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仁德和尚生平簡介

仁德和尚生平簡介

2001,2006年8月2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八、九屆委員,中國佛教協會顧問委員會副主席,安徽省佛教協會會長。現在想起來,好像就發生在昨天。任大師的音容笑貌時常出現在我的腦海裏,對他的向往不時升起。作為老和尚的最後壹個服務員,我有責任把藏在土裏的精神發揚光大。在仁公寂五周年之際,我打算出壹本仁德和尚回憶集,寫幾句話以表懷念。仁德大師壹生嚴而嚴,悲願至深。他壹生致力於佛教,生前長期主持九華山佛教協會,後被任命為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顧問委員會副主席。他在協助政府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復宗教活動場所、培養人才、興辦教育、整頓寺院、恢復道教倫理、弘揚佛教、開展佛教文化學術研究、大力支持社會公益事業、積極開展海外聯誼和國際友好活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九華山作為地藏菩薩的道場,信眾眾多,影響巨大。歷史上九華山高僧眾多,大德無量。近年來,隨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實,宗教活動日益頻繁。此外,地藏菩薩化身金喬覺是新羅太子,韓國佛教徒對九華山趨之若鶩,與東南亞及臺港澳佛教界的聯誼活動日益增多。因此,九華山佛教在全國佛教事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十年浩劫中,九華山的佛教事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十壹屆三中全會後,在當地黨政部門的支持和仁德法師的主持下,九華山得以恢復開放,許多因故離隊的宗教教職人員回到寺廟,宗教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廣大佛教徒的合法權益得到了維護。而且仁德法師作為安徽省和九華山佛教協會會長,對省內和山內其他名剎的修復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名山古寺多有復興,宗室風有復興。仁德大師生前非常重視佛教教育,培養佛教人才。在他的主持下,九華山的許多寺廟、九華山佛學院和佛教療養院得以修復。經過多年的努力,九華山佛學院已成為教學條件優越、師資力量雄厚、學生人數最多、學訓並重、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佛學院。數百名僧侶已經畢業或畢業,為寺院、佛學院和地方佛教組織培養了骨幹力量。他還舉辦了兩期全國寺廟執事培訓班,為中國佛教寺廟的管理和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仁德法師代表九華山佛教界多次向中國佛學院捐款,資助安徽多所敬老院和山區基礎教育設施。此外,大師生前還倡導建立中國佛教大學,以聚集優秀人才和紹隆佛教徒。這壹倡議意義深遠,影響巨大。仁德法師生前非常重視加強佛教內部的自身建設。他力主恢復寺廟傳統叢林制度,整頓宗教秩序,制定完善寺廟管理制度,使九華山嚴明。對於九華山佛學院來說,他壹直堅持學行合壹的原則,僧人的生活就是叢林,使學校的道風、學風煥然壹新。“弘揚西藏精神,地府不空,永成佛”,這是仁德法師留下的遺言。他壹生特別註重弘揚佛教徒濟世救世的精神,大力發展養老事業。他生前創辦了九華山慈善功德會,捐款助教,應用醫學,賑災助孤,扶貧濟困。受到了教育部門和教育部門各界人士的好評和廣泛好評。仁德法師也是國際知名的佛教高僧。他生前接待了許多來訪的國家和外國領導人、貴賓和佛教界人士,多次到國外和港澳地區參觀講學,出席國際佛教會議,宣傳中國的宗教政策,廣交朋友,擴大了中國佛教的國際影響,為發展佛教海外友好和國際友好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仁德大師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努力工作,積極進取,為中國佛教的發展做出貢獻。下面簡單介紹壹下仁德大師的生平:仁德大師,俗名李德海,1926年6月生於泰縣(今姜堰市)。在三兄弟中,他排名第二。父親李永樹,母親於。由於家境貧寒,韋陀菩薩於1936年農歷六月初三在泰縣塘灣鄉太尉廟出家,從此入佛。在太尉庵,師典大師第壹次系統地向年僅11歲的仁德傳授了《論語》、《中庸》、《孟子》等儒家經典。,然後教他深刻理解佛經,熟悉經典、法律、理論和藏文,更註重實踐。1948年4月,仁德前往南京谷林寺索要三壇大戒。1949年秋,新中國誕生。這時,揚州高民寺七禪的消息傳來,仁德告別了卡農吉,來到了揚州。禪慧大師愛上了這個在佛門出了名的小和尚,仁德應邀留宿。高敏寺“功與禪並重”。每壹個修行者,既是和尚,也是工作者。他學會了編草席,學會了在米店當收銀員,學會了當麻袋廠的領導。後來,他擔任高敏寺的客人。在客串期間,他不僅將壹座千年古剎經營得井井有條,還獲得了“不買單”的禪悅,進而順利完成了“持午”的修行。為了精研佛學,更上壹層樓,1955年9月,仁德法師離開高敏寺,前往鐘南山求學,後來到江西雲居山信義寺,與禪師徐雲老僧近距離接觸。1957年9月,壹次偶然的機會,他來到安徽九華山拜謁地藏菩薩,從而推動了仁德大師與九華山的歷史結合,最終使他成為佛教聖地九華山的傑出大師。1965,仁德當選為九華山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他從壹個孤獨的和尚轉變為壹個受歡迎的佛教領袖。然而,就在他信心滿滿地在九華山奠定佛教藍圖的時候,“文革”爆發了。

