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以下小說由林紓翻譯。

以下小說由林紓翻譯。

《林紓翻譯小說》121年前問世,《林翻譯小說十選》再現經典。

報紙

2020-06-22 09:20論文官方賬號。

密切註意

19世紀末至20世紀20年代,福建文人林紓在通曉外語的譯員的幫助下,以古代作家的技巧敘述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引起了廣泛關註。他的譯作與嚴復的“譯作名著”不相上下,在國際上被稱為“林譯作小說”。

今年是“林翻譯小說”出版121周年。6月,文化三聯書店特別出版了《林翻譯小說十選》。

林翻譯小說十選

《林翻譯小說十選》(以下簡稱《新選》)由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中文系副教授張誌主編。入選作品包括林紓的著名譯本、大仲馬的《茶花女》(La Traviata)、華盛頓·歐文的《故宮遺跡》(Alhambra)和《雨燕》。整套書參考民國原版,嚴格按照原著尺寸設計。希望讀者能通過書籍重溫當時的歷史脈絡和審美場景。

出版界已有多部“林翻譯小說集”。

“林翻譯小說”與商務印書館有著特殊的緣分。清末民初,商務印書館出版了《說補叢書》,收集了300多種“翻譯小說”,其中林翻譯的有120多種,這意味著“林翻譯小說”系列的建立。當時“林譯小說”涉及歐美著名作家的許多經典作品,幾乎都是第壹次介紹到中國。198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新版《林翻譯小說系列》,其中十種編輯再版,深受讀者歡迎。

張誌告訴本報,當代出版界已有多部林翻譯的小說集,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商務印書館1981年出版的《林翻譯系列小說》。那套書包括林翻譯的十部小說,十壹卷* * *,還有壹卷林紓的翻譯,裏面有鄭振鐸、錢鐘書、英格麗、馬泰來的四篇研究文章。

《林紓翻譯的十部小說選》中的作品是林紓眾多翻譯作品中的代表作品。

“那套書的特點是:簡括橫排,標點現代漢語,適合普通讀者;林翻譯的十大著名小說包括《巴黎茶花女的遺產》、《我余生的壹塊肉》、《邊陲之談》、《不如回家》、《黑奴籲天錄》、《搶劫後的撒克遜英雄簡介》、《嘉蔭傳》、《張離恨天庭錄》、《現身》。作為研究材料的總結,林紓的翻譯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張誌說,《林紓譯著》共四篇,鄭振鐸的文章是林紓去世後的第壹部結論性著作,錢鐘書的同名文章贊揚了林紓看似過時但實際上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翻譯風格,阿英作為現代文學資料的最早收集者,為林紓的第壹部譯著提供了壹些歷史解釋,馬泰來的《林紓譯著總目錄》是第壹部整理林紓譯著小說及其原著的專業目錄。

這個“新選擇”有什麽特別之處?

《新選》延續了十種的尺度,但很多地方有不同的考量。張誌說,首先,文集是原書的復印件形式,只不過紙張質量自然不同,書中的版式、大小、封面甚至廣告頁都與百年前商務印書館的版式壹致。“原著多采用林譯系列小說的前身《說不》系列,並適當選取林譯系列小說的個別書籍,以展現不同面貌,而《茶花女在巴黎的遺產》則采用商務印書館1923+02第壹版。此前,商務印書館在慶祝120周年的時候,還專門出版了壹本紀念集,裏面有壹本《茶花女遺風》的影印本,用的是第五版1928。在這裏選擇不同的復印件還是有意義的。”

張芝之所以堅持對原著進行翻印,是因為“林譯著小說”不僅屬於中國文學現代化進程中廣泛吸收“歐風美雨”滋養的成果,而且見證了中國近代出版業的發展。原著的再現,可以傳遞時代的信息,文本形式盡可能貼近歷史。

其次,《新選》在不刻意回避傳統經典選本代表性的基礎上也做了調整,盡量兼顧名家、國別、不同題材、不同形式的分布,體現了林翻譯小說的豐富性。

林舒

張誌說,有些調整和近年來人們的文學興趣有關。比如《故宮遺跡》是壹部非常精致獨特的安達盧西亞古跡的畫像,林紓把它翻譯成了筆記本小說,有著獨特的魅力。今天看來,似乎比眾所周知的張掌錄更有意思。《滑稽外史》是被錢鐘書稱贊為有時筆法比原作更好的林譯本的典範,也值得人們關註。哈格德的小說,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應該以他的冒險小說為主,而不是《該隱傳》這樣的作品。“另壹個例子是柯南道爾。我很不滿意的是,國內出版界反而壹直只關註他的福爾摩斯系列,而忽略了他的其他才華。要知道日本出版的柯南道爾全集已經達到了第三卷和第四十卷,所以我們認為選擇他的壹部歷史小說更能體現林翻譯小說的眼光。”

