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為什麽中國的人們必須購買自己的財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歸屬感
買房和租房的歸屬感完全不同。在中國,地主的呼聲很高。與此同時,中國的租房市場,尤其是長租市場還不完善。租房經常面臨房東的隨意漲價,導致經常搬家。要知道搬家是壹件很費力的事情,找房子也需要多交壹個月的房租作為傭金給中介。所以,房子哪怕再舊再小,只要是自己的財產,都會帶來強烈的歸屬感,省去了很多麻煩。
2.房地產配套資源
中國的房產,關系到戶口或者學區房等公共資源。現在大部分城市都有買房落戶的政策。買了房,有了戶口,就可以享受當地的各種資源。比如中民非常重視的學區房資源,大部分都是戶籍對口或者學籍對口。無論哪種方式,都要求學生家庭在當地有房產。如果只是租房的話,只能靠借貸入學。不僅要額外交借讀費,而且熱門學校通常不招借讀生。
3.男女比例失衡。
中國人重男輕女的現象嚴重,第壹胎是女兒,所以壹般都盡量生,直到兒子出生。最近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男女比例約為16.9:100,嚴重失衡。同時,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男人打拼事業,女人照顧家庭。所以婚前婆婆壹般會要求男方有壹套自己的房產,這樣才能放心娶女兒。
4.投資和消費
20多年前,收音機裏有壹段兩個老太太之間的流行對話。中國老太太說:我死之前終於攢夠了買房子的錢。美國老太太說:死之前終於還了房錢。買房是投資,租房是消費。每個月用同樣的錢,買房後每個月還貸款。幾十年過去了,房子成了自己的資產。但是租了房子以後,每個月都要交房租。幾十年過去了,房子還是不是我自己的。貸款買房對自己也是壹種激勵,更有動力去努力賺錢。
綜上所述,擁有壹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是中國每個人都在不斷努力的目標。從政策上看,國家還是鼓勵居民購買首套房產的。無論是公積金貸款還是商業貸款,首套房的利率都極低,這也是普通人壹輩子能用的最大杠桿。我個人建議年輕人趁年輕努力賺錢存個首付,盡早用公積金買第壹套房子。當然,壹定要量力而行,不要因為過度杠桿而影響生活質量。
如果妳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喜歡,關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