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哪些歷史事件?各位,謝謝。
200多萬年前,人類活動始於四川,25000年前開始出現文明,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為代表的高度發達的古蜀文明。秦朝統治四川後,四川逐漸融入中原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據考古發現,200多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古蜀文明就開始在四川有人類活動。四川有四個命名的舊石器文化遺址。七八千年前,四川逐漸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遺址分布廣泛。目前已發現200多處遺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廣漢三星堆遺址、廣元營盤梁遺址和西昌利州遺址。大約在4~5千年前,四川進入上古傳說時期,與中原的夏商周時期差不多。此時,古史傳說的內容主要是關於古蜀王的世系和活動,其中大禹道將和杜宇華涓最為著名。雖然沒有歷史記載,但三星堆、金沙、十二橋的考古發掘和口頭傳說證明,成都平原最遲在商代就已經進入奴隸社會。商周時期,蜀國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奴隸政權,可能與古代傳說中的“蜀三代王”——蠶叢、關白、虞翻有關。大約在夏商時期,蜀部落從這壹地區遷移到成都平原。“三代蜀王”之後,大約相當於中原西周建立了杜預王朝。這壹時期蜀國都城遷至易雲(今郫縣),杜聿朝采取世襲君主制,勢力強大,權力基本覆蓋整個四川盆地。大約相當於春秋初期,杜預的禪位於蜀國的龜靈,為治水立下了汗馬功勞,龜靈建立了開明王朝。戰國至三國,開明王朝定都於廣都(今雙流)。起初,它的國力很強。公元前4世紀左右,明凱九世開始模仿中國的禮樂制度,將都城從廣都遷至成都,由此產生了洪洪畢華的傳說。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秦國從路討伐蜀,準備統壹天下。秦攻取蜀後,建立蜀、漢中兩郡。四川逐漸實行秦制,開始進入封建社會。在秦項至秦莊王項期間(前227年至前247年),李冰擔任蜀郡知府,采取了許多開發蜀國的重要措施,如修建都江堰、疏浚兩河(今南河、錦江),使成都平原日益富庶,為秦始皇統壹中國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保障。西漢以後,四川社會、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繁榮程度超過關中地區,因此被稱為“天府之國”,名聲延續至今。漢景帝年間,文翁出任蜀郡知府,並在成都創辦了中國第壹所官學“文翁詩史”。此後蜀中學風興盛,可與齊魯壹帶相提並論。西漢末年,公孫述占領益州,國號“已婚”,定都成都。東漢末年,益州被柳巖和劉璋(189 ~214)瓜分。後來,劉備在成都稱帝,史稱“蜀漢”(221 ~263)。蜀漢的疆域包括重慶、四川、雲南的大部分,貴州的全部,陜西、甘肅的壹小部分。形成魏、蜀、吳三分天下的局面。丞相諸葛亮治理國家,極大地發展了蜀國的社會經濟。晉朝至隋唐,蜀國於燕興元年(263)被魏所滅。不久,司馬燕建立了金朝。西晉末年,永興三年(306),李雄在成都稱帝,國號“大成”。東晉鹹康四年(338),李雄侄兒李壽改名“漢”,史稱“成漢”。韓成是十六國中最早建立的國家,其疆域在全盛時期覆蓋了四川盆地及部分周邊地區。東晉永和三年(347年)至隋開帝元年(581年),四川納入隋朝版圖,四川先後被東晉、前秦、宋、南朝齊梁、西魏、北周八個政權統治。由於政局動蕩,戰亂頻仍,社會經濟基本處於停滯狀態。隋唐時期,四川社會穩定,經濟進入鼎盛時期。曾有“陽(今江南壹帶)得益於壹物二物”之說。安史之亂時,唐玄宗投靠蜀。後來,唐朝的許多皇帝都投靠了蜀國,如躲避朱祁叛亂的唐德宗和躲避黃巢的唐僖宗。唐天佑四年(907),唐朝滅亡,王建、孟知祥先後在四川建立前蜀政權和後蜀政權,分別歷時18年和31年。前蜀和後蜀都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而四川因為沒有卷入中原鬥爭,壹度是中國最繁華的地區。北宋幹德三年(965),宋軍滅後蜀。從宋元到明清,四川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如王小波、李順起義等。盡管如此,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四川還是相對穩定的,這使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成為宋代抗金抗蒙的大後方。元初四川長達半個世紀的戰亂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明朝洪武四年(1371),明朝出兵將四川納入明朝版圖。