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十年(1860),太平軍與清軍在浙西交戰,全家逃亡荒山山谷之亂,弟妹餓死。後來與家人失散,做過短工、打雜,在湖北、安徽過了幾年流亡生活。
同治四年(1865)進士。那壹年,著名的海洋始祖任勛與周閑合作,為吳昌碩畫像。
同治八年(1869),赴杭,就讀於京京精舍,師從著名儒家俞樾學習小學和張慈。將其編織成“漂陰超村”。
他交了十壹年的朋友(1872),到上海結識了高。
光緒六年(1880),吳昀(平齋)二軒,來請教《封雲樓印存》,吳昀把它刪除了,改稱《斬陸印存》。認識吳秋農、金、顧茶村、胡三橋、方等。和楊賢交朋友(見山)。
光緒八年(1882),居蘇州。朋友推薦我做小官吏謀生。與余交朋友。
光緒九年(1883),在上海認識了任伯年。任伯年寫了《蘿蔔亭像》。
光緒十三年(1887)赴上海與任伯年作《棕蔭乘涼圖》。
光緒十五年(1889),蘇州人。伯年訪問時,寫下了“壹個酸冷船長的肖像”,還寫了自己的詩。石、譚為《鸞歌》作序。
光緒十六年(1890),居上海。認識吳大成。
光緒十八年(1892),任伯年寫了壹幅《芭蕉陰乘涼圖》。
光緒十九年(1893),在上海編輯出版了《仁臣年前詩集》三卷,書名為《陸詩集》。
光緒二十年(1894)在北京向翁同龢贈送詩詞、版畫。
甲午戰爭爆發,參加吳大猷榮幕,北上抗日。戰敗繼續是吳大成的榮幕。光緒二十壹年(1895),任伯年寫了《棕蔭憶舊圖》、《山海關參軍圖》。11月,任伯年病逝於上海,賦詩流淚。
光緒二十五年(1899)十壹月,丁寶元被推薦為安東縣令,壹月辭官。
他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潛心書畫,日本的川井健郎將其拋於門外。
光緒二十九年(1903)定制。仁隱以前的詩與前三卷壹起編為《陸詩集》第四卷,《別存》第壹卷合為壹卷。
光緒三十年(1904)遷至桂和坊19號,稱皮泗塘。趙子雲(趙雲鶴)在門下投了壹票。
光緒三十五年(1909)在上海加入上海豫園書畫協會。
民國元年(1912),去杭州、西陵設宴。從壹個字線開始。
民國二年(1913)成立西泠印社,任社長。邱,梅蘭芳會來的。和王怡婷交朋友。王壹亭在上海商界和金融界推廣吳昌碩的書法和金石藝術,使他聲名鵲起。
民國三年(1914),王壹亭在六三院舉辦了吳昌碩的首次個展,使吳派藝術為日本藝術家所熟知和推崇。上海書畫協會成立並任會長。
民國四年(1915),推先生為上海“書畫博物館”名譽館長。
民國六年(1917),吳昌碩追隨石夫人,死於上海。
民國9年(1920)他的書畫首次在長崎展出,隨後東京文秋堂出版了吳昌碩的畫,長崎雙樹院出版了吳昌碩的畫。朱樂三列為弟子。
民國十年(1921),去杭西靈隱社赴宴。“韓三老碑”被日本商人購買,他們和西陵同事壹起跑去呼籲進行繪畫義賣,最後籌到8000元贖回碑。日本朝倉是範的銅像。
民國十二年(1923),潘天壽經朱介紹,贈對聯壹幅。弟子陳師曾過世了。
民國十四年(1925),沙孟海被王獻列為弟子。他為已故的老師和朋友周閑的遺作《百花長卷》作了介紹和題名。
民國16年(1927)病逝於上海,11月29日死於上海寓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十壹月,遷葬於浙江余杭縣塘棲附近潮汕寶慈寺西側松梅亭腳下。
