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刻石的內容主要是歌頌秦始皇統壹中國的功績以及統壹後各項改革措施的效果。雖然溢美之詞,但從中可以看到秦朝統壹中國以來所發生的巨大社會變化和歷史作用。它記錄了秦朝基本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政策,以及豐富的民俗、道德等史料。反映了秦始皇堅持國家統壹,堅持法治,實行中央集權制,統壹度量衡統壹書寫,下大力氣治理,“晝夜兼程,長益而建”,謀求長治久安,“懲亂除惡”,興利除弊,註重發展生產運輸。重視農業,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和道德風尚,證明秦人胸懷寬廣,高瞻遠矚,註重實際工作和實效,不講究繁文縟節。從秦始皇的七塊石刻中,也可以感受到秦人積極進取,註重實際和長遠利益,如中央集權、郡縣制、統壹度量衡、統壹文字、統壹貨幣等。水利建設流傳至今,直到2000多年後的今天,是實踐的有效歷史見證。秦始皇的七件石刻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學術研究價值。統壹後,秦七大石刻也提出了“顯舊印”的主張,得到了很多官員的稱贊,“顯孝”,說明秦始皇善於繼承和發揚自己歷史的優秀傳統。秦代七大石刻的文字內容也證實了秦始皇是壹位極有才華的政治家、軍事家,不愧為千古壹帝[3]。
秦石刻是《詩經》“雅”“賦”傳統的延續,但在形式上比賦詩更註重形式的工整,基本上是四言律詩;語言缺乏“雅”詩的美和意義,而是呆板沈重,重疊堆砌。除了瑯琊臺石雕是兩句押韻,其他都是三句押韻,這是秦石雕的壹個特點。這個特點對後來的文學作品有壹定的影響。比如唐代岑參的《蜀道記》,元結的《大唐賦》,都是三句壹韻。
秦代刻石是最古老的銘文,對後來的銘文也有壹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