究人員會不時檢查它們,看看它們的生長情況。在實驗室完成實驗後,它們將被帶到溫室和田間進行進壹步的實驗並發揮作用。
在實驗基地,我們可以看到從實驗室移植到溫室的紅景天長勢很好,外觀有點像多肉植物,有些已經開花了。說起紅景天,相信大多數人對紅景天的認識都是從抗缺氧和緩解高反應開始的。正是因為其功能,消費者對其青睞有加,導致過度挖掘。“高山紅景天的生長周期很長。壹旦被挖掘,生長緩慢,而且挖掘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其人工繁殖時間長,所以要加強對其的研究和保護。”西藏自治區農科院蔬菜所組織培養室主任白說,“因此,不能超采,但也不能完全限采。我們應該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基於此,西藏自治區農科院的專家也開始了對瀕危藏藥的撫育工作。撫育是藥用植物采集和馴化的有機結合。由於它能充分利用原生境,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保護種質資源,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因此越來越受到重視。也就是說,研究人員先從野外采集壹些優質健壯的植物進行組織培養實驗,成功後再移植到原來的生長點。白馬玉臻說:“經過組織培養,紅景天將恢復到原來的生長點,主要是為了保護這種資源和生態環境,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