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小龍,農民導演,編劇。男,漢族,3月生,1983,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人,高中畢業後參軍,考入軍隊文工團做編導,退伍後從事裝修工作。
中文名:範小龍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983年3月
職業:導演、編劇
代表作品:二哥、村官、追隨幸福。
籍貫: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
人物體驗
2009年開始自編自導電影,如《二哥》《村官》《跟著幸福》《跟著幸福二》。五年制作了四部原創農民電影,引起強烈反響。2011 1被評為全國十大農村勵誌青年,2012年入選準格爾旗愛崗敬業道德模範。2065 438+2002年3月被百度百科收錄。2012年3月在北京魯迅文學院學習,2012年7月在內蒙古大學戲劇影視研究班學習壹年。現為內蒙古電影家協會會員、內蒙古電視戲劇家協會會員、內蒙古戲劇家協會會員、準格爾旗電影電視協會副主席。
人物軼事
放棄工作,追求導演夢
範小龍出生在內蒙古準格爾旗的壹個農民家庭。高中畢業後參軍,入伍四個月後考入軍區文工團,從事編導職業。2004年從部隊退役。在學校,在部隊,他們都是文藝骨幹,不僅能表演,還能創作自己的文藝節目。壹天晚上,看完電視劇《劉老根》,他突發奇想:我想拍壹部電影,因為準格爾旗經濟發展了,農民生活富裕了,有很多值得用畫面記錄的東西。就這樣,從未拍過電影的樊小龍拿起了相機。壹開始他覺得拍電影很容易,就是拿個攝像機對著拍。這個時候,他甚至不知道相機開關在哪裏。然而,2008年底,樊小龍放棄了年收入65438+萬元的裝修工作,開始寫劇本,下定決心拍電影。
出道的誕生
樊小龍策劃的第壹部電影是清水河縣壹個初中殘疾女孩的勵誌故事。投入65438+萬元購買相機、電腦、搖臂、面包車等設備,正式開拍處女作。但因為拍攝成本高,涉及的場景和人物多,影片只拍了三分鐘就拍不成了,範小龍只好放棄了第壹部。
到2009年4月,很多人都在背後議論他,給他退路。然而,倔強的年輕人範小龍並沒有因為第壹次嘗試的失敗而氣餒。他抓緊時間重新開始創作,決定在那年夏天為村民拍攝壹部關於農民的電影,於是有了電影《二哥》。這部電影講述了主人公平兒為了給身患重病的妹妹治病而四處奔走籌集20萬元的感人故事。
他花了壹周時間完成劇本。為了省錢,戰友蘇偉扮演了片中的男主角平兒。除了蘇偉和女演員,劇中所有演員都是以前和範小龍壹起做裝修的工人,所有演員都沒有演出費。對於這些大多是建築工人和裝修工人的演員來說,拍攝時間非常有限。只要這些農民工演員有時間,範小龍就搶著拿著相機去拍。慢慢的,範小龍花光了所有積蓄,電影難以為繼。就在這時,他的戰友,在話劇《二哥》中飾演司機的韓開價6.5438+萬元讓他拍攝,感動得範小龍無話可說。
在歷時四個多月的拍攝過程中,攝制組成員克服了重重困難。2009年7月,樊小龍和他的農民兄弟們完成了電影《二哥》的拍攝。從專業的角度來說,這部電影的藝術手法和演員的演技都有點不成熟,後期制作也有點粗糙。但觀眾認為,壹群土生土長的農民,在缺乏資金和設備的情況下,把基於真實農村生活的故事搬上銀幕,是壹種巨大的成功。影片閉幕後,每晚在準格爾廣場放映,深受觀眾歡迎。
草根電影獲得好評。
2010年初,開始拍攝第二部電影《村官》。還好這次有公司答應贊助壹半資金壹起拍。為了讓電影更好,從演員試鏡到聘請攝影師的費用也水漲船高。沒想到開拍當天,投資方突然中斷合作,無奈之下,範小龍只好硬著頭皮往前走,直到影片進行到壹半。這時,壹些好事者故意四處張望,想看看這個異想天開的農民導演到底有什麽“魔力”。就在捉襟見肘的時候,範小龍再次做出了壹個讓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決定:賣掉婚房!這個想法壹出口,就遭到了妻子的強烈反對,身邊的親戚朋友也勸他趕緊“收手”。範小龍騎虎難下能幹什麽?還有壹線希望往前走,打退堂鼓意味著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除了和他壹起拍片的農民兄弟,範曉龍真的到了“背叛親人”的絕境。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完成了電影《村官》的拍攝,並首次在準格爾電視臺上映,獲得了觀眾的壹致好評。2011在旗委、旗政府的支持下,拍攝了第三部電影《追尋幸福》,主題是準旗生態移民的故事。影片講述了“龍水村”的故事。這個村子的村民生活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村裏沒有水,沒有電,沒有路,所以被稱為“三無村”。為了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當地的自然環境,旗委、旗政府實施了生態移民惠民工程,再現了當代農民的新生活。
影片以“三農”為主題,以準格爾旗生態移民政策為背景,記錄了農民身邊的真實生活。
語言充滿地方特色,影片通過流暢優美的電影畫面,以其樸實真誠的創作風格和自然細膩的情節,呈現出清新委婉感人的藝術魅力。
影片的上映為準格爾旗的文化繁榮發展註入了新鮮血液,是準格爾旗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文藝大發展大繁榮的又壹創新舉措。這對大力宣傳推廣準格爾文學事業,提升文化軟實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