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Xi安的地理歷史

Xi安的地理歷史

Xi市位於渭河流域中部的關中盆地,東經107.40 ~ 109.49度,北緯33.42 ~ 34.45度之間,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臨秦嶺。

東部以零河和元秋山為界,與滑縣、渭南市、商州市、洛南縣相連。西部以太白山和青海黃土高原為界,與眉縣、太白縣接壤。南至北秦嶺主脊,與佛坪縣、寧陜縣、柞水縣接壤。

北至渭河,東北跨渭河,與鹹陽市、楊淩區及三原、涇陽、興平、武功、扶風、富平等縣(市)毗鄰。

東西長約204公裏,南北寬約116公裏。

截至2016,Xi市面積9983平方公裏,其中市區面積1066平方公裏。

歷史:

Xi安在西周時期被稱為“高楓”。

“楓濠”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楓景和濠景的合稱。

西周的姬昌(周文王)在今Xi安西南建楓涇,並把臣民從岐山周元遷到這裏。

他還命令姬發(周武王)在風水的東岸建造濠井。

後者是政治中心,前者是宗教文化中心,統稱“周宗”,這是Xi安建立的開端。

吳王滅商建立周朝後,以高楓為都城,這就是Xi安為都城的開始。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長安(今Xi市西北郊漢城)建立了西漢王朝。

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意,取名長安,意為“長治久安”。

隋煬帝開二年(582年),隋文帝下詔,在今漢長安城東南的安所在地,建新都大興城。

隋朝開國之初,都城還在被戰火毀壞的長安老城。

於是隋文帝放棄了龍首院以北的舊長安城,選擇了龍首院以南、漢長安城東南的新址,建立了新城——大興城。

唐朝定都長安後,隋朝大興城改為長安城,並進行改擴建。

貞觀八年(634年),大明宮建在郭城東北原龍首原上。

之後不斷修建城墻、城樓、興慶宮等建築。

宮城與今天的Xi安完全重合,宮殿與今天的Xi安明城墻重合。

大部分唐代帝王陵墓,如昭陵和甘陵,都位於今天的鹹陽市。

五代後梁改京兆府為永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

陜西路是宋代設置的,之後是永興軍路。

趙匡胤統壹中國後,曾打算遷都長安,但最終因下屬反對而作罷。

金朝將永興軍路改為京兆府路。

元初長安範圍仍沿用五代初長安被毀後韓健重建的“新城”,並沿用京兆府的名稱。

至元九年(1272),元世祖封其三子、忙弟為安西王,鎮守其地,建安西王宓。

至元十六年(1279),京兆府名安西道。

後來由於安西王叛亂,安西被撤回。

擴展數據:

Xi是西部缺水城市。Xi市地下水儲量約為1.9438+0億立方米。

2001年2月,黑河水利樞紐主體工程竣工,每年向Xi供水4億立方米,形成日供水能力654.38+0.2萬噸。加上地下水資源,城區日供水能力可達654.38+0.72萬噸,基本滿足城市生產生活用水需求。

Xi安的自然植被沒有受到第四紀大陸冰川的直接破壞,但壹些第三紀的古老孑遺植物,如銀杏、阿月渾子、蓮鄉和馬家子等仍被保存下來。

秦嶺從高海拔到低海拔有高山灌叢草甸、針葉林、針闊混交林、落葉闊葉林等自然植被類型。

自然植被中有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截止到2016年,共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屬,2224種,是我國重要的種子植物“基因庫”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