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表示忠誠,勾踐有壹次去茯茶觀察排泄物是否異常。不僅如此,他還用舌頭仔細品嘗。連福查都驚呆了。沒想到他這麽忠心,就放心地把勾踐放回了國內。
我不知道勾踐做的壹切都是假象。回國後,勾踐依然保持著艱苦奮鬥的作風,睡在稻草上,每天起床品嘗掛在房梁上的苦澀,提醒自己不忘屈辱。同時,他也關心人民的疾苦,努力訓練軍隊。最後親自帶頭滅吳,成為春秋五霸之壹。臨死前,夫差意識到了勾踐的屈辱,羞愧地自殺了。
事實上,吳也不是那麽容易消滅的。為了贏得更多,勾踐暗中號召工匠為他打造壹把絕世寶劍。有壹個叫秦征的工匠,他在7749天內制作了兩把雌雄劍。女的刻有“越王勾踐之劍”送給勾踐,男的交給兒子鄭剛帶到楚國。勾踐得到女劍,試了試。真是壹把好劍,削鐵如泥。這麽好的劍怎麽會有第二把?他殺死秦征是為了避免將來的麻煩。
另壹方面,鄭剛把男劍交給了楚國,楚王用它攻破了越國,勾踐最後用女劍自刎。楚王認為女劍是不祥之物,把它作為獎品送給了壹位武將。武將死後,帶著女劍入土。從此,後人再也不知道女劍的下落。
1965年,湖北江陵王山墓出土壹把越王寶劍。據郭沫若考證,此劍為勾踐女劍。王月劍被譽為“天下第壹劍”,劍身長55.7厘米,劍柄8.4厘米,劍寬4.6厘米。越王劍雖然出土已有幾千年,卻壹點銹跡都沒有,還散發著銳利的寒光。1977有人試過越王之劍,壹次能砍二十多層紙。
為了揭示越王的劍為什麽千年不腐,復旦大學的專家做了研究。專家用顯微鏡將劍放大3000倍,發現越王劍的主要成分是銅和錫,還有少量的鋁、鐵、鎳和硫。春秋時期的古人就已經知道了流行的復合金屬技術,專家們也多次稱贊古人技術的精湛。
越王劍現為國家壹級文物。如果外國人想看到它的輝煌,他們必須來中國看看,因為它在2009年3月在國外精致地展出過。原因之壹是在新加坡展出時發生了意外。1994年8月24日,王月之劍在新加坡展出時,新加坡壹名工作人員不小心將劍粘在了有機玻璃上。當時傳到中國的謠言是劍斷了,實際情況沒那麽嚴重,但事故也造成了0.7x0.1cm的劃痕。
“我把心交給明月,明月照溝渠。”許多國家來展示他們自己國家的王月之劍,但是中國壹壹拒絕了。因為新加坡比較重視這個文化展,所以借了出去,但是新加坡並沒有愛護我們呵護在手心裏的寶貝,讓王月千百年來的劍有了瑕疵,讓中國人自己看不到完好的文物。新加坡對文物的敬畏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