管轄範圍除現在的四川、重慶外,還包括貴州省遵義、滇東北、黔西北。明末四川,張農民起義之兵,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權(1644 ~1646),以成都為西京,隨後清軍八旗屠四川,康熙二十四年湖廣填四川。清初三十多年,四川壹直處於戰亂狀態,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才進入穩定期。嘉慶元年(1796),四川、初山、陜西白蓮教爆發,清廷用了九年時間才平息。宋末至清初,在史無前例的戰亂下,四川人口銳減,經濟蕭條。由此,朝廷在明初和清初兩次進行大規模移民運動,稱為“湖廣填川”。兩次移民運動使人口匱乏的四川獲得了大量勞動力,社會經濟得到了迅速恢復。近代,65438年至0840年,渡鴉戰爭拉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帷幕,但直到65438年至0895年,李鴻章與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規定開放四川門戶重慶為通商口岸,才真正進入近代。四川社會自然經濟逐漸崩潰半殖民地化,民族資本主義開始在四川萌芽。2009年65438+60年代,石達開入川,隨後是成都教案和義和團起義。四川爆發的保路運動成為辛亥革命的開端。1911年,成都獨立成立軍政府;民國元年(1912)取消壹級建制,改為省府、州、部、縣。1913年,袁企圖恢復帝制,實行“軍民分治”,棄省改道,將四川分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東、東界、西界七路,後改流域為西川、建昌、永寧、嘉陵、東川五路。同時廢府、州、廳,改郡為道。1914年,界東、界西被切斷,康定縣以西30個縣劃為川江沿岸特別地區(包括金沙江以西昌都地區),由四川省控制。民國時期,四川軍閥混戰,從1912到1933,共有480余場戰爭。四川大大小小的軍閥各自為政,各行其是。1935年,軍隊入川。為了“鎮壓”和嚴密監視地方革命活動,四川被劃分為18行政督察區和西康行政督察區(原川邊特區),1939年成都(1928)和重慶(1928)實行新縣制,組建嘉寶,分鎮村。同年,原西康行政督察區與四川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區合並,設立西康省,川康分治。同年,又增加了自貢市。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壹、二、四方面軍先後進軍四川。1932年2月至1935年4月,紅四方面軍在川東北及與陜西交界地區建立川陜革命根據地,面積42000多平方公裏,人口700萬。這裏是當時中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中國沿海的各類工礦企業、大學、文化團體也紛紛遷往四川,四川再次成為中國的大後方。同時,300萬川軍走出四川抗擊日本侵略,為抗日戰爭做出了突出貢獻。1949 12 10日,江父子從成都飛往臺灣省,隨後四川、西康相繼改朝換代。現代1949 65438+2月,四川解放。1950 65438+10月,中央劃定川、黔、滇、藏為西南地區,在渝成立中央西南局、西南軍政委員會和西南軍區,由鄧小平同誌任西南局書記,劉伯承同誌任軍政委員會主席,賀龍同誌任軍區司令員,統壹領導西南地區的工作。同時,四川劃分為川西、川東、川北、川南四個行署和重慶、西康兩省,均由地區直接領導。四個行政公署和西康省* * *轄21個特區,6個市,191個縣。1952 1年9月,中央決定撤銷西南軍政委員會和四個行政區,恢復四川省建制,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由直轄市改為省轄市。同年,5438年6月+10月,“地區行政督察署”更名為“地區專員署”。1954年2月,中央西南局被撤銷。19551,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名為“四川省人民委員會”。同年5月,“地區專員辦事處”改名為“專員辦事處”。5438年6月+10月,西康省被廢,金沙江以東各縣並入四川省,其以西的昌都地區劃歸西藏自治區。為了加強川西高原少數民族地區的建設,根據民族區域自治的精神,建立了西康等壹批自治州、縣。為加強三線建設,1965以攀枝花礦區為中心建立渡口市。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設立重慶市。轄原重慶、萬縣、涪陵、黔江行政區,包括43個縣(市),總面積8.2萬平方公裏,總人口3002萬。川渝分治後,四川省地級行政區數量下降到19個,縣、縣級市、區數量為179個,仍居全國首位。面積48.5萬平方公裏,占全國的5.1%,排名第五;人口8356.5萬,占全國的6.8%,排在河南、山東之後,位居第三。妳會知道2008年發生的所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