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王甲寫的《拾遺記》中有目擊不明飛行物的記載:“西海有壹只巨大的青蛙,上面有光,晚上出去...它經常在世界各地飄來飄去,壹飄就是十二年。”漂浮在海面上,上面有光,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不明飛行物嗎?
北宋沈括在11結尾的《夢溪筆談》中也寫了類似的描寫:“盧仲甫在吳中的家,不知不覺地嘗了壹口,墻柱下有壹盞明燈,於是望之,動之如水。他急得用油紙扇扇它,它的物體像水印壹樣在扇中搖曳,而火苗卻是明亮的,熊熊的。
最神奇的是清代吳於1892年繪制的《赤焰飛圖》。這個UFO目擊事件發生在南京秦淮河朱雀橋上。畫的題詞寫著:“九月二十八日,晚八時,金陵城南,忽見壹條火毯,自西向東,似壹巨卵,紅而無光,其程甚緩。天上烏雲密布,天昏地暗。”
這幅畫是我國最早的UFO圖片記錄。畫家本人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什麽,而是盡可能詳細地記錄下了自己的所見所聞。碑文中還註明“不為星宿所知”和“為天燈所知”,即不是流星,也不是孔明燈,而是聞所未聞的東西。
就連北宋大文豪蘇軾也有關於不明飛行物的記載,他是第壹個將這壹現象寫進詩歌的學者。這首名為《遊金山寺》的詩,描寫的是1071年蘇軾遊覽江蘇鎮江金山寺時的所見所感。其中壹段是這樣的:
那時候江悅出生,二更天昏地暗。
河心如炬,飛焰照山中鳥。
我太失望了,我什麽都不知道。不是鬼不是人是什麽?
江山是如此的不願意回到山上,而申江又是如此的驚訝和固執。
我是謝姜的神,我不能像河流壹樣回到我的土地。
這首詩主要表達了思鄉之情和作者對官場黑暗的厭倦。是蘇軾詩詞中常見的詩句,但“匠心聚活”的描寫卻引起了各方的猜測。蘇軾不去評判他看到的東西,證明他不知道那是什麽,卻說那是“非人非鬼”。而這個UFO顯然是如此的明亮耀眼,以至於“飛焰照山”在夜色中照亮了群山,也喚醒了壹大群鳥兒。為了防止別人說是他編的,蘇軾在詩的後面加了壹句註釋:“我是夜裏看到的。”
關於蘇軾在金山寺所見的“炬火”,人們壹直有許多猜測,如水生生物或球狀閃電,但由於詩中沒有詳細描寫,無法確定其真假。因為蘇軾自己真的不知道那是什麽,他只能倚鬼神,把自己看到的東西叫做“申江”,而更多的人願意相信蘇軾目擊了UFO。
只是已經過了幾千年,留在金山寺的夜詩人所見,永遠無法考證,只會成為後人歷史上的壹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