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學與生活》(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年,第16版)是壹本優秀而經典的心理學教材,不僅在美國,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很高的聲譽(現在好像已經再版了23次)。
2.《社會心理學》(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年第8版)和上壹本壹樣,也是壹本優秀而經典的心理學教材,不僅在美國,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著極高的聲譽。也是教育部高校心理學推薦用書。
3.《心理學導論——理解思想和行為之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年)是另壹本著名的美國心理學教材。本書由原著第九版最新修訂本翻譯而成,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人員整理。這幾本書都是大部頭的書,但是寫得深入淺出,貼近生活。同時,它們的內容都包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信息,真的是心理學愛好者最好的入門書籍。
4.《心理學——綜合方法》(上、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是在英國心理學家M.W. Eysenck的資助下,由多位專家共同撰寫的..這本名著集中介紹了歐洲心理學的發展和貢獻,因此可以為讀者提供另壹種視角。
5.孟主編的《普通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自1994第壹版出版以來,已印行多次,是國內最受歡迎的普通心理學教材之壹。
6.臺灣省張春興著的《現代心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和崔著的《什麽是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對普通讀者來說也是很好的入門書籍。
以上都是心理學入門書籍。如果妳看完之後想進壹步了解他們,可以參考以下資料。
心理學史
B.R .赫根漢所著的《心理學史導論(上、下)》(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詳細考察了心理學的起源,全面描述了西方各種心理學思潮和流派。在國內,著名心理學家車的專著《西方心理學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基本可以代表國內該領域研究的最新水平。張春興的《心理學思想的演變——心理學名人傳》(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從心理學名人傳的角度介紹了西方心理學思想的演變。默頓·亨特的《心理學的故事》(海南出版社,1999)以著名的心理學家為故事中的人物,以故事的形式生動有趣地講述了心理學的發展史。上個世紀出版了幾本這樣的書,如李黑的《心理學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波林的《實驗心理學史》(商務出版社,1981),科瓦奇的《現代心理學史》(商務出版社,1998)
關於中國心理學思想史,可以讀《中國心理學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作者根據對歷史上心理學思想家或其著作的分析,詳細描述了中國古代心理學的發展,並對中國現代心理學的發展歷史和背景進行了深入分析。《心理學通史》(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共五卷,其中壹卷和二卷為中國古代和現代心理學思想史。
心理學的分支
心理學的理論研究範圍很廣,形成了基礎心理學的許多分支,如感覺心理學、記憶心理學等。在這些分支中,人格心理學是系統論述人性的心理學分支,普通人更感興趣。在這方面,《人格心理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年)新穎、全面、引人入勝。《人格科學》譯本(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中,作者用人格研究的話題作為結構布局,值得推薦。
情感心理學
可以推薦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推出的《情緒心理學》,國內著名心理學家孟著的《人類情緒》(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壹部關於意識心理學的綜合性新作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意識與大腦——多學科研究及其意義》(2003)、《大腦是如何思考的——智力進化的前世今生》(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動物有意識嗎?(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等等都是不錯的科普書籍。記憶心理學方面,有壹些關於如何提高記憶力的熱門書籍,比如《大事記:心理學發現的20種記憶竅門》(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還有壹些專著,比如《記憶心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此外,還有壹本非常耐用的關於記憶的科普書《尋找迷失的自己:大腦》。在社會心理學中,施榮華主編的《現代社會心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是比較受歡迎的教材之壹。曾有壹本優秀的教育心理學引進書:《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2004),原著第七版由人民郵電出版社引進。宗教心理學是最詳細的壹本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弗洛伊德
在西方現代心理學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流派和理論。到目前為止,多渠道研究仍然是現代心理學的現狀。其中,精神分析學、行為主義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影響最大,被稱為心理學的三大主力。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開創,此後不斷修正和發展。它的影響力遠遠超出心理學,所以它的讀者群也相應更廣。《精神分析導論》(商務印書館,1995)是對弗洛伊德早期精神分析理論的總結,可以作為對弗洛伊德本人觀點的最好介紹。《夢的解析》(商務印書館,2001)是弗洛伊德最具影響力的經典著作,是深入了解弗洛伊德的必讀之作。近年來,弗洛伊德著作翻譯量最大的是長春出版社出版的八卷本《弗洛伊德文集》(2004)。
弗洛伊德的傳記見歐文·斯通的《靈魂的激情(上、下)》(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6),是壹部傳記小說,信息量大,可讀性強。另壹本比較註重闡述弗洛伊德思想的傳記是高編的《弗洛伊德傳》(書店,1986),是繁體版,不好買。不過,現在網上到處都可以下載到這本書的簡化版。目前市面上可以看到更多中國人寫的弗洛伊德傳記新作,但這些新書並沒有介紹更多的第壹手資料,基本都是對以往資料的重新整理,內容差別不大。
