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三月初三是廣西壯、漢、瑤、苗、侗等民族的重要節日。在南寧、柳州、百色、河池、崇左、來賓、欽州、防城港等城市,壯、瑤、苗、侗等少數民族聚居,壹些漢族有以農歷三月初三為重要節日的習俗。廣西黨委和自治區人民* *將農歷三月初三定為全區民族傳統節日,放假兩天,這將有利於繼承和弘揚全區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加強全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壹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團結奮鬥和繁榮發展。
農歷三月初三,古代稱為上巳節。上巳節在中國古代。在神話中,它是壹個優雅美麗的節日,關鍵詞是“春”、“生命”、“清水”、“香草”、“潔凈”、“美”、“酒”、“雅集”。相傳這壹天是黃帝的生日,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日,我出生在軒轅。
上巳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重要的節日——伏節。其名稱最早見於漢代古籍。漢代以前,三月初壹初四稱為“上巳”。因為每年三月的第三天並不固定,都是在3月3日前後。為了便於記憶,上巳節統壹在魏晉以後的夏歷三月初三。後人沿襲下來,成為漢族人在水邊飲水,郊外春遊的節日。
古老的傳統節日“三月三”仍然在中國許多地方流行。它流行於壯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苗族、瑤族和畬族。漢族有吃當地蔬菜和煮雞蛋的習俗,而侗族則多舉行煙火、鬥牛、鬥馬、唱二人轉、踩廳等活動,也稱為“煙火節”。畬族以三月三日為谷米的生日,家家戶戶都吃黑米。黎族人把3月3日稱為“福年福”,這是壹個祝願“山蘭”(山區幹谷)和收獲狩獵的節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流的日子。人們稱它為愛情日。土家族的三月初三是土家族的情人節。那壹天,土家族的兄弟姐妹們聚在壹起,以民歌為媒,踩腳訂婚。瑤族把3月3日作為“幹巴節”,這是壹個集體漁獵的節日。他們將捕獲的野生魚逐戶分發,享受豐收的喜悅,然後聚集在廣場上唱歌跳舞慶祝節日。
“三月,歌聲滿堂,歌聲甜甜;妳唱我唱,姑娘們手拉著手,感覺纏綿……”農歷三月初三,八桂大地,無論是城市的街頭綠地,還是村頭的山坡田頭,都是壹片歡歌。“三月三是壯族的歌會;跑者,男左女右,分兩列;互相唱歌,壹首接壹首;聲聲相和,響徹雲霄;豎琴和豎琴的和諧感動了世界。如今,歌聲已流入尋常巷弄,在唐明的靜室裏;但是,真情是淡的,媚俗是很濃的!自由最難得,歌曲也最難得;而商業的浪潮已經把它沖走了;呵呵!歌不誠,人不為人!”
“我的窈窕章,幾個人還玩?哦,是的,每個人都同意;觸七弦,風之聲;殷三農,風繞梁之韻;日月傾吐我的情懷,天地為我傾吐他們的耳朵;有琴,無知己;何Xi在我之前,那些已經逝去的時代在哪裏?在我身後,是未來的世代。;漁夫和船在哪裏?望著美景,希望天空很遠……”三月三日以上,壯族人民趕到歌圩,搭起歌棚,舉行歌會,青年男女在歌圩上唱歌,摸蛋,拋繡球,談情說愛。相傳也叫歌仙節,是為了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壯族人掃墓多在三月三,通常在這壹天蒸五色糯米飯。經過幾千年的歷史培育,經久不衰,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和非凡的藝術創造力。許歌流行於整個壯族地區,尤其是紅水河、左江、右江流域的壯族聚居縣。據調查,廣西有640個歌圩點。
其實壯族人喜歡聚在壹起唱山歌,不僅是在三月三,每天幹完農活也是這樣。“福娃舞五色環,歡喜來我壯家;尼達尼手裏拿著五顏六色的米飯,喜歡唱民謠迎接福娃”,“在堅強的家鄉唱歌是相戶愛,堅強的人的心,在堅強的家鄉唱歌是堅強的人最幸福的時刻;壯鄉的歌聲匯成了人類幸福的長河,壯鄉的歌聲融入了祖國無限春光!”“三月三”歌會是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謳歌各民族繁榮昌盛的盛會。
“三月三”是布依族比較常見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的起源和活動隨著不同的生活區域而不同。節日裏,豬被祭祀給社稷和山神,吃黃糯米。各村三四天互不往來。貴陽市烏當區新城鄉布依族也叫“蠶祭地”,俗稱“蠶社”。傳說古時候有個莊稼漢,發現每年春播後都有很多地蠶死苗。經過反復觀察,他認為地蠶是神靈放在人間的“天馬”。為了防止樹苗被害蟲損壞,他用了很多方法祭祀,但都沒有用。後來他春播的時候炒玉米花餵地蠶,結果救了苗。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遠近的布依族家庭。此後,為了保護莊稼,爭取豐收,這壹帶的布依族人每年都要用炒好的玉米花作為供品,三五成群地去附近的山坡上祭祀“天神地蠶”,祈求天神的保佑,讓地蠶不要弄死地裏的秧苗,讓五谷豐收。祭祀結束後,人們沿著田埂邊走邊唱著山歌,把玉米花撒到田裏。