人物少年時成就篆刻,受父親影響,即喜歡寫書篆刻。楷書開始學嚴,後學鐘元昌;李殊研究中國石雕;研究篆書的,最初受到鄧、趙等人的影響,後來在《石鼓》的寫作中又有所融合。黃庭堅、王鐸、黃道周的文風受貝貝文風和用印的影響很大,有起有落。
吳昌碩篆刻始於“浙派”,後專精漢印。受鄧、、趙等人的影響,他善於留白,或斜斜留白,在構圖上氣象輝煌,體量感強。刀融筆,篆刻陽剛嫵媚,拙樸醜美,古今,變正。以丁儀為上位,秦漢為下位,結合宋倩和五福的切沖法,用鈍角刻刀處理印刷。
吳昌碩在繼承前人沖切法優秀成果的基礎上,綜合眾多專家之長,在大量篆刻創作實踐中不斷探索,將沖切法結合在壹起,形成了自己的切法。這種刀法靈活多變,或沖帶削,或削帶削,甚至削帶削...這種多變的刀法,將出拳的兇悍、剛勁、率性與刀法的精妙、簡約結合在壹起,將書意、刀法的意味展現得淋漓盡致,凸顯了他篆刻法的個性化特點,豪放、簡約。
殘缺刀法是吳昌碩篆刻創作中常見的技法。我們知道,秦漢時期的古璽,由於年代久遠,水土流失,自然風化,大多殘缺不全,失去了印章和線條原有的光滑流暢。正是這些不完美,給了我們簡單、含蓄、豐富、愚笨等特殊的審美效果,這些都是大自然造成的。吳昌碩擅長巧奪天工。他在傳統的打孔、切割方法的基礎上,輔以敲、打、鑿、磨或借用砂石、鞋底、釘子,極大地豐富了篆刻的表現手法,創造性地將篆刻的刀石效果所產生的石味提升到殘缺美的審美新境界。
主要篆刻作品:壽山老坑巧刻獅扣、人間做事、古往今來讀書、學有福報、黑青田、壹月陵、湖州安吉縣、泰山殘石樓、梅洞生園藝師、竹洞長、暴風書、武、武
繪畫內容
繪畫題材以花卉為主,偶爾也有山水。前期師從任藝,後又師承趙畫法,博采徐渭、八大、石濤、揚州八怪之長。他還用篆書、隸書、野草作畫,濃墨重彩,在古拙頗具朝氣和創新。他的作品註重整體,氣勢磅礴,認為“豪放之處離不開法度,含蓄之處照顧神韻”,充滿了石頭精神。註意筆、墨、色、銘、印的疏密,配合得當。吳昌碩自言自語道:“我生命的力量,在於我能夠用作書的方法作畫。”
他用毛筆寫梅蘭,用野草做葡萄。花木石筆法蒼勁,氣勢磅礴,布局新穎,構圖近乎白描。他們喜歡“之”和“女”或對角線的圖案。喜歡趙在色彩上,喜歡用豐富的對比色,尤其是色彩豐富的西洋紅。
因為吳昌碩用“草篆”作畫,不想寫實,所以形成了影響近代中國畫壇的“寫意”筆墨形式。
他愛梅花,寫大篆草書。他既有墨梅,又有紅梅,紅梅的畫水分和色彩恰到好處,紅紫相間,筆墨流暢。我也喜歡做蘭花,喜歡用濃淡墨和篆書筆法來畫,濃淡有力。用淡墨畫竹竿,用濃墨畫樹葉,疏密多變,或配以松、梅、石等。,成為“雙清”或“三友”菊花也是他常畫的題材,配以山石,或插以瘦高的古瓶,與菊花相映成趣。菊花多為黃色,或黑菊花、紅菊花。墨菊以焦墨作畫,菊花葉大量飛濺,濃淡交替。
晚年畫牡丹較多,用鮮艷的胭脂紅上色,含水分較多,再與茂密的枝葉對比,生機盎然。荷花、水仙花、松柏和柏樹也是經常被畫的主題。
筍、菜、葫蘆、南瓜、桃、枇杷、石榴等蔬果也壹壹繪成,充滿生活氣息。周閑的果蔬風格備受推崇,作品濃墨重彩,對現代花鳥畫影響深遠。
主要畫作:天竺花、紫藤圖、墨荷圖、五月枇杷圖、杏花圖、十二屏花、梅花、四屏花、牡丹、石蘭圖、綠松石圖及花卉、兩幅紫藤圖及雜畫冊(其中之壹)2、田圖、齊居延年、陶土盆栽菊花素描、牡丹圖、牡丹水仙圖、大富貴、佛圖、富貴仙圖、紅梅圖、玫瑰、陸菊圖、秋燕圖、人、三千年中的等
