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滿漢民族關系古籍

滿漢民族關系古籍

清朝入關後,經過順治、康熙朝近80年的努力,到雍正登基時,清朝各方面已經穩定發展,滿漢關系大為緩和。雖然這個矛盾已經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但是滿清建立的新政權和合法性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反清思想和鬥爭還在不斷湧現。因此,在這個時候,雍正帝必須調和滿漢關系,而調和滿漢關系實際上就是調解直隸地區的滿漢關系。

眾所周知,清代直隸地區旗人、旗號眾多,且大多憑借旗手特權,隨意欺壓國人,造成了尖銳的“滿漢矛盾”。雍正初年,雍正下令增設壹名滿族法官,派駐保定地區,協助同知總監處理旗務。但此後由於案件數量較多,不方便全部在保定辦理,於是將張家口、河間、天津的齊敏案件分別交由張家口、天津同知審理。

雍正繼承了康熙時期的舊制度,增設官員管理此事,可以更快地解決旗民糾紛。雍正禁止地方官員因旗人犯罪而處罰旗人的做法被徹底廢除,同時明確規定:

“國旗和人民是壹體的。地方官在審理事務時,只應判斷其論點的是非曲直,並分別予以賞罰,而不應將旗民分開”。

雍正帝雕像

雍正打擊莊等惡旗,在壹定程度上緩解了旗漢矛盾,但同時繼續維護旗漢特權和旗漢刑罰差異。比如漢人犯了遷徙罪,需要依法懲處,旗手可以改為枷杖,實際上是輕判。當然,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清朝統治者既要調和滿漢矛盾,又要時刻維護滿人的特權。

此外,雍正還提出“滿漢官工壹家”,這當然與滿清官壹直歧視漢人官的事實基本壹致。但雍正說:“我即位以來,已將滿漢大臣、工部視為壹體。”雍正的實際行動和他說的壹致嗎?雍正帝在清朝實行“依靠滿洲聯合漢人”的傳統用人政策,但更註重官員本身的才能,所以在執政期間,他賦予部分漢人較高的地位和特殊的權力,讓漢人更好地發揮政治作用。

張劇照

另外,清朝的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等官職,實行的是“滿漢復職制”,滿漢都用,職位相同,但註意還有壹個負責人,即所謂的前行者,這基本上是滿族官員特有的特殊職位。雍正五年規定大學士工頭為滿人之首,其余大學士行走順序不分滿漢,以補時為準確定名次。

六個滿人大臣在漢人大臣之上,張以壹個大學士管理吏部及相關大臣。雍正不管定制,任命張先走。雍正六年,旗手傅爾丹掌管六部事務。考慮到自己的滿族身份,張不敢走在前面,於是要求雍正走在傅爾丹的後面,但沒有批準,讓張安心走在前面。由此可見,雍正帝非常重視漢人官員!

李婷宜是壹位漢族官員,擔任了多年的宰相。被滿清侍郎海壽提拔為官職。按照清廷原來的規定,海壽應該先走,但雍正為了表示對漢族官員的重視,讓李婷宜先走。這樣,滿漢官員在朝廷中的不同地位必然會產生矛盾,形成相互排斥的復雜關系。在這種互相排斥中,滿人官員占據了主導地位,甚至作為漢人官員的下屬,也因為滿人身份而鄙視漢人官員。雍正自然知道這是滿人的普遍做法,所以時刻保持警惕。

雍正帝-斯蒂爾斯

比如漢軍楊文幹任廣東巡撫時,被廣州將軍石和廣東滿清官員阿克敦陷害。雍正聽說後,嚴厲斥責他們:“只要能忠於朝廷,大公無私,無論滿漢,都不能任意誣陷。”至於選官,雍正聲稱不看出身,只看才能。但同時又告訴手下的副官,同樣的人才是“宗室第壹,滿人第二,漢軍第二,漢人最後”,可見滿漢還是有壹定差距的。

雖然這有點口是心非,但實際上這種做法符合雍正民族思想的“寬容”與“限制”的二元性,既安撫了漢人,緩和了滿漢關系,又維護了滿人在任何時候的特權和根本地位;既發揮了漢人的政治作用,又維護了清朝政權的穩定。

偉大正義感的奧秘

但從總體上看,雍正王朝處理滿漢關系的政策,大多是對康熙時期政策的繼承和發展。作為壹個少數民族國王,“華夷家”的民族思想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對證明清朝的合法性和正統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此外,雍正處理滿漢關系所采取的政策,也爭取了壹大批漢人文人,麻痹了廣大漢人,降低了漢人的反清情緒,使滿漢關系逐漸緩和。

當然,實事求是地說,這壹系列措施雖然確實對滿漢關系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由於反清勢力的暴力鎮壓和大興文字獄導致反清活動,所以滿漢民族矛盾無法從根本上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