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溫州古籍市場地址

溫州古籍市場地址

2019-05-09 07:53 |溫州商報

百年前的溫州

從喬媛到滄河巷,從縣城前面到元西巷,再到世紀廣場...百年來,溫州圖書館歷經滄桑,始終默默散發著知識的光輝。百年來,溫州圖書館堅持傳播知識、傳承文明的社會職能,在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5月9日,溫州圖書館迎來建館100周年,裝修壹年的溫州圖書館正式開館。據介紹,新館藏書300多萬冊,電子圖書654.38+0.37萬冊,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

吐溫百年慶典無疑是溫州人文化生活中的壹件大事。在溫州圖書館即將翻開新的壹頁的時候,我們來回顧壹下“百年暖圖與文脈傳承”的過程。

1

新思潮帶來的“喬媛圖書館”

清末,在西風東漸的影響下,溫州壹批政治家積極傳播西學,倡導改革理念,尋求救國之路。同治十壹年(1872),藍欣書店在溫州出現,對開啟地方學風和民智,推動維新變法事業起到了巨大作用。光緒十五年(1889),玉海樓的建立將19世紀的溫州文化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

在歷史潮流下,現代圖書館呼之欲出。這時,溫州出現了壹個傳奇人物,他就是孫詒讓。

早在光緒十二年(1886),孫詒讓就開始接觸西方科學文明,探索救國強國之路。他走出書房,闡述西學,討論改革,興辦實業和學校,試圖啟迪民智,革新政治,以救亡圖存。

1908年,這位大學者不幸去世。文縣學者及各界深感痛心,遂提議設立專門的神社,以紀念其學術及學術成就。

於是,海內外人士慷慨解囊,購買了九三河上的呂壹公園舊址,將其改建為花園,並在寺廟旁邊建了壹座圖書館。當時誰也沒想到,此舉會為溫州的書文化播下燦爛的種子。

喬媛門

1965438+2009年5月9日,這座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並被命名為老文淑公共圖書館。因為圖書館在茶園裏,所以習慣上叫“茶園圖書館”。經過公開推薦,王玉英成為老溫州公共圖書館的第壹任館長。吐溫成立時,浙江和廣東書店捐贈的圖書只有2000多冊。之後發動社會捐書,使藏書逐漸增加到1925冊,共計26190冊。

喬媛閱覽室

2

在戰火中守護珍貴古籍

20世紀40年代,抗日戰爭進入艱難的相持階段。八年抗戰,溫州三次淪陷。為了保護吐溫珍貴的古籍,愛書如命的館長梅冷生先生嘔心瀝血,絞盡腦汁。

梅冷生先生

1941年春,老館長孫調任浙江省圖書館館長。梅冷生上任伊始就遭到侵華日軍的突襲,古城淪陷。由於時間倉促,古籍壹時無法轉移,館長梅采取緊急措施,對古籍進行偽裝,藏於暗墻之中。幸運的是,侵華日軍迅速撤退,古籍安然無恙。為了防止意外,梅主任將館藏的珍貴古籍打包打散,藏在親戚朋友家的閣樓裏。7月1942+01日侵華日軍再次入侵溫州時,又躲過壹劫。

1944年,溫州第三次淪陷前,吐溫的員工將善本、善本、刻本較好的書籍搬到文成偏遠山區,放置在龍興村文昌閣,派專人看管。直到抗戰勝利,這些珍貴的古籍終於毫發無損地回到了吐溫。

梅先生愛護圖書,贏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戰後掀起了捐書的新高潮,社會各界紛紛捐書,使圖書館藏書達7萬余冊。從抗戰結束到解放前夕,經費極其困難。他們壹度靠籌錢借錢生活,但仍堅持開放,舉辦學術講座,為進步青年提供各種便利。先後邀請、夏鼐、蘇等學術名人來館講學,並舉辦“古籍版”、“孫詒讓著作”等文獻展。有時,壹樓會有猜謎遊戲,極大地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郭沫若在嘉賓的溫馨地圖上題詞留念。

1949年5月溫州解放,圖書館由人民政府接管。新中國成立之初,圖書館經費暫由地租負擔,市政府給予適當補助,市電力公司免費供電。每天晚上開放到九點,用流動書車把書送到中山公園供市民閱讀,取消舊社會用店鋪擔保借書的辦法,方便人民。

1950年6月更名為溫州市圖書館,1955年6月更名為現名。由於館長梅冷生的及時建議,溫州著名作家的書籍在土改中得到妥善保護,由市圖書館接管。同時還接受了玉海樓等公私藏家捐贈的圖書,古籍藏書增至20萬冊,編目654.38+0.5萬冊(不含冊)。

