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洋政府官員,工藝美術師。中國建築學會創始人。光緒舉人。65438-0903任史靜大學翻譯圖書館主管。後歷任北京警察局長、東北三省蒙古事務局主管、津浦路北段總經理等職。1965438+2002年7月至今連任陸征祥、趙秉軍交通部部長。1965438+2003年8月代總理,後任熊希齡內閣內政部長。1914兼任京都市政監。1915支持袁世凱復辟帝制,12任鄧吉大典籌備處辦事員(主任)。1916袁世凱死後,作為帝制元兇之壹被通緝。1918被赦免,8月當選安福參議院副議長。1919擔任南北會議和北方總代表。和談破裂後,他退出政壇,先後在天津和上海生活。也辦理過中興煤礦、中興海運公司等企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文史館館員。著有《長園文存》、《存素堂絲繡錄》、《絲繡劄記》、《香詩錄》、《清代絲刻書法考》、《清代刺繡書法考》、《漆書》等。1927年,失傳已久的《篆飾錄》按日抄重印。朱啟鈐年輕、孤獨、貧窮。1881年生活在長沙,勵誌學習。1891年隨叔父屈宏基(當時負責四川學政)赴四川捐建四川省,任職於鹽務局。1894任雲陽大蕩子新灘項目成員。新的壹年,我推薦了知縣,分配到江蘇試用。1902,被任命為史靜大學翻譯學院。65438-0903任史靜大學翻譯圖書館主管。後來,他在北京擔任警察局長。65438年至0908年任東北三省蒙古事務局主管。1910擔任金浦路北段總經理。民國成立後,1918被赦免。8月當選安福參議院副議長,但未就職。同年,他發起成立了北戴河海濱公益協會,並升任會長,為海濱的開發建設做了大量實事。1919擔任南北會議和北方總代表。和談破裂後,他辭去政治職務,先後在天津和上海生活。1921年去歐美旅遊。
朱啟鈐從1910任郵政科員,從1912任交通部科長。1915年,他在擔任內務總長期間,還擔任過交通總長。他涉足鐵路行業大約五六年,已經成為老交通部門的重要成員之壹。朱任交通總長期間,計劃再建四條幹線貫通全國(1)寧鄉線;(2)大同至成都的桐城線;(3)浦口至信陽的浦新線;(4)隴海線,從東海到蘭州。這個龐大的道路建設計劃只在隴海線東段開工,其他都沒有實施。
重修正陽門,打通東、西長安街,打通南北長街、南北池,修建環城鐵路。為了表示對朱的支持,袁世凱還特意做了壹把銀鶴嘴鋤,銹了。“內務府朱總經理奉總統之命改裝正陽門,朱總經理於1915年6月16日用此器拆除老城第壹塊磚,使交通永遠方便。”開幕式那天,朱就用這個鎬把老城區的第壹塊磚給搬開了。後來,朱把這個銀鎬珍藏起來。朱逝世後,他的兒子朱海貝先生向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贈送了這件紀念作品。現珍藏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北京第壹個公園——中央公園(現中山公園);建立中國第壹個博物館——古物陳列中心(1946與故宮博物院合並),任命誌格(滿族)為館長;朱啟鈐還從美國拳師那裏獲得了20萬元的退款,並在故宮鹹安宮舊址新建了壹座文物倉庫。這樣古董展廳基本上就有了後來故宮博物院的雛形。1924 165438+10月,馮玉祥將溥儀驅逐出故宮後,北京政府成立了清理委員會,清理故宮資產,籌備建立博物館。1925 10年6月,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在故宮展示北京紫禁城的文物。1946年,國民政府將古物陳列館和故宮博物院合二為壹,統稱為故宮博物院。天壇、先農壇、文廟、國子監、黃寺、永和宮、北海、景山、頤和園、玉泉山、唐山都已開放。
發展北戴河療養院維護民族尊嚴。1918年,開始號召曾在北戴河避暑的中國精英成立地方自治公益社團,朱任會長。公益會的成立有效地控制了帝國主義者占領海邊的野心;限制了釋智會、東山會等教會組織向西山地區的擴張。
