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實力對比
當時在兩國發生沖突的珍寶島地區,雙方兵力相當。但中國的軍隊只有徒步步兵和壹些槍炮工兵,既沒有坦克、裝甲車,也沒有空中支援;蘇軍步兵全部摩托化,不僅擁有占優勢的火炮,還有大量的坦克、裝甲車、空軍飛機和直升機,可以直接用於支援作戰,因此在技術裝備和火力上占有絕對優勢。雖然中國的軍事力量在邊境沖突地區處於劣勢,但中央和毛澤東進行邊境鬥爭的決心是堅定的。當時,“九大”即將召開。根據中共中央的安排,全國舉行了聲討“蘇修”入侵的群眾遊行。根據當時的公告,參與人數超過6543.8+0.5億。中蘇邊境和中蒙邊境附近的解放軍部隊和民兵也已進入戰備狀態。
2.事件過程
1969年3月2日8時,中國邊防部隊派出巡邏分隊登島執行巡邏任務。蘇軍發現後,立即出動70余人,分成兩輛裝甲車、1軍用卡車和1指揮車,從蘇軍境內趕往珍寶島。接近珍寶島後,他們組成戰鬥隊形向中國邊防巡邏支隊進逼,在中國邊防巡邏支隊壹個團的後方插入壹個兵力。入侵的蘇軍無視中國邊防巡邏部隊發出的警告,突然開槍,打死打傷6名中國邊防巡邏人員。中國邊防巡邏部隊被迫自衛反擊。聽到槍聲後,中國邊防巡邏二團在班長周登國的指揮下,沈重打擊了側翼後方的入侵蘇軍。隨後,中國邊防巡邏部隊發起反擊,但在叢林中遭到蘇軍猛烈射擊。中國邊防軍在慶陽突然跳起來,向叢林中的蘇軍開火,吸引火力。蘇聯人向他開槍,擊中了他的頭部。倒下後不久,他頑強地站了起來,繼續用沖鋒槍攻擊蘇軍,直至壯烈犧牲。副連長陳紹光指揮壹個班在叢林中迂回到蘇軍壹側,但壹個蘇軍從他身邊沖過,用兩挺機槍向他們攻擊。陳紹光壹邊指揮小分隊英勇反擊,壹邊勇敢地沖向壹個蘇軍機槍火力點。此時他身負重傷,仍堅持移動到有利位置。打掉這個火點後,他倒在了血泊中。經過1多個小時的激戰,中國邊防部隊擊退了入侵珍寶島的蘇聯邊防部隊。15年6月淩晨,60多名蘇軍邊防軍在6輛裝甲車的掩護下,從珍寶島北端入侵。中國邊防部隊某部營長冷鵬飛奉命帶領壹個加強排登島迎擊入侵的蘇軍。8點左右,蘇軍發起進攻。冷營長沈著指揮,堅守有利地形,指揮部分部隊分割蘇軍。經過壹個小時的激戰,蘇軍的進攻被擊退。9時46分,蘇軍邊防部隊在炮火掩護下,出動6輛坦克和5輛裝甲車向珍寶島逼近,從南北兩側發起攻擊,並以密集火力封鎖河汊,阻止中國邊防部隊登島支援。站在2號位的無後坐力炮隊長楊林占據有利地形阻擋蘇軍。當蘇軍坦克逼近到只有10米遠時,他連續投擲了5枚手榴彈,打亂了蘇軍的隊形,使其壹輛坦克突入雷區被炸毀。楊林的兩個炮兵班發射移動炮。他連續擊中三輛裝甲車,但不幸被蘇軍坦克炮火擊斃。13: 35,蘇軍邊防軍猛烈攻擊中國防禦陣地,正面面積10 km,縱深約7 km。炮擊兩小時後,100多蘇軍在10坦克和14裝甲車的掩護下,發起了第三次進攻。守衛該島的中國邊防部隊將他們的步兵與裝甲和坦克分開,與蘇聯進行近距離作戰,削弱了他們的火力。火箭發射手華宇傑越打越勇。在零下30度的冰天雪地裏,他脫下棉衣毛衣,擊毀擊傷了4輛蘇軍裝甲車。經過50多分鐘的激戰,蘇軍邊防軍的第三次進攻被成功粉碎。這壹天,蘇軍出動了50多輛坦克、裝甲車和100多名步兵,在直升機和縱深炮火掩護下,對中國縱深地區進行炮擊。中國邊防部隊與入侵的蘇軍激戰9個多小時,抵抗了蘇軍邊防部隊的6次突然炮擊,擊退了蘇軍邊防部隊的3次進攻,並在珍寶島沖突中被解放軍繳獲T-62坦克。
成功保衛金銀島。17,蘇聯邊防軍出動70多名步兵在島上布雷,企圖阻止中國邊防軍登島,拖回壹輛被中國邊防軍損壞後滯留在江岔的T-62坦克。中國邊防軍用炮火將其擊退,殺死了蘇聯邊防軍總指揮官列昂諾夫上校和中校·楊欣。受損的蘇聯坦克被中國邊防部隊繳獲,成為蘇聯侵占中國領土的鐵證。
3.發展