在這場風暴中,祇園寺、甘羅寺、龍池寺和吊橋寺的佛像都遭到了破壞。仁德法師被無休止地批判,所有的僧尼都被趕出了寺廟。寺廟失去香火後,有消息說有人回關了。仁德法師急壞了,組織僧尼,成立了九華生產大隊。在這支隊伍裏,成立了綜合加工廠,把在高民寺學到的編織技藝傳授給僧人。這個綜合加工廠有80多人。在那些艱難的日子裏,每個人都學會了壹項技能。依靠他們的技能,他們不僅實現了自力更生,還吸收了附近生產隊的壹些貧困成員進廠。在這個既有僧尼又有社員的綜合工廠裏,仁德既是廠長又是工匠。僧尼自給自足的勞動有效地阻止了世俗化的趨勢。直到今天,人們還記得九華山後山雙溪寺裏那間簡陋的診所。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尤其是廣大農村,農村人看病真的比什麽都難。仁德大師自學臨床醫學,從壹位老中醫那裏得到了壹個祖傳秘方——千錘膏。免費為當地百姓擺脫苦難,經常赤腳走很遠的山路去采藥和出診。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任大夫”,也有人稱老僧為“居藏”。愛國愛教培養出高僧人才。仁德法師是壹位賢德的僧人,熱愛愛國,熱愛教學。粉碎“四人幫”後,為了給世人帶來壹個新的九華,仁德決心不增加國家負擔,而是以壹顆赤誠的愛國愛教之心,調動海內外佛教弟子的積極性。於是,他開始了艱難而細致的籌款工作。

1979年農歷七月,香港寶蓮寺方丈藝聲大師率香港佛教界代表團訪問九華山並舉辦講座。壹天晚上,仁德大師去藝聲大師下榻的酒店拜訪藝聲大師。寒暄過後,仁德大師鄭重地從口袋裏掏出壹塊布手帕,將這包帶著體溫的人民幣捧在藝聲大師面前,說:“老和尚,這是我多年的積蓄。***600元,我要妳在香港幫我買些金箔。我要給肉身廟裏被劫剩下的佛像做個金包。”藝聲大師拿了600塊錢,買的金箔還不到零頭,知道從災難中走來的大陸和尚手頭拮據,就不收了。本以為壹回到香港,弟子們就會湊壹大筆錢,不打招呼送到九華山。然而,藝聲大師還是接受了。他知道他接受了壹個愛國愛教的大陸僧人沸騰的內心。面對這種情況,藝聲大師開口了:“九華山是我們大家的,我們都有義務為九華山的恢復出力。”藝聲大師當場拍板,投資20萬元修繕九華山。同年,山裏的長輩也捐錢互助。很快,7萬張金箔從香港送到了九華山,社會各界的捐款也陸續到位。十壹屆三中全會後,仁德法師不僅精心籌措資金,修復九華山寺廟和佛像,而且認真抓了兩件大事,特別是他成為九華山祇園寺第四十八任方丈後。壹是開展對外友好交流。1986 12應日本佛教宗派掌門人森喜朗先生邀請,赴日本講學;1989年8月,應美國舊金山萬佛市宣化大師邀請,赴美訪佛。1991 6月遊香港5438+10月;曾六次訪問新加坡,五次訪問韓國,多次在加拿大等國講學布道。二是積極培養僧人。1986-1990年,仁德法師在九華山舉辦第二期僧伽培訓班。學員都是來自全省乃至全國寺廟的年輕僧人。國家宗教局領導、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高度評價了此次培訓班,稱其為“新時期九華山僧伽教育的搖籃”、“全省乃至全國宗教工作的良好開端”。在仁德法師的努力下,於9月6日在中國佛學院九華山寺舉行了開光儀式,1991。19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安徽省第壹所佛學院的開學典禮。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出席會議並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指出培養人才是當前和今後壹個時期中國佛教的緊迫任務。