他還提到托爾斯泰的短篇小說《羅剎因果錄》。“有意思的是,林紓在1914年後開始和陳嘉霖合作翻譯托爾斯泰的小說英譯本,壹個* * *出十個長篇或短篇。羅剎因果律是最早的短篇小說集,原著也不是特別有名。更糟糕的是,《梭倫格言》的壹篇文章被錯誤地收錄在裏面,那篇文章不是托爾斯泰寫的,而是來自《秋光談殘篇》。但這畢竟是林紓翻譯的最早的托爾斯泰小說集,從中我們可能會更加感受到林紓是如何在習慣了英法紳士的世界後,開始理解俄羅斯文學的深刻性和獨特性的。所以選這本小說集還是很有意義的。”

最後,《新文選》印成小冊,有張芝寫的長篇序言和四萬多字的註釋。“我希望在錢鐘書和馬泰來的觀點和結論的基礎上,對林翻譯小說的研究現狀作壹個總結,同時盡可能全面地評價林翻譯小說的價值。我不敢‘推銷自己’,但我總覺得即使看起來編輯工作學術含量不高,但背後有壹個基本的研究視野和學術立場還是很重要的。”

隨套書附民國範兒筆記本1冊,封面來自商務印書館1916版出版的《秋光譚殘片》。

感受外國小說文言文翻譯中詞語的獨特魅力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塞萬提斯”當時被翻譯成“塞萬提斯”,《格列佛遊記》被翻譯成“海外玄曲錄”...這些譯名上的差異會在獨立的序言中解釋。

“復制品追求的是原作的再現,保持獨立的歷史形態和風格是理所當然的。今天,絕大多數中國讀者應該已經具備了很高的辨別能力,不太可能犯把塗爾幹、塗爾幹和塗爾幹當成不同的人的錯誤。錢鐘書曾經說過,好的翻譯應該讓讀者想更多地了解原著,而不是止步於此。而林翻譯了他眼中的小說。如果這是真的,我們就不用擔心我們暫時不知道塞萬提斯是塞萬提斯而《格列佛遊記》是海外玄曲錄的題目。”張誌說。

在他看來,《新選集》的讀者可以分為三部分:“壹是專業讀者,他們要求學術用途和價值,高保真影印版最適合。第二部分是壹般的文學愛好者。他們大多熟悉並喜愛林紓翻譯的名著,也壹定樂於從清末民初外國文學的最佳文言譯本中找到親切新奇的閱讀體驗。但我覺得應該有第三類讀者,他們渴望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學習壹點文言文的知識和能力。中國傳統經典中有帝王將相,有才子佳人,但林翻譯小說中缺少的是海外奇遇,異國風光和西方現代社會的生活氣息。林紓作為桐城古文的統帥,翻譯外國小說不同於傳統的‘古文’,但有許多新的表達方式被他轉化為靈活生動。”

附件是林翻譯的十部小說選本目錄,參考了原文:

1.[法]大仲馬:《茶花女》(商務1923版)。

2.[英]哈格德:《她,壹部冒險史》(2卷,商務1915版)

3.查爾斯·狄更斯:尼古拉斯·尼克爾比(6卷,商務1915版)

4.【美】華盛頓歐文:阿爾罕布拉宮:歷史故事(商業版1914)。

5.【英】斯威夫特:格列佛遊記(格列佛遊記上半部)(商務1914版)

6.【法語】Pre-Tick(雨果):Quatre-vingt-treize(即93)(商務1921版)

7.[西]塞萬提斯:《堂·吉訶德》(2卷本,商務1922商務第壹版)

8.[俄]托爾斯泰:《羅剎因果錄》(托爾斯泰短篇小說)(商務1915版)

9.【英】司各特:艾芬豪(Ivanhoe) (2冊,商務1914版)。

10.【英】柯南·達利(柯南·道爾):《白色公司》(2卷,商務1915版)。

(本文來自論文,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論文”APP)

報告/反饋

精彩推薦

裝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