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淺談對《詩經》的理解

淺談對《詩經》的理解

葉葉觸電,坐立不安。

百川沸騰,山崩地裂。

高岸是谷,深谷是陵。

這首古詩描述了公元前843年陜西岐山地區的壹次大地震。詩中的“震電”指的是大地的聲和光。這首詩成為研究中國地震史的重要資料。它被記錄在中國最早的詩集《詩經》中,名為《十月之交》。

《詩經》是春秋末期的壹部古詩詞集。相傳是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從當時流行的3000多首詩中精選了300多首詩編纂而成。《詩經》的內容非常豐富。當時有民歌和情詩(稱為“風”),也有宮廷宴飲或祠堂祭祀時唱的雅詩和史詩(稱為“雅”和“頌”)。這些詩歌用比喻的手法和簡潔優美的語言記錄了當時的社會人文、天文地理等知識。

如果把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看作是研究商代社會史的百科全書,那麽流傳2500多年的《詩經》就是研究西周和春秋時期社會史的萬能圖書館。其中既有地球物理學家感興趣的地震資料,也有天文學家珍視的占星記錄,還有古氣象學家、生物學家、考古學家等專業工作者需要的豐富內容。

前幾年,歷史學家聚在壹起討論中國古史的分期,《詩經》中的許多記述被引為探討西周社會性質的有力論據。然而《詩經》畢竟是壹部詩集,它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光輝歷史地位更加突出。

這在中國文學史上是第壹次。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幾乎沒有壹代又壹代的詩人、學者、作家不是被它孕育出來的。至今仍是有誌於研究中國文學的人必讀的經典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