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文物與博物館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研究方法和實踐技能的專業人才,培養具有考古學、博物館學、文化遺產與文物學綜合專業知識和較高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畢業生熟悉文物、考古、博物館、文化遺產等領域研究和工作的理念和方法,能夠從事考古與文物、博物館與文化遺產、博物館管理、策展與教育、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管理等領域的科學研究。
培養特色
本專業重視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技能的教學和訓練,在堅持文藝學術研究的基礎上,強調教學實踐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主動適應社會需求。本專業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等國內頂級文化機構,以及各地特別是邊疆、民族地區的文化部門建立了長期合作機制,使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專業知識在實踐中得到強化;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與國際知名大學、文化機構建立合作機制,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國際先進理念。
本專業的課程圍繞考古學、博物館學、文物學、文化遺產四個方向安排。核心課程包括:考古學概論、中國考古學、博物館學概論、博物館陳列設計、博物館管理、博物館教育、文物概論、文化技術、材料文化史、中國青銅器、中國陶瓷、石雕、文化遺產概論、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
教學和科研實力
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是我校重點發展的專業,擁有優秀的教研團隊。專任教師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講師7人。擁有博士學位13人,“新世紀傑出人才”2人。大部分老師都有留學或訪問國外名校的經歷。
本專業教師科研水平壹流,始終保持與國內外學術界的交流與互動,特別是在邊疆民族文物與考古研究、民族文化遺產與民族博物館等研究領域,具有深厚的學術傳統和學術影響力;在民族文化遺產、出土文獻、巖畫研究、邊疆民族地區考古研究等領域,承擔了多項國家社科基金、省部級科研項目等。,並獲得多項教學科研獎項。
就業和深造前景
本專業畢業生經過四年學習,可在各級政府文化部門從事管理、研究、咨詢等工作;在國家和地方博物館和美術館從事規劃和管理工作;在文化產業和文化傳播機構從事與文化相關的出版、傳媒工作;可以在國內外進行考古學、博物館學、文化遺產、藝術史、人類學等方面的深造,攻讀研究生學位,然後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專業教學和科研工作。
本專業文理結合,學制四年。通過該課程的學生畢業時將被授予歷史學學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