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關雎》這首詩是對皇後品德的贊頌。它是《詩經·國風》中的第壹篇,是君王用來教化天下百姓,矯正夫妻倫理關系的。所以我們用它在鄉下唱歌來教育百姓,用它在諸侯酒席上唱歌來教育朝臣。“國風”的風格就是寓意和教育。用諷刺打動人心,用教育感化人心。
詩歌是人們情感意誌的壹種表達形式,這種情感意誌是裝在心裏,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情感在我心中激蕩,所以我用詩歌的語言來表達。如果我無法用語言表達,我會用嘆息的聲音繼續。如果我不喜歡嘆氣,我會放開喉嚨唱出來。唱歌的時候還是覺得不滿意,所以不自覺的跳舞。
情感表現為聲音,聲音形成五個音調的音調稱為音樂。太平時代的音樂平和歡快,政治清明順暢;戰火紛飛時代的音樂,充滿了憤懣和怨恨,其政治必然是乖戾的;亡國之時的音樂充滿了悲傷和憂慮,它的人民壹定很痛苦。
所以,沒有比詩歌更能糾正政治錯誤,感動天地鬼神的了。在古代,聖王用詩歌來調節夫妻關系,培養孝心,誠實體貼,提高教養,移風易俗。
所以詩有六種形態:壹是體,二是賦,三是比,四是興,五是雅,六是賦。皇帝用風詩教育和影響臣民,臣民用風詩諷刺和勸導皇帝和王侯。詩歌要靠對事物的描寫,委婉諷刺。寫詩唱詩者無罪,聞詩唱詩之君當引以為戒,故謂之“風”。
當仁政衰微,禮義拋棄,政教腐敗,諸侯國四分五裂,風俗各異,風雅之變應運而生。皇族史家看到了政教的墮落,感傷倫理的拋棄,刑罰政治的殘酷和嚴酷,吟詠自己的思想感情,諷刺帝王將相。這是了解政事變化,懷念傳統習俗的壹種方式。
所以,改風雖然源於史家和民間的不滿,但並沒有超越禮法正義的規範。表達思想感情是人的天性;禮尚往來,是因為先王長久以來的恩情,是人民沒有忘記的。所以壹個國家的政治大事,通過壹個人的頭腦表達出來,就叫“風”。
反映天下政事,展現各國風土人情,稱為“雅”。雅即正,表現了周代政教的興衰。政治和宗教有大有小,所以有瀟雅和大雅。頌是歌頌大功德,把這種成功告訴諸神的詩。這裏是馮、、雅、頌四種詩風的源頭,是詩歌的典範。
在這種情況下,從關雎到林芝的啟發詩是我先王的風詩,所以屬於周公。南方意味著啟蒙運動從北方的周琦延伸到南方的江漢。這些勵誌詩,從《闕朝》到《李煜》,都是諸侯之風詩,被先王用來教化,所以屬於召公。
《周南》和《趙南》是風詩的兩個部分,旨在糾正原始倫理,是王業教育的基礎。所以“關雎”是褒揚賢惠女子,與君子相配,但憂的是如何提拔人才,而不是貪戀女色;愛《靜雅》中的美女,懷念賢惠的才子,卻沒有不道德的邪念。這就是關雎的精髓!
原文:
“官居”,後妃之德,“風”之始,故風為天下而夫婦也。所以要用國用國。風,風,教,風動,教變。
詩人,有誌向,心中有誌向,以詩為言,以詞傳情,詞有不足。所以,他們哀嘆自己的短處,所以他們吟頌自己的歌曲,他們不懂得用手跳舞,用腳跳舞。
情出於聲,聲寫為聲,治天下之聲樂,其政也;亂世之聲怒訴,其政為善;亡國之聲哀思,其民困。所以得與失,動與世,感與鬼神,接近於詩。前王向夫妻學習,變得孝順賢惠美麗文明,移風易俗。
故詩有六義:壹為風,二為賦,三為比,四為榮,五為雅,六為賦,上為風化,下為風刺,主文諫,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故稱風。
至於君衰,禮義廢,政教失,國之外政,家之奇俗,風變雅也。國之歷史,明明白白地顯出得失痕跡,傷人倫,哀嘆刑政之嚴酷,吟誦親情,乘風過處,達事而惜舊俗。所以,風變得多愁善感,止於禮讓。發乎情,人之天性也;止於禮義,先王之澤也。
是以壹國之事,壹人之基,謂之風;談天說地,形成四面八方之風,是壹種優雅。雅,是也,王說由廢興也。政治有大有小,所以有少有雅。贊美,對美麗和美德的描述,也是通過它的成功告訴諸神的。意為四始,詩為最。
但關雎、林芝之變,乃王者之風,故為周公。南,字由北轉南。“鵲巢”“李煜”之德,亦是諸侯之風。已故國王之所以教它是因為它是召公。
“周南”和“趙南”是起點,也是王華的基礎。所以“關雎”是樂夫人,要配君子,憂賢,不淫;悲愴婉約,思才而不傷善心。也是關雎的意思。
風格、優雅和贊美是這首詩的變體;賦、筆、興,“詩”的不同用詞。那些大小不壹,得六義的。賦、比、興是詩歌的用詞,格調、典雅、贊美是詩歌的構成。都叫‘義’,因為用在這三件事上。
大師所教六首詩:嶽峰、樂府、樂筆、樂興、樂雅、樂頌,以劉德為基礎,六律為音。
擴展數據
《關雎》這首詩是歌頌後妃美德的詩。它是“國風”的開始,是壹首勸誡天下人改正男女之間事情的詩,所以為民為國所用。風就是“諷刺”和“教導”。“諷刺”是委婉的勸告,以打動人,“教導”是光明正大的教育。
詩是人的情感所在,是心中的“誌”,是“詩”出來的美麗文字。情緒在人們心中湧動,會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如果言語不足以表達感情,就用嘆息來表達;如果嘆息不足以表達感情,那就用歌聲來表達;如果唱歌不足以表達感情,那就忍不住用舞蹈來表達。
情感是通過宮商的聲音來表達的,與之對應的節奏或文采就是聲音。治天下的聲音是寧靜的、悅耳的,它所反映的社會政治也是和平的;亂世的聲音是憤懣憤怒的,它反映的社會政治也是乖戾的;亡國之聲悲憂,所反映的民風亦難。
所以,詩歌是最接近於匡正得失、驚世駭俗、觸摸鬼神的東西。它被前王用來治理夫妻,實現孝順,誠信人道,以純美教化人,移風易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