特性
①石頭氣息:吳昌碩繪畫藝術的第壹大特色是石頭氣息。所謂石氣,是指鑄在鐘鼎上的銘文和刻在石碑上的文字的味道。人們常說某人的畫有金石味。這種批評標準其實是在吳昌碩畫風出現之後才出現的。比如人們在談論徐青藤和八大山人的時候,從來沒有聽說過把他們的畫鑒定為金石的。
②渾厚的筆法:吳昌碩繪畫藝術的第二大特點是渾厚的筆法。所謂筆法雄渾,是指他畫中的筆法樸實無華,蒼茫古板,具有強烈的力量感。人們常說吳昌碩的畫厚重。據書畫圈的人說,這支筆很大。所謂“筆頭”很大,不是說他用的畫筆很大,而是他筆下的氛圍很濃郁,內涵豐富,色彩斑斕。
③色彩豐富:吳昌碩繪畫藝術的第三大特點是色彩豐富。以前總有人說中國畫不能有那麽多顏色,用太多顏色容易俗氣。但張指出,吳昌碩的畫用墨特別濃,色彩特別大膽,特別鮮艷豐富。比如吳昌碩畫了很多牡丹花,很多都很通俗,卻不讓人覺得俗氣,很文人。因此,張認為,中國畫用色的關鍵不在於用多少,而在於誰來用,怎麽用。
(4)富於變化
吳昌碩繪畫藝術的第四個特點是筆法和水墨畫的多樣性。這體現在幾個方面。張舉例說,吳昌碩畫菊花的時候,他能把壹朵菊花畫得非常豐富,不管是正面的、側面的、靜態的還是動態的。
書法吳昌碩的楷書,開始學嚴,學漢代石刻,又學。
吳昌碩書法。黃庭堅,王鐸。
吳昌碩的書法作品以篆書和草書為主。晚年寫隸書,結構綿長,走向垂直,用筆渾厚飽滿,並有篆書痕跡,集篆書與隸書於壹體,形成獨特面貌。
吳昌碩的隸書遍布漢碑、、嵩山石刻、石門頌。中年以後,我看了許多石刻的原作和拓本,選擇了石鼓文作為主要的臨摹對象。經過幾十年的反復研究,石鼓文的作品簡潔明快,風格獨特。60歲以後,書讀得特別精,全面,精煉。我喜歡在石鼓字集裏寫對聯。晚年以篆書為草書,蒼勁豪放。
“西泠印社”是吳昌碩71歲時為紀念西泠印社成立而寫的碑文。是吳昌碩上古時期小篆藝術風格的代表作。
詩歌吳昌碩擅長寫詩,幾十年來壹直在感嘆,從未間斷。他的詩和散文奇特樸實,典故多,通俗少。但有些絕句是純繪的,活潑自然,接近口語,具有明麗典雅的特點,在風格上與民歌十分相似。有些絕句生動自然,接近英語口語,有時還含有諷刺意味,表達對生活的真實感受。題畫詩深刻浪漫;評論以前的書畫,特別是很多獨到的見解。他早年所作的五古作品中,有壹部分是帶有諷刺意味的,揭露了當時黑暗社會中的壹些不公。他的散文作品不多,多為序跋、考證、小品,樸實、淳樸、平易近人。散文中有許多精心繪制的畫。表達生活真情實感,鞭撻醜惡現象,頗能事半功倍;看的時候隱隱約約和作者壹登相對,很有意味。
發表作品《公園村》,作者為同治九年(玉笙),終年(1870,時年27歲),作者為。在扉頁上,吳的自題篆書是“普存”,另壹個標題是“金盤印學”。有王先生早年手書的五言八韻《試詩》六個墨跡。* * *印於103方,均無錢,裝訂兩卷,未出版。
《蒼石齋篆印》,自題:“同治十三年(1874,時年31歲),徐佳淳中刻婺源義光。”
《雲起亭印譜》,吳寫的。1876 (32歲)。
印章印在雲軒,1879 (36歲)。印於鐵寒山亭,1881年(38歲)。
《建茂錄陰存》有兩卷、四卷、壹卷,平時印刷後為活頁印稿。所以才有了今天看到的裝幀書的不同印數,不同內容。寫於光緒桂味1883(四十歲)。徐康光緒九年(1883)二月題詞。
