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中國古代藝術書籍有哪兩本?

中國古代藝術書籍有哪兩本?

《孫子兵法》、《孫臏兵法》、《伍茲》、《劉韜》、《廖偉子》、《司馬法》、《太白靜音》、《虎鈴經》、《紀效舒心》、《練兵》並稱為中國古代十大兵書。

《孫子兵法》又名《孫子》、《武孫子兵法》、《孫武兵法》,是春秋末期孫武所作,共三卷。孫武,字長慶,齊國人,後歸吳。他和吳元壹起幫助吳國攻打楚國,樹立了以少勝多的榜樣。孫子兵法代代相傳。第壹卷:策劃、戰鬥、密謀攻堅、塑造;卷中:勢篇、虛篇、兵爭、雜篇、行軍篇;卷二:地形學,九地,火攻,效用。壹篇* * * 7000多字。作者以唯物主義戰爭觀為基礎,強調主觀能動性,用辯證法觀察和運用戰爭規律,認識戰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用從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方法。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等勞而饑”成為兩千多年來的軍事指導思想。被譽為“兵學聖書”、“世界第壹古兵書”的《孫子兵法》,7世紀傳到日本,18世紀後被翻譯成法文、英文、德文、捷克文、俄文。

《孫臏兵法》又名《齊孫子》,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孫臏所著。孫臏是孫武義的孫子,大約與商鞅和蒙克同時代。圖中有4卷98本原書,已失傳1000多年。1972山東臨沂貘子山西漢墓發現,整理成11000字,30篇。第壹部分包括15篇,如擒龐涓、見魏王、問魏王、問陳基、選兵、月戰、八陣圖、守地、備勢、選兵、殺兵、延氣、等。下篇包含15篇,包括:十戰,十問,微甲,主客分,好人,五五榮,敗兵,義,德,敗,敗,成雄,五度九得,積疏,奇。《孫子兵法》在《孫子兵法》和伍茲的基礎上發展了先秦軍事思想。如“勝不驕,敗不餒”,“動不動就準備”,“勝不驕,敗不餒”,對未來的軍事家影響很大。

伍茲戰國吳起(?——前381年),兩卷。吳起是壹個愛國的人。他以曾參為師,善於用兵。起初在魯為官,後去了魏、趙、楚等國,被楚貴族謀殺。吳起可以與士卒同甘共苦,在強兵工作。相傳漢初伍茲有48篇,今僅存6篇(18),計3000余字。六章分別是:圖國、預敵、治兵、議將、應變、勵誌。尊禮義,明察秋毫,是他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伍茲》是研究吳起和戰國歷史的重要資料。

劉韜傳奇《劉韜》為西周呂望所作,共六卷。姜,字尚,字子牙,籍貫不詳,足智多謀,善戰。曾助周滅商,封於齊國,為氏,俗稱。經考證,確定《六韜》壹書是戰國時期在其名下編撰的!“道”就是用兵之道,“六道”就是陶文、吳濤、龍濤、虎道、豹道、狗道。六塔***60篇兩萬多字。這60篇文章的名稱分別是:文人、、國事、文采、明傳、六守、衛國、崇賢、授賢、賞罰、軍事之道、發起、啟蒙、文削、順啟、三疑、王義、論將、選將、立將、指揮權、磨礪軍隊、陰符等。先秦所有的軍事編制、管理、訓練、行軍、布陣、攻防、作戰工具、武器及其軍事理論幾乎包羅萬象。以問答的形式進行討論,有筆記,語言生動,說理充分。是壹部膾炙人口的古代軍事專著。

戰國時魏遼子所作,共五卷。廖偉的生活故事是不同的。壹說是秦國大臣,魏國(今河南開封)大梁。他遊說到秦國,受到秦國政府的重用,所以被稱為魏醜。他是魏惠王人,擅長軍事戰略。《衛燎子》5卷22條:壹日官兵談之,控制之,爭權奪利;第二卷:攻擊力、防禦力、十二墓、軍事討論和壹般管理;卷三官、治本、權鬥、重刑令、戒嚴令、分塞令;卷四捆五令,單令,單令,將軍令,軍令;第五卷士兵教導和命令。* * * 4400多字。前12篇是政見和戰爭觀,後10篇討論軍令和軍制。如“自求”的政治觀是“前世不可及,來世不能等,求己者也”,戰爭原則是“懲暴禁非”,作戰思想是“審敵而後出兵”,蘊含著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

