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種名目的書法展讓人眼花繚亂,但真正打動人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展覽卻少之又少。很多展覽,進去的時候興致勃勃,出來的時候卻索然無味。密密麻麻的“二王”壹路亂草,讓人頭暈目眩,幾乎窒息。走出展廳,腦子裏就像關了電的電視屏幕,壹片空白;目前,自稱“書法家”,被別人稱為“書法家”的人有成千上萬,甚至更多,但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得起“書法家”這個神聖的稱號呢?有人說中國書協現在的會員不都是書法家!但問題是,如果現在的成員都是書法家,那我們這個時代的書法家陣容就太強大了!中國書法協會現有會員近2萬人,相當於書法家近2萬人,即使是號稱書法盛世的唐朝,也會因此相形見絀,黯然失色。唐朝充其量只有我們熟悉的幾十個書法家,但我們現在真的有那麽多書法家嗎?
這就引出壹個問題,就是書法家的標準是什麽?如果以古代的標準來衡量,今天有多少“書法家”可以勝任?萬昌盛的《羲之》和孫的《郭婷》足以讓所有的“書法家”汗顏。如果以現在的標準來衡量,我們這個時代的書法與古代相比是進步還是倒退?
從古到今真正能稱得上書法家的人,壹般能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第壹,地位顯赫,學識淵博。壹部中國書法史幾乎就是壹部官方書法史。從古到今的書法家,大多社會地位非常顯赫,學識淵博。像李斯,官至丞相,壹人之上萬人之上。有治國安邦之道。他幫助秦始皇滅六國,平定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強大統壹的封建王朝。秦始皇統壹六國的《秦篆》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鐘繇,太尉之官,三國時曹魏“三公”之壹,地位顯赫。沒有淵博的知識,怎麽會這樣?二王子,初唐四大家,顏真卿、劉公權、歐陽修、蘇軾、黃庭堅、趙孟頫、文徵明、柳永、王文誌、翁同龢、康有為、於右任、舒同、啟功、沈鵬等或是政治名人,或是文壇領袖。對他們來說,書法絕對不是人生的唯壹追求,在其他方面都有所建樹。
第二,書法精湛,影響很大。歷史上的書法家不僅地位顯赫,學識淵博,而且書法技藝精湛,影響巨大。他們都有深厚的臨池功力和獨特的書法風格,都有自己的傳世佳作。他們不僅在當時影響很大,而且因為對書法的巨大貢獻而影響深遠。
第三,有很多著述,是以道德為基礎的。古人大多見解獨到,著書立說。用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博大的思想教育世界,影響時代和後世。或政治,或軍事,或哲學,或文學,或歷史,或書法,或繪畫,都可以說是人們沒有說過的話。至少他們可以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發展,從而為社會和歷史做出獨特的貢獻。歷史上的書法家,除了極少數特例,大多能以德為本,以“養氣平天下”為人生理想,嚴於律己。
而目前“書法家”的標準是什麽?如果取得中國書法協會會員資格就可以稱之為書法家,那麽這個標準與古人相比就太低了。我們知道,加入中國書協有三種方式:壹是部分作品在中國書協舉辦的全國展覽中獲獎;二是有在中國書協組織的學術研討會或其認可的專業報刊上發表的理論文章或著作;三是在基層書協擔任領導工作壹定年限的。有些人可以在反復訓練壹部作品,甚至僥幸獲獎後加入書協。有的人花很長時間反復修改壹篇論文才能入選書法研討會,也可以加入書法協會。有的人寫不了文章,卻因為特殊關系成為基層書協的領導,壹到年齡限制就可以加入。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了。還有不擇手段,抄襲,抄襲,找人代筆,走後門加入書協。如此不堪,自欺欺人。
所以我認為,中國書協的部分會員可能會成為真正的書法家,但絕不會都是書法家。書法家也可能在非會員中產生,人為降低標準是經不起歷史考驗的。唯有見賢思齊,不斷跟上古人,中國書法的未來才會大有可為。
轉自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