《元改輿》中的魯詩,1885 (42歲)。
《廬隱存》,第壹套四卷,扉頁和自記均為木刻版,1889 (46歲)。印章63枚,有頁邊,楊顯題字,吳自記。
《魯詩集》三卷,亦有題畫詩、硯臺等日期:“不存”,1893(五十歲)。
《廬隱村》兩集共編四冊,51方冊,附郵票壹枚,有吳本人題名。1900 (57歲)。
吳昌碩石鼓林本,1902(五十九歲),發表於書品1960。
《管子齋徐集》共六卷,由吳昌碩於光緒壬寅(1902)與徐世凱刻制,共149冊,其中13冊為吳昌碩為徐刻制,並附郵票及徐世凱序。
吳昌碩《石鼓文墨》,1908(六十五歲)本,即錢景明集和譚澤民題本。1979上海書畫出版社。
吳滄石印譜,四卷,1911正書公司出版。
吳昌碩《石鼓文》由錢景明65歲時(1908)於吳昌碩臨刻,上海秋谷齋於1910刻石。
吳昌碩先生的《花書》,191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71歲)。
《陸璐尹村》由上海西陵出版社於1914年出版(七十壹歲)。有葛(書簽)和吳音(石阡)的題字。存印58平米,附印鈔。四集四卷是吳音《最近拜訪或借出的朋友》的作品,徐夤印刷47冊,附郵票,吳音作序。
《吳昌碩對石鼓文》,最後的標題是“賈殷(1914,七十壹)六月刻天壹閣石鼓全文。”上海大眾書店1914大眾版,鈍根銘文。
《Xi靈隱佚集》,吳昌碩寫於1914。
《苦鐵斷金》四卷,1915 (72歲)上海西陵出版社出版。其中之壹是“石鼓文林本”。
吳昌碩《石林鼓墨》壹冊1918(七十五歲),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出版。
八卷本《陸璐印存》為張格群拓先生所刻。1919 (78歲)。
《陸璐陀》壹卷,此譜系吳贈其友,由吳刻成自用,存36冊。1919,自編自印,附潘石筆記。
孫雪泥吳昌碩和趙子雲收藏,1920 (79歲)。
中國。com(吳昌碩):
作為海派後期的大師級人物,吳昌碩是中國現代書畫的關鍵人物。他不愧為大師。他的藝術影響了後來的許多畫家,許多現代繪畫大師或出自他的門下,或受他的藝術影響,如近代海派的、齊白石,黃、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等都受吳昌碩的影響。中國人* *與中國* * *網:(吳昌碩)中國近現代書畫轉型期的關鍵人物,“詩、書、畫、印”集大成者,清末民國時期中國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是中國書畫界劃時代的人物。
畫家齊白石(《白石上的詩》):①長春藤、雪歌、大地子的畫,可以縱橫塗抹,我極為信服。我恨不活三百年,或為君王磨墨磨紙。不收,門外餓著不走也是壹種享受。“(二)青藤雪遠,老人無才。我要九原做走狗,三門下輪。
中國美術館館長範迪安:吳昌碩開啟了中國畫的新世紀。
書法家於右任:自元明清到民國,浪漫主義風格占據了百名名家。