1920,四庫全書印刷主管。朱啟鈐對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很有研究。他曾組織中國建築學會,並擔任會長。他還研究了刺繡和漆器藝術。1925年開始組織中國營造學社,從事古典建築文獻的整理和研究,1930年正式成立為會長。這是最早研究祖國建築文化遺產的學術團體,對這項工作起到了啟蒙和推動作用。1930年,張學良被任命為北平市市長,但未上任。
堅持民族氣節:1937年日軍侵華後,蔣超宗加入壹批舊官僚組織“維穩會”,蔣任“北平特別市”總裁兼市長。1937年底,在日本侵略者的控制下,成立了以王克敏為首的偽臨時政府。但日本人認為王克敏的期望不夠,想請北洋時期的領袖朱啟鈐出來捧場。於是對朱百般威逼利誘,但朱堅持不作假職。由於朱壹直不肯就範,偽政府加緊了對朱的迫害。先是派探子監視朱家,但朱還是不屈服。然後以朱居住的趙堂子胡同是警備區,不適合壹般人居住(因為當時偽政府領導人之壹王克民就住在朱的隔壁)為由,強行低價購買了朱在趙堂子胡同的房子,四合院八套,家具成套。朱被迫搬到北總布胡同,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在家裝病,從不與日偽勾結。
1939年,天津被淹,存放在英資麥格理銀行的測繪資料全部被毀。朱啟鈐立即打電報給梁思成和劉敦楨,試圖搶救這些資料。但是膠印版材被水損壞是不可逆的。朱和前社職工喬家多、季玉堂壹起,把這些圖紙的膠版逐步攤開,整理晾幹,作為原始資料保存。由於底片被銷毀,朱啟鈐指示喬和其他人翻拍過去沖洗的照片,並復制了壹套底片以妥善保存。為了支持梁思成和在大後方的研究工作,他從這批拷貝的影片中挑選了壹批最重要的古建築照片,各印了兩套,送給了梁和劉。梁思成之所以能夠在四川撰寫中國建築史,是因為他手頭有壹套如此重要的參考資料。20世紀50年代,中國建築史的研究主要依靠朱啟鈐整理的這些資料。還有大量的古建築測繪圖,凝聚了社會全體成員多年的心血,卻因為紙薄、水泡,不小心碎了。朱甚至催促喬等人壹頁壹頁地仔細擦幹,重新裝在坐標紙上,怕損壞。如今,這些測繪圖收藏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人們只要看到這些圖紙,都被深深打動。朱啟鈐的確可以稱得上是20世紀中國古建築研究最早的傑出組織者和開拓者。今天,當我們為北京中軸線上修建的明清宮殿感到自豪,當我們分享北京奧運會能夠彰顯人文奧運的文化快樂,當我們努力完善文化北京的主題時,我們不能不感謝朱啟鈐先生,他保留了北京傳統建築的根。
朱啟鈐也是壹名收藏家。去世前,他把自己的大部分藏書捐給了北京圖書館。出於對家鄉貴州的懷念,他還要求“將捐贈給北京圖書館的圖書中的任倩、錢觀作品轉移到貴州”。1917至今,先後擔任中興煤礦、中興海運公司等企業董事長。經營中興煤礦:1917朱啟鈐離開政壇,從事實業。朱啟鈐是壹位傑出的管理人才,他在業務上非常重視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並大膽使用技術專家。到1936年,煤炭產量達到173萬噸,使中興通訊成為以煤炭運輸為主,煤炭、焦炭、電力、鋼鐵、農林、鐵路運輸為輔的多元化綜合性大型企業。
北平解放前夕,朱啟鈐住在上海。曾指示來北平參加和談的張寫信給他,勸他留在大陸。上海解放後,派張(朱之孫)來京接他。他到北京不久,作為中興海運公司的董事長,就和其他董事總經理壹起把9艘到香港的貨輪召回內地支援國內海運。1950年,朱向故宮博物院捐贈王氏家族珍貴文物56件,文化部頒發表彰證書。他還向北京圖書館、清華大學、古建築修繕研究所和貴州圖書館捐贈了大量圖書。1952中興煤礦公司變更為公私合營,繼任董事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5月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53。曾任第壹屆北京市政協委員,第二、三、四屆政協委員,古建築修繕研究所顧問。1961老人90歲生日那天,周恩來總理在政協親自為他舉辦了生日慶祝會。1964於2月26日逝世,享年9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