司馬法在春秋時期寫了三卷。當尊田為傅時,改姓。《司馬法》是齊威王的大臣們編撰的,被稱為《司馬兵法》。這本書以前有155篇,現在3000字以上的有5篇。這五條分別是:仁、天子之義、決爵、嚴位、公用。他的文字大體上以道、德、仁、義為基礎,儒道結合,闡述戰爭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人民,制止戰爭,並以夏、商、周三為例,任命皇帝指揮軍隊,在軍隊內部設立銜級,嚴肅軍紀,善於利用群眾。司馬法側重於軍事理論。

太白靜音的全稱是太白靜音,是唐代李贄寫的。***10卷。全書共分10門,分別是人民戰術、雜器、攻器、準備、陣圖、祭文、舒潔、藥方、雜業、雜體。這本兵書以王昌明為藍本,國家富強,內外兼修。在軍事攻防戰的方法上,包含著相當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主義的因素。

虎鈴經典《虎鈴經典》為宋代徐東所作,共20卷,120篇。其內容主要是發揮《孫子兵法》和太白靜音的觀點。第壹期10卷主要討論實際用兵。

姬曉的新書《寄孝舒心》,又名姬曉,是戚繼光在明朝東南沿海抗擊日本侵略者時寫的。它的體積為***18,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繪圖。卷首有“申請”、“培訓”、“公調”、“或題”,其中“或題”最為重要。正文分為18篇,如武功、作戰命令、戰鬥命令、士兵命令、法規、比武、營壘、操練、遠征、長兵、卡牌、短兵、射擊方法、拳經、各種武器、旗幟、崗哨、水兵。這本書註重實踐,總結經驗教訓。是研究明代軍事史的必備書籍。

《實用練兵法》是戚繼光在甄姬鎮練兵時寫的。本書共9卷,有6個雜卷。它和紀孝壹起被稱為《齊書》。

吳京七書

《五經七書》是中國古代七部偉大的軍事著作。即《孫子兵法》、、司馬法、劉韜、簡介、魏僚子和李的提問。宋神宗在元豐時,將這七種兵書列為武學。南宋初,宋政府將這七部兵書定為選拔軍官的考試內容之壹,並規定入武學的學生必讀。自宋代以來,《五經七書》成為古代軍事著作的主要內容,並壹直沿襲到現代。

孫子兵法見“十大兵書”。

伍茲評出“十大軍事書籍”。

見司馬法《十大兵書》。

劉濤看“十大軍事書籍”。

黃石公的三部傳記由黃石公撰寫,共三卷。黃石公,也被稱為老人,有壹個不祥的生活經歷。相傳張亮刺秦始皇失敗後,逃到邳(今江蘇睢寧北),在壹座橋上遇到壹位老人。老人贈張亮太公兵法1冊,聲稱13年後“冀北古城山下見我,黃石是我。”13年後,張亮跟隨漢朝始祖劉邦經過冀北,果然在古城山腳下得到了壹塊黃色的石頭。張亮沒有忘記老人的恩情,死後和黃石葬在壹起。《孫子兵法》中的“黃石公三觀”在後世流傳,並傳到了黃石公手中。

參見魏遼子《十大軍事書籍》。

李問約全稱“李問約”,又稱“唐李問約”。舊題目是李菁寫的。其實出自唐末宋初人之手。全書共三卷,記述了和李靖(馮衛國公)的軍事問答98次,65438余字。李的問答很大程度上是以貞觀遺風為基礎,輔之以壹般法典和軍事法典,包括作戰和訓練。攻防原理,陣型變化和兵力指揮等戰術,軍事教讀等方面都有很多精辟的論述。對前人的軍事理論也有壹些獨到的解釋,是研究唐代軍事思想的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