後世影響了吳昌碩,壹個有影響力的中國繪畫大師。在傳統文化融合交流的大背景下,吳昌碩也受到了影響,他最大的特點和優勢就是包容和超越。雖然時代對他的人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他自身的努力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與傳統文人畫家不同,吳昌碩有詩、書、畫、印四絕。他能博采眾長,兼收並蓄,將四絕融為壹體。特別是他用最傳統的藝術因素和審美理想創造了壹種全新的藝術風格和氛圍。吳昌碩不僅認識到繪畫體現了野性與優雅的精神,而且將中國畫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對現代中國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吳昌碩最擅長寫意花卉,受徐渭、八大山人影響較大。因其書法篆刻功底深厚,將書法篆刻、刀法、構圖、體態等融入繪畫,形成了充滿金石味的獨特畫風。吳昌碩手書《曹篆書》作畫;臺詞功力極深。雖然從物象繪畫的角度來看,其線條的質感似乎並不豐富實用,但正是因為拋棄了形的羈絆,吳昌碩的繪畫才進入了“意”的殿堂,從而形成了影響近代中國畫壇的“寫意”表達。
作為海派繪畫的創始人,他的藝術對中國現代繪畫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20世紀以來,許多傑出的畫家,如齊白石、王鎮、趙子雲、陳石、陳半丁、陳師曾、朱屺瞻、劉海粟、錢壽鐵、潘天壽、武直、葛望、朱樂三等,都受到了吳昌碩藝術的影響和啟發,他們是研究吳昌碩藝術的代表性實踐者,他們也對吳昌碩藝術進行解讀、繼承和研究,其中葛望是吳昌碩門生中的佼佼者。他壹生致力於全面繼承吳昌碩的藝術,在詩、書、畫、印等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吳昌碩在日本被稱為印聖,與王羲之、吳道子、張芝齊名。
《史記》載吳昌碩墓誌銘(國學大師陳·)
吳昌碩年譜
親戚曾祖父:方南,國子監出身;祖:袁、、關海燕教渝;
父:辛嘉,舉人,截知府;
夫人:張公人,難死。繼續嫁給石公人,勤儉持家,能夠幫助左先生實現抱負。跟隨石夫人;
子女:余,韓,麥,女壹。育空。做了父親之後,可以記住印刷繪畫的事情,可以聯合妻女做篆書官,互相傳授技藝取自己的名字;
孫子:常野和華鑰。
人軼事愛梅愛狗肉。
老家族是壹個塘棲的王祖。民國初年,老少林在國務院任仆從,後退隱故鄉,回到塘棲。聽說鎮上壹些富貴人家,如王家、姚家、吳家、陸家等,與吳昌碩先生交往甚多,大師的書畫也不少,所以也找吳求字求畫。但師傅聽到老的官銜,不肯給個借口,就急著打探先生的性情愛好,動動腦子。
這年冬末,雪後,楚青先生和吳昌碩先生像往常壹樣去了山裏的尋梅。走到潮汕山腳下,看到路邊梅林新建了壹座草屋,頗為雅致。而且冷風裏除了飄著濃郁的花香,還有壹股誘人的香味,於是我停下了腳步。這時,只見壹位老者從茅屋中溜達出來,與吳點頭稱姓,隨即請他入內坐。王先生見他彬彬有禮,談吐得體,便進去聊天。很快,老人說他正好有野味,不妨喝壹杯。結果雖然不是野味,卻是王先生最愛吃的狗肉。結果兩人邊喝茶邊聊,聊得很投機。
兩年後,老少林過生日。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發現,大廳裏已經掛了許多吳昌碩的書畫名作。
感受感情