1952年,由借閱部臨時搬遷借閱的石灘巷王興舊屋,因喬媛館年久失修而開館。同年,市政府撥專款8000元,在滄河巷買了壹棟金石樓。1953年5月,溫州圖書館遷至新址。建築由花園中的平房變為三層住宅,使用面積約1300平方米。

蒼荷香館舍

六壹兒童節1953,吐溫還建立了兒童閱覽室和兒童圖書借閱處。

溫州圖書館少兒分館

1964年5月,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郭沫若先生訪問吐溫,高度贊揚了他們為讀者服務的精神,並題詞留念。

小黃豆成為傳播知識的種子。

“土改”運動期間,梅冷生奔赴各地,從土改隊、造紙廠甚至廢品堆中搶救出數萬冊珍貴古籍。在他的努力下,溫州著名藏書家的藏書基本都匯聚在溫州圖書館。梅冷生在壹次下鄉活動中,發現了壹本刻於明朝萬歷年間的《溫州府誌》,後被確認為中國唯壹的壹部完整的書。

1966年夏天,吐溫被迫關閉,但工作人員仍堅守崗位。經過各方努力,吐溫在文革中沒有在圖書館燒掉壹本書,而是從社會上運回保管和查書,共計兩萬多冊。(後來根據黨的政策,所有被主人扣押的書籍和文物都物歸原主。同時還花6000元收購了被迫關閉的溫州古玩書店。

文革結束後,滄河巷溫州圖書館重新開放。很多老讀者還記得,當時閱覽室門口有壹個小木盒,每個進去的讀者都在木盒裏放壹顆黃豆。每天閉館後,工作人員通過數黃豆來統計人數。小小的黃豆,像帶著知識的種子,遍布溫州的每壹個角落。

為擴大收藏規模,吐溫於6月5438+0973、6月5438+00進行了第二次搬遷,搬遷至縣城前部,新建四層小樓,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加上匯僑下村的古籍部,總面積3200平方米,藏書40萬冊,是全省最古老、最豐富的公共圖書館。

仙茜頭館舍

修好後,“宇宙飛船”再次起航。

原Xi香館舍

1998由市政府出資,臺胞姚女士贊助,從原縣城前的老圖書館遷至山腳下的新館,建築面積9200平方米,藏書近70萬冊。逐步實現了計算機化管理,為讀者提供瀏覽、信息檢索、文獻檢索、光盤閱讀、數據下載、數據復制、多媒體視聽、遠程登錄等多種服務。

2005年,位於市府路的現代圖書館順利通過竣工驗收,正式開館。新圖書館大樓總面積3萬多平方米,外形呈紡錘形,就像壹艘停靠在壹片碧水旁的巨大宇宙飛船。博物館的名字是郭沫若寫的1964。

值得壹提的是,最早始於1998的喬媛論壇,已經成為溫州知名的講座品牌。喬媛論壇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和本地專家就最前沿、最熱門的話題開展各種講座活動。截至目前,已舉辦1081活動,參與人數超過20萬,榮獲“浙江省優秀講座品牌”榮譽。

從去年5月開始,溫州圖書館閉館裝修,新館建設壹直備受關註。從現在開始,新館重新開放,更新會更舒適,更有文化。據介紹,新館藏書300多萬冊,電子圖書654.38+0.37萬冊,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

百年溫度圖引領書香溫州,溫州人心中的文化豐碑,將以全新的科技擁抱信息時代。

事件編年史

●溫州圖書館的前身是喬媛圖書館,建於1965438+2009年5月。

●溫州解放5月1949,圖書館由人民政府接管,財政全額撥款。

●6月1950更名為溫州市圖書館,6月1955更名為現名。

●1964年5月,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郭沫若先生訪問吐溫,高度評價他們為讀者服務的精神,並題詞留念。

●1966 65438+2月,“文革”期間被迫關閉。

●1969,與市文管委合並,組建文物圖書館。

●1970 10月,重開。

●1979,恢復單獨建制。

●1986,上村路古籍分館建成。

●1998 10,元西巷建成通車。

●5438年6月+2005年2月,新館遷入市府路,正式對外開放。

●2065 438+2009年5月,博物館重新開放。

尋找吐溫的“鎮館之寶”

溫州圖書館壹向低調,但藏書也是“臥虎藏龍”,尤其是七樓頂樓的古籍圖書館,約有1.5萬冊傳統裝幀的書籍,包括古籍善本、歷代碑刻、家譜等。5月9日,吐溫慶祝了它的百年誕辰。我們穿越時空,向您展示館藏珍貴古籍,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1