珍寶島沖突爆發後,蘇聯領導層反應強烈。以蘇聯國防部長格雷奇元帥和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為首的軍事強硬派主張“徹底消除中國的威脅”。準備在遠東地區使用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當量數百萬噸的核彈頭,對中國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與此同時,蘇聯也與美國接觸,試探性地提出對中國核力量實施聯合破壞性打擊,而中國核力量還處於核武器發展的初級階段。與此同時,蘇聯在世界上制造輿論,企圖在* *生產大會上驅逐中國的* * *生產黨,孤立中國。1969年6月後,蘇聯繼續在邊境地區挑起事端,沖突不斷。8月3日,1969,13出動數百名步兵,在坦克和裝甲車的掩護下,入侵中國新疆邊境,制造了鐵列克提事件,造成近40名中國軍人死亡。
4.美國反對蘇聯。
雖然當時蘇聯向美國提出了聯合進攻中國的建議,但美國尼克松總統在與其幕僚商議後認為,西方國家最大的威脅來自蘇聯,壹個強大的中國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戰略利益。蘇聯對中國的核打擊必然會招致中國的全面報復。這會導致世界範圍的核戰爭,蘇聯的行為不亞於打開潘多拉魔盒。因此,美國很快公開了蘇聯與美國秘密接觸的內容,促使中國局勢異常嚴峻。隨即,中國進入核戰備狀態,部隊進入壹級戰備,高層人員開始撤離躲藏。8月20日,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奉命緊急約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向其通報蘇聯對中國發動核打擊的意圖,並征求美國的意見。蘇聯的意圖非常明顯:在當時中美關系也比較尖銳的情況下,如果蘇聯動手,美國至少會保持中立。第二天早上,基辛格到達白宮時,發現尼克松不耐煩了:“來吧,亨利,有什麽麻煩?”基辛格拿出十幾張寫滿字的紙放在桌子上,說:“妳看,蘇聯要對中國用核武器。昨晚,我和多勃雷寧先生徹夜長談。克裏姆林宮的幾個家夥決定用核導彈壹勞永逸地消除中國的威脅,現在他們來征求我們的意見。”尼克松與其高級官員緊急磋商後認為,西方國家最大的威脅來自蘇聯,壹個強大的中國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戰略利益。蘇聯對中國的核打擊必然會招致中國的全面報復。屆時,核汙染將直接威脅駐紮在亞洲的25萬美軍的安全。最可怕的是,壹旦讓他們打開潘多拉魔盒,全世界都會在北極熊面前下跪。屆時,美國也將舉起白旗。“我們可以毀滅世界,但他們敢毀滅世界。”經過協商,美國認為:第壹,只要美國反對,蘇聯就不敢輕易使用核武器;第二,要想辦法盡快把蘇聯的意圖通知中國,但是要做到這壹點是很困難的。美國和中國已經深仇大恨30年了。直接告訴中國,而不是相信,他們會認為我們在耍什麽花招。最後決定“讓壹份不起眼的報紙傳播這個消息。大家都知道美國沒有秘密,勃列日涅夫看到了也不能怪我們,這是事實。”8月28日,《華盛頓星報》在顯著位置刊登了壹條新聞,題為《蘇聯欲對中國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文章說:“據可靠消息,蘇聯擬對中國重要軍事基地,如酒泉、西昌導彈發射基地、羅布泊核試驗基地,以及北京、長春、鞍山等重要工業城市實施外科手術。壹石激起千層浪。這壹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強烈反響,勃列日涅夫氣瘋了。中國當然不會像基辛格說的那樣,“希望中國* * *的領導人看到這個消息,以後再也不要扔掉”。聽了周恩來的報告後,毛澤東說,“難道這不是壹場核戰爭嗎?原子彈威力很大,但我不怕。”同時,堅決提出“挖深洞,積糧不稱霸”的方針,全國迅速進入戰備狀態。許多企業轉向軍工生產,國民經濟開始轉向戰備狀態。大量工廠轉向交通堵塞的山區和三線,實行“山、散、洞”配置,北京等大城市挖掘地下工事。9月16日,倫敦《周六郵報》發表蘇聯自由記者、克格勃發言人維克多·劉易斯的文章,稱“蘇聯可能對中國新疆羅布泊基地實施空襲”。