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讀到這壹段時,我感到困惑――為什麽李瓶兒收集這麽多辣椒?眾所周知,辣椒只是壹種調味品,火鍋店老板在煲湯的時候最喜歡用它,但也不能用太多。用多了會上火。李瓶兒不開火鍋店,炒半年菜就夠了。這個女人怎麽能壹下子吃這麽多?
翻閱明朝的作品,我逐漸意識到李瓶兒家中那些藏品的真正目的原本是為了養生。
胡椒在明朝不是調味品,而是香料。雖然在價格上比沈香和水曲柳便宜,但在地位上完全與沈香和水曲柳平起平坐。這三種香料常被壹些明人以不同的方式食用,以實現健康長壽、壯陽甚至飛升的理想。
有哪些不同的方式?
壹個是做湯。有的明人喜歡用花椒、沈香粉、灰面做湯。當然也添加了其他成分。比如用少量的花椒、沈香粉、白蠟粉和大米、紅棗、蜂蜜、桂皮葉、甘草壹起煮湯。
二是直接吃。直接吃沈香和灰的明朝人少了。我在明人筆記裏見過壹個直接吃辣椒的主兒,說是壹個老頭從《太平廣記》裏得到了靈感。為了延年益壽,他買了壹大筐辣椒,每天早上口服。剛開始吃的少,口服十幾粒,後來越吃越多,直到口服壹大碗。紙條上說,老人壹直吃辣椒,臉色變得蒼白,漸漸有了回春的跡象。不知道是真是假。
三是燒香。眾所周知,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消耗香料最多的時期。那時候有錢人上街,有權人上朝,都是提前熏香。家裏總有壹個香爐,燃著沈香、丁香、冰片、白蠟、花椒、肉桂、龍涎香等香料。,上面放個熏籠,然後把要穿的衣服放在熏籠上,熏壹晚上,第二天早上穿,大袖子壹甩,香味四溢。我以前以為這只是明朝男人愛美的表現,後來發現不完全如此,因為他們抽的主要不是讓別人聞,而是讓自己聞。他們相信壹個傳說:如果他們抽更多的香並燃燒它,他們可以活得更久。不信的話,翻翻張傳、嚴嵩傳、著名潔癖者傳,就能知道明朝人對香、聞香是多麽的熱衷,在他們的作品中是多麽的推崇焚香養生的做法。
在明朝,中國生產的胡椒很少,主要來自中國大陸以南的幾個島國。因為運輸成本高,進口的東西本來就貴,加上明朝的保健人員和愛美的男人對辣椒的需求量很大,所以辣椒的價格翻了壹倍。
洪武九年,廣南壹升花椒只需珍貴紙幣(即明初在市場上強制流通的紙幣,銀銅錢罕見),相當於25文銅錢;到萬歷末年,壹升胡椒已經需要六個銀幣才能買到,相當於420個銅錢。這個漲幅遠遠超過其他商品的價格上漲速度,比地價、房價都要快。
說到這裏,我想妳已經明白為什麽李瓶兒壹下子收集了這麽多辣椒了吧?總之,因為供不應求。妳可能會說,《金瓶梅》不就是宋朝的阿美的故事嗎?李瓶兒是宋朝的!其實《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瀟瀟生只是把故事放在了宋代,整部小說描述的社會風俗習慣都是明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