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統治者眼中,關羽的象征意義有其特殊的價值。從歷代統治者的印章中也可以看出關羽比孔子更受重視。從誰的拳頭硬來看,關羽和他背後象征的權力,意味著壹種顛覆、重建或鞏固政權的權力,這顯然是孔子學說的軟肋。
雍正帝曾說,這是有見地的。他說:“自古以來,聖賢名臣,各以功德食其土。它被供奉在祭祀儀式中,從首都流傳到世界各地。縣市有了書記,就以禮向拜者進貢。國家山川環繞,孔子和關勝是唯壹的大師。孔子崇儒遍天下,關帝廟薄海內外,其地從京城到山海偏僻的村墟。它的人民從那些尊重美德和正義的人到那些卑微的仆人和愚蠢的婦女和兒童,他們崇拜廟宇的外觀,為它祈禱,懷著敬畏的心情期待它。以聖蓋孔子,以神蓋關帝。”這段話點出了壹個“聖人”和壹個“名臣”,只是他們享受的祭祀範圍不同。孔子被祭奠的只是“天下之士”,關羽的祭奠卻遠遠超出了這個範圍,從大同到腹地是壹個非常廣闊的空間。不同的是,孔子只是聖人,而關羽是超人的神。從雍正使用的“關帝”二字,可以體會雍正對關羽的尊重。由此也可以看出文聖和武聖在統治者心目中的微妙區別。關羽也被稱為皇帝、關君、關、關老爺和。在社會上,在民間,孔子可以貶為孔老二,有很多有損其光輝形象的傳說,如失意、受困等。說到關羽,很少有人說不是,和關羽聯系在壹起的事跡,要麽是過五關斬六將,要麽是獨騎千裏,英雄不凡。這個也很有意思。
丐幫中流傳著這樣壹個傳說:孔子被困在陳、蔡時,派弟子向樊冉借飯吃。這個以窮出名的名人,在乞丐幫裏是出了名的。據說他是乞丐幫的創始人。範然說:“世間多或少是什麽?妳高興什麽?”這樣壹個問題考驗著魯茲,這使魯茲不知如何回答。顏回還是聰明的,他回答說:“天下人多,君子少,占了便宜就該惱火。”。於是我向範然借了米和面粉。回來後,我在孔子面前崩潰了,瞬間變成了壹座糜山,壹座大山。孔子謝範然時說:借的米和面,我恐怕還不起。範然說,如果是以後,就還給我的弟子和孫子。孔子只好隨波逐流,說,這個賬算在我徒弟身上。以後丐幫成員可以去找任何在門上貼對聯的人索要。這個傳說壹方面為丐幫的存在找到了充分的理論依據,讓丐幫在家裏乞討也能心安理得。另壹方面也讓我們看到,江湖人總是很容易發現孔家的軟肋。江湖上的人對關羽都很尊敬。他們把關羽當作偶像來崇拜。關羽生前的大義,是江湖人壹生堅定不移的行動指南。關羽死後成神,成為江湖人士遮風擋雨最有力的保護傘。似乎江湖人可以調侃、嘲諷、嘲笑孔子或孔府人物,卻不敢對關羽掉以輕心。
也可以進入歷史的長河,看看歷代對孔子和關羽的處理。只要看看他們被封爵的歷史,就能掂量出他們在統治者心目中的分量。自從儒家的正統地位確立以來,歷代帝王賜與的孔夫子書籍書名就層出不窮。漢平帝封孔子為“贊徐安妮公”;北魏稱孔子為“文聖倪公”;唐玄宗被封為“文宣王”,孔子在唐代開始被稱為“聖人”。到了元代,又被封為“文宣王,大成聖人”。到了明代,孔子被重新封為“大聖”。到了清朝,統治者幹脆奉行孔子的五代君王,即所謂的“盛凱王、常勝王、易勝王、裕勝王、趙浩棋勝”。孔子再厲害,也只止於成為聖人和君王。而關羽則經歷了壹個從人到神的過程。明人姚在談到這壹過程時說:“前荊州將軍亦名。漢壽侯婷,其封也。封侯,唐爵位也。宋真宗封了武安王,他就是武安王。加了壹個印,拜寧為真道王,然後他就是神了。今天我被尊為謝天皇帝,還被尊為三界皇帝、大魔王、震天尊大神力、關勝皇帝,還被賜玉帶,至高無上。”也就是說,關羽已經達到了壹種“至高無上”,與世無爭,達到了巔峰。