對中國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攻擊的陰雲再次籠罩了中國大地。美國明白維克多的文章是對美國的考驗!這是對中國的警告。出於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和大規模核戰爭的嚴重後果,在尼克松召開緊急國防會議(由副總統阿格紐、國防部長萊爾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惠勒、國務卿羅傑斯和基辛格參加)後,他認為:“當然,我們應該阻止這場迫在眉睫的中蘇戰爭。如果他們堅持要打,那是他們的事。“為此,美國實施了壹個三步走的過程:第壹,由於中美兩國政府之間沒有溝通渠道,要安排壹次高級官員的會面,將會壹波三折,時間來不及。我們可以恢復中美大使級的華沙會談。華沙會談持續了15年,到現在已經中斷了兩年。這時候恢復的意義自然非同壹般。我們可以安排波蘭大使沃爾特·斯托塞爾馬上去做。這是斯托塞爾在中國追大使站的戲劇性事件。第二,利用齊奧塞斯庫和葉海亞與中國的密切關系,傳遞期待和解的誠意。第三,為了立竿見影,美國亮出了壹張在1962古巴導彈危機中沒有用過的牌——“利用蘇聯破譯的密碼,下達了準備對蘇聯134城市、軍事點、交通樞紐和重工業基地實施核打擊的總統指令。" 1969 65438+10月15晚上7點鐘,壹個心煩意亂的柯西金向勃列日涅夫報告:"剛才,國家安全委員會報告了兩條消息。壹個是中國的導彈基地已經進入戰爭狀態,所有的地面制導站都已經開放。我們的衛星接收到的信號和拍攝的照片已經證實了這壹點。另壹個是美國已經明確表示中國的利益與他們相關,並與我們擬定了核戰爭的具體計劃。因為情況緊急,他們只是報道了消息,正式的報道稍後會發過來。勃列日涅夫不相信:“美國會袖手旁觀中國嗎?”這簡直是天方夜譚。請立即給美國大使館打電話。幾分鐘後,大洋彼岸的多勃雷寧大使向勃列日涅夫報告:“情況屬實。兩小時前我會見了基辛格。他明確表示,尼克松總統認為中國的利益與美國的利益密切相關,美國不會坐視不管。如果中國遭到核攻擊,他們會認為這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他們會第壹個參戰。基辛格還透露,總統已經簽署密令,準備對中國130多個城市和軍事基地進行核報復。壹旦我們有壹枚中程導彈離開發射架,他們的報復計劃就會開始。”勃列日涅夫聽後憤怒地喊道,“美國背叛了我們。"
5.蘇聯的轉變
周總理與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
中蘇處於戰爭邊緣時,蘇聯領導人出於各種考慮突然采取緩和措施,比如認為世界上主要的戰略對手是美國,戰略重心在歐洲,攻擊中國後難免遭到報復等。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利用9月初赴越南吊唁胡誌明的機會,突然向赴越吊唁的中國代表團表達談判願望。周恩來總理和柯西金隨後的會晤緩和了雙方的緊張關系,但沒有得到任何解決。從此,中蘇進入了近20年的敵對備戰狀態。
6.開始談判
1969年3月6日,蘇聯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烏蘇裏江發生的事情。政治局成員高度評價了邊防部隊,但他們也指出了許多缺點。比如沖突地區沒有“好的部隊集群”,無論是邊防部隊還是常規部隊的集群;作戰和軍隊偵察組織薄弱;沒有夜間觀察等。會上通過了壹系列加強邊防的措施。政治局的路線是,馬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絕不退讓,堅決對抗。不過之前也不是沒有和平的努力。蘇聯邊防軍壹直主張通過對話和平解決領土爭端。而在1964,當時的邊防軍司令Zyryanov將軍奉命就這些問題與中國進行磋商。為了完成這壹使命,他被授予副部長的頭銜。