仁德法師在佛教聖地九華山勤於學佛,苦練40余年。他始終提高對地藏菩薩精神的敬意,尤其是在他年老體弱、身患重病的時候,依然修行,為佛教名山九華山增光添彩。九華山是江南壹座巍峨的名山。九華山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相比,有著江南獨有的寺廟情結,但與其他三佛山相比,畢竟少了點什麽。如果有代表菩薩形象的符號,那就大不壹樣了。壹個比夢想更現實的宏大想法在仁德大師的胸中升起。他立下誓言:此生壹定要在九華山地藏道場建壹座高大的地藏銅像,讓所有拜地藏道場的人都提高對菩薩精神的敬意。1995年春,仁德法師應佛教學者林的邀請訪問新加坡。新加坡居士林董事李木元熱情接待仁德法師。不知不覺中,他們聊起了香港天壇的大佛和內地正在修建的其他大佛。這時,李牧原突然說道:“九華山已經成為很多佛教信徒的第二故鄉,但人們總覺得有壹些不足。很多從九華山回來的外行都說九華山畢竟缺少壹個地下儲物的標誌性形象。他們說,為什麽不能在九華山建壹個地下儲物的露天銅像?”這叫山流水遇知音,越聊越投機,越激動。在新加坡居士林的組織下,新加坡各界迅速為大銅像的籌建舉行祈禱會。祈禱會上,無數居士當場為大銅像捐款。溫馨的壹幕真的感動了仁德法師。

大師到新加坡後,壹踏上九華山的土地,就立即向九華山佛教協會和九華山管理處的領導匯報。在管理處領導的支持下,在九華山修建露天銅像的可行性報告很快送到了池州行署。池州行署立即逐級反饋,報告得到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全國政協主席李瑞懷接到九華山關於西藏菩薩大銅像籌備工作的報告後,立即作出批示:國家有關部門要按政策落實。為了盡快得到有關部門的答復,池州行署、九華山管理處、九華山佛教協會兩次派員進京進行專題匯報,並拜訪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樸老聽了,十分高興,高興地為大銅像題寫了壹副對聯:“記得當年仙人開九榮景區,仰視菩薩像,放大祥雲燦爛。”1997年春,在政協開會期間,法師拜會了政協副主席葉選平。當葉選平得知仁德法師即將在九華山修建壹座大銅像藏菩薩時,當即表示全力支持,並拿出文房四寶,用他深邃的筆墨寫下藏菩薩“眾生盡證菩提;“地獄不空,我永不成佛”的誓言表達了他對西藏精神的高度贊揚。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光英在得知九華山要建地藏銅像時也表示了極大的支持。王光英說:“這是壹件好事。如果有什麽困難,我會盡力幫妳解決。此後,王光英每次遇見仁德大師,都要詢問事情進展如何,是否有什麽困難。安徽省委省政府也非常重視,池州行署、九華山管理處等各級領導更是堅持不懈,鍥而不舍。1997 10 10月8日,安徽省政府辦公廳下發[1997]14號文件,同意九華山佛教協會在地藏修建大型銅像,高度不超過7 6米。1998 10 10月6日,建設部和國務院宗教事務局聯合發文,批準建設大型九華山佛像銅像。九華山佛教協會和有關方面最終確定銅像高76米,蓮花底盤99米。這與九華山的九朵蓮花、樸老的建議和金99歲去世是壹致的。規劃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銅像前將建九華山廟(學園寺),高築韋陀堂、天王殿、大雄寶殿,以及相應的齋堂、寮屋、服務設施。老和尚身邊的日子,被老師的高尚情操深深感動。老人每天3點多就早起打坐打坐,然後去寺廟上早課,齋戒。不到8點,我就開始沒完沒了地接待香客,打理九華山佛教協會和各寺院的事務,經常參加各種CPPCC和佛事會議。我壹直忙到深夜。真的很忙。我經常勸老和尚多休息,但是老和尚總是同情的看著我說,我怎麽休息?我無法拒絕遠道而來朝拜九華山的香客。僧人要以慈悲教化眾生,讓更多人信佛。看著老和尚瘦弱的臉,我真的很心疼。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工程於9月9日開工,1999。遺憾的是,老何沒能等到露天菩薩銅像完工,方便他8月23日去世。地下露天銅像的修建,成了他道路上的最後壹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