萬歷《溫州縣誌》

看點:鎮館之寶,國內孤兒

衡量古籍價值的標準主要包括歷史文物、學術資料和藝術表現。萬歷三十三年(1605),由明代溫州知府唐日照修和編撰《萬歷溫州府誌》出版。該書線裝12卷,* * * 18卷,配有溫州府及下屬永嘉、瑞安、樂清、平陽、泰順等縣的地圖,記錄了明代溫州的政治、經濟、文化。

教育老師了解到,這本書有三個版本,藏於吐溫的明萬歷版是中國唯壹比較完整的版本。另外,日本內閣保存壹份,國家圖書館保存壹份。

上世紀50年代,時任館長的梅冷生下鄉時,在壹只“糖熊”上買了這本書。後來,圖書館幾經劇變,這本書在圖書館員和圖書管理員的保護下幸存於世,成為吐溫最重要的財產之壹。

2

《生產黨宣言》的中文譯本

看點:中國出版的最早中文譯本《生產者黨宣言》,書名印刷錯誤。

在市圖書館七樓頂樓的古籍圖書館裏,有最早的《中國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印刷於1920年8月,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工作人員告訴教務老師,這本56頁的書,由我國著名語言學家陳望道翻譯,使用繁體字和新標點,是我國現存最好的善本。值得壹提的是,扉頁的標題,《中國共產黨* * *宣言》,不小心被錯印成了《中國共產黨* * *宣言》,但就連這個小小的錯誤,也成為了該書最早翻譯於1920年8月的有力證據。

關於這本書的起源,有壹個小故事。1967年,溫州古玩書店倒閉。當時市圖書館雖然經費不足,但還是買了2萬本書(其中古籍約6000本),《生產者黨宣言》第壹譯本就在其中。由於這版《生產者黨* * *宣言》極為罕見,市圖書館對它的保護也處於戒備狀態,但讀者看壹看並不難。技術人員利用現代掃描技術制作了《生產者黨* * *宣言》首譯掃描版,掃描二維碼即可觀看。

溫州經典編年史

看點:熱血學者孫詒讓親自修訂,入選第壹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溫州經典年譜》是溫州學者孫詒讓的壹部目錄學巨著,收錄了唐代至清代溫州學者的著作1759部。該書史料豐富,辨偽得當,被姜亮夫譽為“近代會稽地方文獻目錄學之祖”。

該書初寫於同治八年(1869)夏,中間改了兩次。於光緒三年(1877)定稿。溫州圖書館有三稿:初稿、二稿、終稿。初稿二十壹卷,共十八卷,其中有孫詒讓水墨畫修改的痕跡。二十壹手稿,三十二卷,八卷增補楊紹廉手稿,經孫詒讓、孫校訂,校訂。最終版本為八卷,共12卷,並對少量朱墨筆和浮簽進行了更正。這些手稿從玉海樓流出後,被瑞安書法家、碑刻家楊紹廉收藏。民國三十五年,以90萬元購買了喬媛圖書館(溫州圖書館的前身),這三部手稿入選第壹批國家珍貴古籍。

與其他同類古籍相比,本書的優點在於:收藏齊全,為研究溫州風格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文獻;合理安排,同壹類別下均按朝代排序,同壹朝代的作者按生卒順序排列;另外考證詳細,描述的出處會具體到卷。

儀式的正義

看點:梁啟超稱之為“清朝最後壹部書,最好的壹部書”

《周禮正義》是孫詒讓最重要的代表作之壹,被梁啟超稱為“清代儒生的最後壹部書、最好的壹部書”。該書初寫於同治十二年(1873),定稿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它幸存的手稿分為兩部分,壹部分在市圖書館,另壹部分在溫州博物館。這份手稿是鑄版印刷前的校樣,已經用書法批過了,但改動不大,和最終出版的版本內容差不多。該書入選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太師誠意《劉文成公集》十八卷。

看點:劉基詩集初版

該書是劉基詩文總集的第壹種匯編,影響深遠。此後,劉基的藏書,除《四庫全書》外,均沿用此書的編排體例。教育老師看到該書保存完好,字跡清晰,為二類、二類稀有古籍,入選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明朝開國元勛劉基作為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對溫州影響深遠,他的謀略、才華、情懷深深影響了壹代人。

(原標題《溫州圖書館,100歲!”,教育老師張。編輯張怡穎)

如果妳對自考/成考有任何疑問,不了解自考/成考考點內容,不了解自考/成考地方政策,點擊最下方咨詢先生官網,免費獲取復習資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