濟裏揚諾夫在壹次協商會議上鼓起勇氣宣布,有可能在包括達曼斯基島在內的壹些島嶼上做出讓步。赫魯曉夫得知後把他從北京召回,大怒,狠狠地訓斥了他壹頓。沖突前壹年,也就是1968年夏天,濟裏揚諾夫再次宣稱要通過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在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委員會會議上,討論了與中國接壤的邊境地區局勢。主持人是時任副外長庫茲涅佐夫。在會上,他要求每個人都站起來回答:“妳認為應該怎麽做?”沒有壹個邊防軍說要用武力解決日益惡化的領土爭端。Zyryanov仍然堅持他的觀點。此外,會後他向下屬下達補充命令:“采取壹切必要措施阻止中國人進入我國領土,但不要使用武器”。只是在最後,我要和大家告別的時候,才暗示:“如果情況很嚴重,那就反擊。”那次戰鬥後,從中國方向進入該島的所有道路上都埋下了地雷;大批部隊集結在烏蘇裏江右岸。直到9月1969,兩國政府領導人在北京會面後,緊張局勢才逐漸平息。中國於5月24日發表聲明1969:中蘇邊界問題演變到今天,不是中國的責任。但是,中國仍然願意通過和平談判全面解決中蘇邊界問題,反對訴諸武力。蘇聯於6月1969,13日發表聲明稱:雖然沙皇專制制度崩潰,但俄羅斯國家的邊界不應被破壞,沙皇從未與中國簽訂任何不平等條約。在邊境沖突上,中蘇邊境地區的武裝沖突從東段擴大到西段。同年8月13日,中蘇在鐵列克提西部邊境地區再次爆發武裝沖突。蘇軍出動直升機掩護坦克裝甲部隊,在炮火支援下,襲擊了在鐵列克提地區巡邏的中國邊防部隊巡邏分隊。數十名中國邊防軍(38人說,78人說)被圍攻,全部陣亡。
7.事情有所緩和。
9月1969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參加了越南國家主席胡誌明的葬禮,並路過北京會見了周恩來等人。之後,情況有所緩解。主要原因是蘇聯認定中國有核反擊能力,雙方都願意防止大規模軍事沖突。根據會談達成的諒解,10月20日1969 10,中蘇邊界談判正式舉行,談判未取得任何進展。蘇聯向中蘇邊境增兵。中國開展了“挖深坑積糧”的全民戰備運動。
簽署條約
2005年4月27日,全國人大批準了《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2005年2月20日,俄羅斯國家杜馬投票批準了該協議。根據協議,金銀島是中國的領土。
編輯此段的歷史評價
金銀島戰役的結果震驚了蘇聯,對中國常規力量的實力進行了新的評估,在壹定程度上遏制了蘇聯的戰爭企圖。在國防建設上,珍寶島之戰也產生了很多影響。且不說後來開始的龐大戰備工作,單就裝備而言,由於當時我軍裝備的主要反坦克武器,如75毫米無後坐力炮、85毫米加農炮、56式火箭炮等,都無法有效穿透T-62的正面裝甲,刺激了我國坦克和反坦克技術的大發展,我軍開始以坦克訓練為重點。軍事部門組織了大規模的反坦克武器爭奪戰。73式100 mm反坦克炮、69式火箭炮、105 mm無後座力炮等壹系列應急裝備最先投產,之後壹直到80年代。紅箭-73反坦克導彈和86式100毫米反坦克炮可以有效對付蘇聯T-72坦克,基本滿足當時的戰備需要,使中國的反坦克裝備和技術儲備仍居世界前列。這個結果對於用坦克威脅我國的我國來說,恐怕是始料未及的。珍寶島沖突後不久,1969年8月,我軍在島上設立兵營,開始常年駐紮。如今,島上的兵營已經換了五代,四名解放軍官兵在這裏行使國家主權。只有2000多枚地雷和偶爾的雷區標誌仍埋在島上的森林中,可以追溯到炮火隆隆的時候。在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犧牲的戰士有71人(高達1969,11),其中68人長眠在寶清縣珍寶島烈士陵園,2人在齊齊哈爾西曼烈士陵園,1人在十八站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