愛情不僅多姿多彩,而且賞心悅目。3月3日也是苗族情人節。這壹天,苗族姑娘們穿上節日盛裝,年輕的小夥子們成群結隊地來到音樂廳,嘴裏銜著樹葉,慶祝春耕播種。與此同時,大家還在人群中尋找自己的心上人。當壹個苗族小夥邀請壹個姑娘唱二重唱,如果姑娘不接歌,男方要主動退出,另找姑娘。如果女生接了歌,說明女生也愛上了男生,兩人可以繼續唱情歌。
貴州省望謨縣布依族人說,三月初三是“寒天”,吃狗肉可以驅寒。這壹天有狗請客的習俗。在北方的霸王河壹帶,由於氣溫較低,此時楓葉還太小,無法上色,3月13日被視為“楓葉節”。在節日的這壹天,人們去山野春遊。孩子們摘下嫩楓葉扔成球,女人們則摘幾片嫩楓葉放在小圓面包裏。此外,家家戶戶都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煮熟糯米。年輕人去山坡上吹木葉,唱民歌。如果遇到滿意的對手,晚上會請妳去布依村,通宵唱歌。臨走時,主持人用芭蕉葉給歌手包了糯米和雞腿肉,作為節日禮物。其他民族,如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在三月三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和習俗。
許多文人為三月三日留下了持久的送別歌曲,如“三月三日,風和日麗,長安河邊多美人”。善於接受、冷漠、舉止甜美、真誠、皮膚柔軟細膩、骨骼勻稱。”杜甫《兩為道》壹詩,描寫了唐代女子三月三日遊城南曲江的壹幕,詳細描寫了楊貴妃壹行的身影和神態。他們穿的衣服用金銀線繡著孔雀和麒麟,頭上、背上和腰上的飾物是玉珠。還有吃山珍海味的簫鼓樂,還有對楊兄妹奢侈的諷刺。杜甫真摯的感情也能反映出普通人的心態,在喜慶的場面之外發出感嘆。
張曰:“三月三日,夜宴坤池宮和村”,“鳳凰樓下天泉,鸚鵡洲奏管弦。老熟人平陽嘉裏地,今天是最後壹年。舟楫動水千日,屏煙兩岸林。若不讓玉人觀飲,誰作醉舞?”此詩為後世所推崇,在捕捉自然上別出心裁,雖有匠心,但無雕琢痕跡。張說,詩人的政治家情懷,在三月三的盛況中更加彰顯。他被唐朝的山山水水和天地間的壹切神靈所感動!如果不是我們所知道的,我們怎麽會覺得唐朝的三月初三就像是生命氣息流動的天地呢?
"...夜晚現在讓位給太陽的海洋,舊的壹年融化在清新之中”。三月三日作為情人節有著悠久的歷史。有壹首詩為證,李白詩中說:“嘯吞,秦娥夢破秦樓月;秦家,每年的下弦月,橋邊的柳色,都印染著七窗的送別。樂遊園景區清秋節,鹹陽古道絕對寂靜。“這裏壹年壹度的柳色,指的是農歷三月初三的情人節。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情人節是多麽浪漫:壹對戀人在春光明媚、風景如畫的日子裏漫步在陽臺上,互贈折柳之禮,口哨聲不絕於耳,是壹種怎樣的狀態?!不僅如此,在我國很久以前,親戚朋友都有分別時互贈禮物的習慣,還有壹首詩為證:“楊柳無緣無故送。"
張聞天說:“人生如流水。只有當它向前沖的時候,它才是美麗而有意義的。”。3月3日,作為壹個節日,它太老了,老得像壹片高樓林立的樹林外留下的深巷,長滿青苔,長滿綠玫瑰。然而,壹扇木門,無聲的,斑駁的油漆,壹圈青翠欲滴的動物環,偶然間暴露出來,隱藏著它昔日的風韻。現在,國外的節日五顏六色,讓人眼花繚亂。年輕人在跳舞趕時尚,霓虹燈很遠,DJ很吵。有多少人,帶著對過去的虔誠,輕輕敲響那扇塵封的門?可能只是像化石壹樣,散落在壹些簡單的村落裏。
三月初三,古代上思節,人們去觀光,蘸水垂柳,除年穢,極為隆重,與寒食、清明並列第三。時至今日,只是法律明確,令人懷念,但只有少數地方還保留著古老的習俗。三月是鮮花盛開的季節;三月是農民播種的季節,現在三月已經變成了穿粉胖胖的姑娘。選擇這樣壹個季節來慶祝節日,選擇這樣壹個季節來慶祝,選擇這樣壹個季節來快樂,這是多麽富有詩意啊!多麽懂得生活的民族啊!
“每年都有壹個三月三”。在迎接這個多民族的傳統節日時,人們感受到了古老民族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開發其現代價值的緊迫性。當代歌手蘇紅在她的專輯《我想唱》中演唱了《三月三》。歌詞感人:“又是三月三,風箏滿天飛。帶著我的思想和夢想,回到童年。”“現在春風天氣暖和的時候,我經常讀《三月三日》。還有畫著小鳥的風箏,還有小夥伴們……”這些歌曲可能顯示了傳統節日的魅力。
3月3日,春天來了,杏花桃花滿山開;谷雨前,清明後,漫山遍野走壹走;春風吹,春花飛,草長鶯飛醉人;散步,遊泳,健康快樂就夠了!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春天的氣息強烈地包圍著我們;草長鶯飛,花開花落。春天的壯麗深深地影響了我們。願妳幸福平安!
作者簡介:陳迎鋒,男,廣西巴馬人。
* * *巴馬縣委黨校講師
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辦公室幹部,縣“美麗巴馬清潔村”辦公室成員。他的研究興趣是政治和經濟管理。聯系電話:0778-6220171?13084943311郵政編碼:547500電子郵箱:bmdxc#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