吳昌碩第壹任妻子姓張,婚後不久死於兵變。後來,29歲的她續聘為令狐的施夫人。我有六個孩子。吳昌碩的早期生活充滿艱辛。17歲時因為兵變隨父逃亡,甚至有過差點餓死的痛苦經歷。在這段顛沛流離的生活中,吳昌碩失去了很多有血有肉的親人,這讓他更加懂得親情的可貴,所以吳昌碩結婚後家庭生活溫馨和諧。“無情未必是真英雄。小早川憐子怎麽能不做丈夫呢?”這位以大膽兇狠的畫風著稱的藝術家,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表現出更多的親情和溫柔。
諷刺充滿智慧。
民國初年,有壹天,上海壹位著名的地產商哈同過生日,想請吳昌碩畫壹幅三尺豎畫,以烘托生日氣氛。沒想到,吳昌碩早就聽說哈爾濱是靠賣鴉片起家的。而且,他壹直痛恨這些在外匯上橫行的人。於是吳昌碩決定不畫了。
當時,哈通是英法租界工業部的壹名主任。他知道吳昌碩這樣的人值得拉攏,於是壹方面大量金錢引誘,另壹方面又找當時在上海畫壇略遜壹籌的吳杏芬、沙福清等人為吳說情。因為同樣的人的同情,我做了壹幅柏樹的畫。畫完了,哈爾濱已經親自來取了。但他看到柏葉畫得比自然界的大,就問:“柏葉這麽大,這裏有什麽意義嗎?”吳昌碩說:“這是壹棵奇怪的柏樹,但妳不妨倒過來看看。”哈童倒過來看了看,說:“是葡萄。”這時,吳昌碩嚴肅地說:“我就是這個意思。”哈同不解地問:“為什麽要倒著畫?”這時,吳昌碩忍不住笑了,說:“我是按妳的邏輯畫的。妳喜歡把黑的變成白的,好的變成壞的。當然,我給妳的畫得倒掛。”哈爾濱聽了哈哈大笑,說得好,心裏卻很生氣。
銅像劇名稱
吳昌碩是杭州西陵印刷社的首任社長。日本雕塑家朝倉文賦喜愛吳昌碩的書法和石刻。民國九年(1920)來到中國,與吳昌碩結下了難忘的友誼。回國後,朝倉文賦用洗煉的方法創作了吳昌碩的半身像,並親自將雕像送到杭州。吳昌碩看到後,驚嘆不已,並在銅像後題詞:“非昌黎詩,吟誦木居士;非裴岑碑,謂石人子;以金鑄我,我非範蠡,敢問京師賢士何意。心有八月昌碩劇名七十八歲。”字裏行間透露出藝術大師的博大胸懷。
吳昌碩後人紀念館
吳昌碩紀念館,1995年9月12竣工開館。位於上海浦東川沙鎮附近的華夏文化公園,占地6畝,按上海市陜西北路李繼清12號吳昌碩故居風格建造。是壹座兩層石庫門建築,有藝術生活、作品展、臥室、畫室、海洋畫派五個廳。博物館建成後,吳昌碩的書畫篆刻作品和有關其生平活動的史料,以及吳昌碩的藝術創作用品和生活用品,經常輪換展出,為研究者提供了豐富的資料。還多次舉辦中日韓書畫篆刻交流活動。
浙江吳昌碩故居
吳昌碩故居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尚潔、鎮吳、吳村。故居為四合院式深宅大院,有原主樓、東西廳、倒廳、“狀元橋”、半月潭,總面積約2500平方米。吳昌碩在這裏度過了二十二個春秋。
吳昌碩墓
吳昌碩墓,位於杭州市余杭區潮汕唐明西200米的山坡上,1989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墓高2米,直徑3米。墓碑上刻著“安吉吳昌碩先生之墓”的字樣。高1.4m,寬0.65m。朱樂三教輔書。墓前右側的亭子裏有壹張墓桌,記錄著他的生平事跡。墓的左前方塑有吳昌碩全身像壹具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