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宋文學家範仲淹寫的《嶽陽樓記》。
摘自原文:吉福!是嘗古仁者之心,還是做兩者不同的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妳住在寺廟的高處,妳會擔心妳的人民;如果妳遠離江湖,妳會擔心妳的丈夫。是憂進憂退。但是妳什麽時候會幸福呢?必須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嘿!維斯,我們和誰壹起回家?
翻譯:唉!我曾經探究過古代道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可能和上面兩種心情不壹樣。原因是什麽?是因為在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會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不喜不悲。在朝廷做官,憂民;不在朝廷做官,卻身處偏僻的江湖之中,為君擔憂。
這樣壹來,他們也擔心入朝為官,隱退江湖。即便如此,他們什麽時候才能幸福呢?那麽我們壹定要說“在世界悲傷之前先悲傷,在世界快樂之後再快樂”?唉!如果沒有這個人,我跟誰走?
文章通過寫嶽陽樓的景色和雨天晴天帶來的不同感受,揭示了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者之心,也表達了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
文章超越了單純寫山川景色的狹隘範圍,結合了大自然陰沈沈的變化,陰晴圓缺,以及“動客詩人”的“見物之感”,從而把全文的重點放在了討論政治理想上,拓展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敘事、景物描寫、抒情與議論融為壹體,動靜結合、明暗對比、用詞簡潔、音節和諧,用對聯比景成為雜記的創新。
範仲淹(989-1052),文茜人,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兼。李青三年(1043),參與慶歷新政,提出十項改革建議。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嶽陽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