如果想對弗洛伊德的思想有壹個清晰的了解,也可以看幾本介紹他思想的書。查爾斯·布倫納(Charles brenner)的《精神分析導論》(北京出版社,2000年)概括了弗洛伊德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分析的主要內容,這在同類書籍中極為罕見。《弗洛伊德與馬克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闡述了精神分析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雖然這本書寫於20世紀30年代,但仍有其價值。
榮格和榮格學派
《東方禪修心理學——從易經到禪》(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是榮格幾篇文章的合集。《分析心理學理論與實踐》(三聯書店,1991)、《現代人尋魂》(貴州人民出版社,1987)出版較早。前者是榮格演講集,是了解榮格早期思想的很好的入門書。
榮格的自傳《回憶、夢想和思想》(遼寧人民出版社,1988)是榮格最好的傳記。《榮格的生活與工作——傳記回憶錄》(東方出版社,1998),作者芭芭拉·韓是榮格的女弟子,她看起來更高壹點。另外,可以參考劉耀忠的《建造心靈的殿堂——西方著名心理學家榮格傳》(東方出版社,1996)和Vintcent Brom的《文川譯人與神》(新華出版社,1997)。
相對於介紹榮格本人作品的軟肋,介紹榮格思想和榮格分析學派是非常可觀的。系統性的,如東方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曼陀羅系列》,包括《母親女神》等八本書。此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點金石叢書》收錄了《榮格之道》等四種譯本。關於榮格思想的書籍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榮格神秘心理學叢書》。目前已經出版了四本書,其中石春華先生的《神秘原型》壹書非常優秀,清晰地梳理了榮格理論中最重要的原型概念。此外,這類書籍還包括《人格陰影——具有毀滅作用的生命力》(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年)、《榮格心理學與佛教》(東方出版社,2004年)和《榮格心理學與藏傳佛教》(商務印書館,1996)。後榮格原型心理學的開創者詹姆斯·希爾·曼(james hill Mann)所著《解碼心靈》(海南出版社,2001)闡述了他有趣的“橡子理論”,探討了“命運的召喚”這壹激動人心的主題,很有啟發性。《榮格崇拜》(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壹書的作者理查德·諾爾站在榮格批判的壹邊,試圖展現“歷史上真實的榮格”。他的新穎觀點曾在榮格研究中引起強烈震動。
阿德勒·弗洛姆親愛的
《自卑與超越》(作家出版社,1987)是阿德勒最有影響力的作品,國內已有多家出版社出版。阿德勒最近的壹個譯本是貴州人民出版社(2004)出版的《理解人性》。
弗洛姆的重要著作幾乎都是在上個世紀出版的。比如《逃離自由》(中國工人出版社,1987)、《愛的藝術》(華夏出版社,1987)、《為了自己的人》(三聯書店,1988)、《健全的社會》(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
近年來,蜂蜜的許多作品已經出版。她的《自我剖析》《我們內心的沖突》《我們這個時代的神經質人格》(2004)收錄在貴州人民出版社翻譯的名著《現代社會與人》中。上海文藝出版社還出版了幾部關於蜂蜜的重要著作,如《我們內心的沖突》(1998)、《精神分析的新方法》(1999)、《神經癥與人的成長》(1996),是蜂蜜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其思想的代表作。《與命運交易》(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壹書,是用霍尼的理論對莎士比亞的四個悲劇人物進行全新的解讀,很有啟發性。《壹個精神分析師的自我探索》(1997)是對蜜糖的人生經歷、內心沖突和思想演變的全面考察,真的是壹部不可多得的了解蜜糖和她的思想的作品。
自榮格和弗洛姆以來,精神分析有了許多新的發展。《後現代精神分析》(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是諾曼·N·霍蘭德的文集,充分體現了精神分析在後現代時期的發展,展現了後現代精神分析的思想魅力。《現代精神分析的聖經——客體關系理論與自我心理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年)大體介紹了現代精神分析近幾十年的進展和脈絡。
行為主義
由沃森創立的行為心理學理論體系在20世紀20年代非常流行,深刻地影響了心理學的進程。此後,行為主義不斷發展,斯金納的影響最大。然而,行為主義者的著作在中國很少出版,普通讀者感興趣的就更少了。《行為主義》(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是對沃森行為主義最好的總結。《超越自由與尊嚴》(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是斯金納頗具影響力的通俗讀物。該書基於行為主義原理,提出了許多關於社會設計的思想,認為公民在社會中的行為最好按照各種有計劃的獎勵(強化)系統來塑造和控制。這本書受到了激烈的批評和壹些贊揚。《兒童行為的塑造與矯正》(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壹書不僅系統闡述了行為主義的原理,還用生動的例子說明了該原理的應用。理論和應用結合的很好,了解行為主義是個不錯的選擇。
人道主義
有壹本非常好的關於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著作的文集《人的潛能與價值》(華夏出版社,1987),但這本書好像沒有新版本。《馬斯洛與後弗洛伊德主義,心理學的新道路》(中文出版社,2002年)和《馬斯洛心理學,第三種思潮》(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都全面介紹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馬斯洛的思想。馬斯洛傳記包括《做人的權利——馬斯洛傳》(華夏出版社,2003年;改革出版社,1998)。《人本主義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是我國全面系統介紹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專著。《三心理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0年)壹書介紹了弗洛伊德、斯金納和羅傑斯的理論。書不厚,引言簡單明了,可以作為了解這三個方面的很好的入門書。
除了上述三種力量,認知心理學在上世紀下半葉開始興起,並逐漸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主流。在這方面,新引進的《認知心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和王肅、王安生主編的《認知心理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比較受歡迎。
關於西方心理學各流派的發展,國內已經出版了壹些綜合性的著作。如高覺夫《西方心理學新進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葉浩生《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西方心理學研究新進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郭本禹《當代心理學新進展》(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此外,湖北教育出版社於2000年出版了《20世紀西方心理學家述評》叢書,共分15冊,對20世紀西方心理學發展史上代表西方心理學各流派、不同發展方向的15位大師進行了評價,從中也可窺見西方心理學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