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元代以前的北京簡史

元代以前的北京簡史

以下是顧老講元代以前北京沿革的壹小段。

在北京修建京都已經有1000年的歷史了。哪裏搞京都是有條件的:要有山要守;妳需要水來生存。

北京有永定河和西山。還有昆明湖和什剎海,都是相通的。所以這個地方有建都的條件。

古代的北京是什麽樣的?

《史記》說:周武王以薊命名黃帝。薊在北京。另外,據說召公·顏瑜是周朝的英雄。燕不是北京,因為燕殺了薊。燕和薊原不是同壹個地方。但春秋戰國時期,燕就在北京這壹帶。

北京過去發掘的文物沒有壹件是燕國的物件,可以知道燕國京都不在北京。燕國的首都在哪裏?在黟縣。所以說北京是燕國首都燕京是不對的。說黟縣是燕的都城是不對的。易縣,今天還有很多燕朝的文物。

清朝乾隆皇帝是個好人,到處題字。甘龍在香山題詞“金臺落日”。金臺,或黃金臺,最初是由燕昭王建造的。在沂水東南十八裏。香山寫這樣四個字,毫無根據。燕國被滅,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人們為荊軻送行,唱著“風蕭蕭水冷,壯士壹去不復返。”這件事,這首歌,也可以證明燕市的資金壹直都在黟縣。

當然,北京屬於燕國版圖中的壹個地方。

第壹個以北京為首都的是金代晚期的“前燕國”。從前的燕王叫慕容渺,都城在北京。慕容帝是鮮卑人,以前的燕國只存在了幾十年就滅亡了。北京沒有留下任何遺跡。那時候城市很小,作為京都的時間很短,壹直沒有發揮大的作用。

到了隋朝和唐朝,全國統壹了。北京屬隋唐疆域,名幽州,在永定河上。唐太宗東征回來,路過北京,在這裏建了壹座廟,叫“本忠廟”,紀念東征中的死難者。本鐘寺現在是法源寺。這座寺廟在北京的西南部。

之後,遼代北京也修建了“天寧寺塔”。這座建築,在廣安門外,是北京最早的建築,已經有1000年了。五代遼國是第二個以北京為首都的國家。廖是契丹人。五代時“後晉”石敬瑭將燕(河北)、雲(山西)十六州割讓給契丹。於是契丹變強了。與遼作戰。遼在此建都時,取名南京。這是因為契丹本來就在北方的熱河。現在廖留下的是中山公園的遼代柏樹,已經活了1000年。還有西山的遼陵和遼代皇帝的陵墓是之前抗日戰爭發現的,有墓誌銘,上面的文字是契丹語,我看不懂。現在已經了解,這是遼帝和他的皇後的墳墓。

遼代的北京城是方形的,在今天城市的西南,永定河旁邊。後來,遼繼續向南發展。到了宋真宗,宰相寇準建議真宗到此地,與遼人會合,然後結盟。單源聯盟規定,每年都要給遼送去黃金和絲綢。葛源是什麽地方?就是今天的濮陽,在河南。河北壹帶全屬遼管轄。第三個首都在北京的是“金”。這座城市名為“中都”,此時仍是遼代的所在地,在今天北京的西南方。

女真人起來滅遼。女真人原籍吉林。當時契丹人要求女真向壹種“海東青鳥”進貢。金看不下去了,就起來打,要滅遼。女真人創立了“金”國。遼國首都北京被黃金占領。靖康之亂後,女真繼續南下淮水。田更大了,遼朝改北京為中都,汴京(河南開封)為南京。北京現存的很多文物就是這個時候從河南汴京(開封)搬到這裏來的。今天,北海公園的太湖石屬於宋朝的都城。金離開了永定河上的盧溝橋。這座石橋很長,上面雕刻著許多石獅子。這些石獅子表情各異。這座橋的整個工程非常大。

在元朝,壹個叫凱爾·波洛的意大利人去了中國北京,看到了盧溝橋。他回來後,寫了壹本遊記。從此,西方人知道了中國是多麽的富有和美麗。他們也知道有這樣壹座橋,壹些西方人稱之為“凱爾波羅橋”。金的遺物還有壹個玉碗,在團城。清代乾隆為玉博建亭。遼和金的首都在今天北京的西南方。他們在北海地區建造了壹座獨立的宮殿。北京的第四個首都是元朝。遼金之後,元人起來了。元人是蒙古人。蒙古本來就是壹個小部落,先滅了很多小國,壹路西征,攻打莫斯科。元世祖的忽必烈汗重新統壹了中國,首都在北京,命名為“大都”。元雜劇作家關漢卿,大都市。元代的京都,在北海地區,大體上和今天的北京壹樣,只是把遼和金的都城移到了東北。當時城南到了天安門廣場,從這裏向北延伸形成了壹個廣場。因為元朝皇帝要“建樓立桿”,宮殿必須在市中心。因此,元朝的皇宮位於明朝皇宮的西面。靠近三海。元朝時,在北海修建了壹座名為廣寒殿的宮殿,皇帝在此避暑。每到盛夏時節,北海的水就被抽上來噴上來,涼爽無比。元朝的糧食是從南方運到北京的。在過去的朝代,糧食大多是從南方運到北方的。比如運河,唐代在長安修建,宋代在汴梁修建,元代在北京修建,主要是為了運輸糧食等物品。當時運河是從南邊到通州,再從通州到什剎海。糧船停泊在什剎海。這裏有很多米倉,比如“米露倉”和“海運倉”...這些地方的舊名仍然存在。到了元代,船只可以經由北新橋直達什剎海。這時,壹位水利學家郭守敬把水利交給了人們。西山地區的水通過高梁河流入什剎海。自元朝以來,北京的小巷就被稱為胡同。胡同是蒙古語,意思是好。對蒙古人來說,它最初是壹個人們共同生活的地方。只有在元朝以後,北京才稱胡同為胡同。元朝末年,元順帝逃回蒙古時,北京城被燒毀。元代遺留下來的,阜成門有妙應寺白塔。元代人們信仰喇嘛教,白塔寺是喇嘛教的建築。這座白塔是為了紀念元代大師八思巴而建造的。八思巴為元人寫了壹個劇本。他死後,為他修建了妙應寺白塔。元代遺物中還有耶律楚材的墓。這座墓在頤和園入口的南面。盧野出彩很有功勛。那時候的袁人到處殺人,殺人太多了。每當妳襲擊壹個地方,妳殺死所有當地居民。楚材勸元民不要殺人。

在元代建築中,八院附近還有元代西北墻遺跡,乾隆在此題寫“薊馬”碑。其實不是薊門,是轅門。

註:燕國都城在黟縣的論斷是古老於1966年初作出的。關於北京是不是燕國的都城,其他史家和歷史著作都認為北京是燕國的都城。而且北京附近還有後來出土的文物。在這個問題上有兩種意見。1982年2月16日,《人民日報》公布了第壹批二十四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新華社對這二十四座名城做了簡要介紹。關於介紹中的北京,據說是燕國的“重鎮”。也許在這個問題上還沒有統壹的結論。顧老的說法是壹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