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尖銳而冰冷的對比中,作家提出了“今天的責任不在別人,而在我的青春”的政治主張。在此基礎上,梁啟超以激昂而充滿詩意的筆觸,描繪了壹幅催人奮進的中國少年和英勇崛起的中國青年的振奮人心的畫卷:美哉,我在中國,我不與天老;莊仔,中國少年,無國界!
擴展數據:
在文體語言方面,《少年中國的故事》也很有代表性。長短與韻文風格交替的句式,尤其是上文提到的新詞新象的引入或創造,無疑顛覆了中國古文所使用的詞匯和句法體系。
就文體而言,《少年中國的故事》融合了辭賦、劉四、駢句和古文,進退自如,通順流暢,顯示了作者在操作文體方面深厚的藝術功底。在中國文學語言和文體的演變歷史中,梁啟超的散文無疑是文言文向白話文過渡的壹種形式,直接導致了五四白話文運動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