從官銜來看,孔子和關羽已經不在壹個級別上了。孔子在唐朝被封為王,關羽在唐朝被列為玉泉伽藍,被封為神。宋朝關羽得過三個皇位頭銜,分別是惠宗武王安、高宗苗壯武安、孝宗惜春十四年嬴稷。元文宗元年,封他為王,表現精神,英勇善戰。到了明朝,已經登上皇位了,怎麽還能再封?總有辦法的。萬歷二十二年,在道士張同遠的要求下,關羽被封為皇帝,後來他被稱為三界降妖皇帝和神威震天尊關勝皇帝。整個清朝,關羽不斷被追封。到了清朝末年,他的封號加起來就是“衛報國愛民,誠心安撫義贊玄德,忠義關勝大帝”。看來孔只能嘆氣了。當時市場體系還不完善,不然關羽的牌子就無敵了,真不知道能收獲多少金銀。
除了儒家思想以孔子為主,關公還有很好的道教和佛教市場。道教和佛教也把關公視為法律的保護者,並把他命名為“扮演魔鬼的真正君主”、“征服魔鬼的皇帝”和“觀瀾之神”。在民間年畫中,關羽的形象往往占據著突出的位置,有時也放在中間,其形象大小堪比玉帝。這種形象設計也是有根據的,因為人們稱關公為玉帝,所以關公與天上的玉帝並列也就不足為奇了。這種待遇是孔子望塵莫及的。孔子只在天下的學堂中享受崇拜,而關羽則超越了“專”的限制,成為廟堂和山野崇拜的對象。
而且關羽在民間的各種傳說也是多如牛毛,幾乎只要和關羽扯上關系,就會立刻在民間形成傳說。根據馬昌義的介紹,關羽在民間的神奇傳說主要包括十個方面:壹是魔法的誕生;第二,紅臉關公;三、桃園結義;第四,壹般忠義;第五,關公的磨刀與風景傳說;6.關公和周倉;七、關公出現了;八、關帝廟傳說;9.關公和竈神、土地爺和波塞冬的故事;十、青龍偃月刀和赤兔馬的傳說。關公的傳說反映了同時是神和人的關公從神到人、從人到神的神奇事跡,展示了關公信仰在中國壹千多年的民間基礎。就與人民的深厚關系而言,關公至少不遜於孔子。
甚至歷代統治者都與關羽有著意味深長的關系。從朱元璋開始,明朝的皇帝們就制造了關公帶領十萬天兵助其破敵的輿論。明太祖朱迪奪取皇位後,還創造了關公顯靈相助的傳說,並為此將龍鳳錦旗授予成都王官寺。雍正非常重視關羽,乾隆也不例外。相傳關羽的玉帝身份是被乾隆封的。這其中就包含了乾隆的壹招。乾隆把自己想象成劉備的轉世,這和他的二哥關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很自然地,他封關羽為玉帝,與玉帝平起平坐。乾隆提拔關公的目的與明朝不同,他想重新贏得千千所有漢人的心。清朝自上而下提倡關公教的目的是為了穩定民心,穩固統治地位。壹個關羽,就像孔子壹樣,有很多文章要做。那是因為關羽身上積累了大量的官方社會資本和民間文化資本。當然,歷代統治者都不願意放棄這樣的機會。另壹方面,耐人尋味的是,關羽的態度與從朝廷到江湖的人步調壹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