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學生保護文化遺產的三項措施是什麽?

學生保護文化遺產的三項措施是什麽?

學生保護文化遺產的三項措施是落實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把文化遺產保護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城鄉規劃。要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的責任制和問責制。

加大執法力度,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建設,推進文化遺產保護法制化、制度化、規範化。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和村鎮保護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的立法進程,爭取早日出臺。

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陶先生解讀非物質文化遺產。陶先生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壹種符號化的文化現象。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壹種傳承下來的民間文化,可以借助顯性的物質成果、動態的文化活動、有聲的語言符號和潛在的文化精神,在壹定的民族或社區中得以表達、認同和傳播。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包含的精神意象或形象往往與物質意象和事件聯系在壹起。雖然幽僻曲折,卻有自己的符號體系和文化邏輯。陶老師用菖蒲、艾葉、粽子和端午節的兩個原始主題來具體說明。菖蒲和艾葉可以作為端午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符號。

在端午節,菖蒲壹般象征“劍”,有斬鬼的作用;然而,艾葉的形狀像虎爪,他們認為他們有吃鬼的功能。壹般來說,菖蒲和艾葉是端午節用來辟邪的文化符號。此外,陶先生認為,粽子不是用來在端午節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或伍子胥的。準確地說,粽子是祈雨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