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前145——後87年)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指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時期偉大的歷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著有《史記》,又名《太史公公基》,記載了中國古代黃帝傳說至漢武帝第四年(史記)這段時期
劉徹(156-87),漢朝第七任皇帝,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和民族英雄。漢武帝是漢高祖劉啟的第十子,漢高祖劉恒的孫子,漢高祖劉嬰的侄子(劉嬰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漢高祖的曾孫。他的母親,王伊,在劉徹被封為王子,同時也被封為皇後。劉徹於公元前157年出生在長安。4歲被立為膠東王,7歲被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1-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成就。公元前87年,劉徹以70歲的高齡在左霧宮駕崩,葬在謚號“孝”的茂陵。
東方朔(前161或162-前93),名滿謙,平原郡(今山東陵縣)人。
劉秀(6-57年前),漢族,蔡洋南陽(今湖北棗陽)人。後漢(又稱東漢)的開國皇帝。新莽末年,天下大亂。前朝後裔劉秀和他的兄弟作為壹介平民,利用家鄉的形勢,在昆陽之戰中壹舉消滅了新莽王朝的主力。公元25年,劉秀公開與綠林好漢決裂,在河北稱帝,建立後漢王朝。經過十幾年的統壹戰爭,劉秀先後消滅了重新開始、建始、甘肅、蜀等多個割據政權,使紛爭戰亂了20多年的中華大地重新統壹。天下安定後,劉秀推行“抑武養文”的國策,發展生產,大力弘揚儒學,從而奠定了後漢近二百年的基礎。
霍去病(公元前140-117)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中國,西漢武帝時期的名將,古將軍,漢族,傑出的軍事家。漢朝名將衛青的侄子,擅長騎射。擅長長途突襲。經典戰役:漠北決戰。
中國歷史人物衛青。壹個是衛青(?~公元前106),字仲卿,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106年(西漢武帝元豐五年)。他是西漢時期慣於用兵的將軍,為漢北疆域的開發立下了汗馬功勞。他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常勝將軍。他率軍抗擊匈奴,屢建功勛,但從不結黨幹涉政事。他比較同情士卒,威望很高。另壹個衛青(?—?)字明德,松江華亭人。他是明朝著名的抗日戰士。他的兒子魏子英。
李廣(?——前119),漢族,生於隴西(今甘肅靜寧)季承,西漢名將。漢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因有功而參軍攻匈奴。景帝時,任北方邊區七郡知府。武帝即位,被稱為中宮侍衛。元光六年(前129),任將軍,率萬余人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攻匈奴。由於人數懸殊,他受傷被俘。匈奴兵把他們放在兩匹馬中間,李廣裝死。途中,他縱身壹躍,疾馳而歸。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崗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知府。匈奴人怕服,稱其為飛將軍。他們幾年都不敢進攻。元壽四年,漠北之戰,李廣為前將軍。因為迷失了方向,他沒能參加戰爭,自殺了。
漢高皇後,姓陸,(音:智,)人(公元前241-公元前180)。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前195年在位)的皇後,在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後(公元前65438年至公元前180年)。她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壹位皇後和皇太後。也被稱為皇後漢高,皇後呂後和皇後呂。新朝末年,高祖長陵被赤眉軍挖出,呂雉的屍體在同壹個山洞裏受辱。
衛子夫(?-91年前),名不詳,字子夫。平陽(今山西臨汾)人,出生於西漢,是劉徹的第二任皇後,漢朝的皇帝。伏大將軍衛青是她的弟弟,伏大將軍霍去病是她的侄子。她有壹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兒子是刑親王劉智,女兒是三位公主,分別是魏暢、朱翊和石翊。衛子夫於建元二年入宮,第二年懷孕後被立為妻子。元朔元年,衛子夫生下劉徹長子劉智,立為皇後。在她做皇後的第三十八年,也就是鄭和二年(91年前),衛子夫母子被江充等人陷害,自殺身亡。十八年後,漢武帝劉詢以皇後之禮重葬她,追謚號曰“思”,建園買周衛。史稱蕭武衛司侯。
蕭何早年在秦沛縣當過獄卒,並在秦末協助劉邦起義。攻克鹹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和內廷收藏的法書,掌握了全國山川和郡縣賬目,對日後制定政策、贏得楚漢戰爭起到了重要作用。楚漢戰爭期間,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鞏固的大後方,不斷輸送士卒軍餉支持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起到了重要作用。蕭何采納了秦六律,重新制定了法律體系。作為九章律令,他主張“無為”,喜歡“黃老之術”。高帝十壹年(前196),還幫助漢高祖消滅了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高祖死後,他輔佐惠帝。惠帝第二年(193)病逝,謚號為“文學的終結”。
班固(建武8年32年——永元4年92年)東漢時期的官員、史學家、文學家。史官班彪之子,字,漢族,扶風安陵(今陜西鹹陽東北)人。除《蘭臺史》外,又移任典校秘書郎,潛心編撰《漢書》二十余年。目前遷居宣武司馬,撰《白虎同德論》,招匈奴為漢禁軍,被牽連戰敗,死於獄中,擅長辭賦,有《兩都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