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南宋的吳越國都在這裏建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壹。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杭州就有先民了。
西周以前,傳說大禹到會稽(今鮮少縣)參加諸侯會議,在那裏“上岸”。因為叫“宇航”,後來被誤傳為“宇航”。
春秋時期,吳越與中國爭霸。杭州先屬吳,後滅後屬嶽。
戰國時期,越國被楚國所滅,杭州被納入楚國版圖。
秦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滅楚,今位於杭州的錢塘縣和余杭縣,均屬會稽縣。
據《秦始皇本紀》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皇帝出遊...渡過丹陽,直抵錢塘,面向浙江,水波萬惡……”這是錢塘的名字,最早有正式記載。
漢朝承襲秦制,漢初實行道、義、侯並行制。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至六年春,錢塘縣屬韓信的楚國。
六年春,劉嘉被任命為荊王,屬荊國。
十二年,劉濞被任命為吳王,隸屬於吳國。
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吳王郢被誅,錢塘郡隸屬會稽郡、江都州。
梁武帝元壽二年(公元前121),江都被廢。
會稽縣西部的都尉制(縣級公安軍事組織)由山陰縣(今紹興)遷至錢塘縣。
元豐五年(公元前106年),會稽郡劃歸揚州刺史部。
平元四年(公元4年),錢塘縣改為泉亭縣,王莽建立新朝繼承。
東漢初,恢復唐縣舊名。
三國時期,錢塘縣屬於吳國,由吳軍統治,隸屬揚州。
晉朝時,錢塘郡仍屬吳郡。
文帝九年(公元589年),陳滅,錢廢於唐縣。桐廬、新城入錢塘縣,吳縣(今海寧)鹽官、吳興縣余杭被削,富陽、***5縣設杭。杭州的名字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唐朝時,漢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余杭縣改為杭州,錢塘縣改為錢塘縣,以避國名之諱。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在東南,以杭州為都城。
當時杭州被稱為西府或西毒,杭州由錢塘管轄。
北宋時,杭州由“兩浙路”統治,是江南人口最多的縣。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高宗皇帝避過金兵,從揚州越境到杭州,以揚州為宮,將杭州提升為臨安府,又稱其居。
紹興八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
元世祖-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軍攻陷臨安府,設浙浙都督府,不久改為綏靖部。
次年,臨安府改為杭州。
元十五年,改為杭州路,為總經理室。
至元二十壹年,從揚州遷至江淮省,統治杭州。次年改稱江浙省,杭州成為行省。
明朝朱元璋攻下杭州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十壹月,改杭州路為杭州府。
民國元年(1912)二月,杭州府廢棄,原錢塘縣、仁和縣與杭州縣並列,杭州縣直屬浙江省,為省會所在地。
65438年2月24日,侵華日軍占領杭州。
占領期間,原8區改為7區。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杭州是浙江省的直轄市,也是浙江省的省會。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杭州的區域範圍不斷發生變化。
壹是原八區更名為上城區、中城區、下城區、江幹區、西湖區、艮山區、拱墅區、筧橋區。後來根山區並入下城區,建橋區並入半山區,中心城區大部分並入上城區,少數並入下城區。1990年初,半山與拱墅區合並,組成新的拱墅區。
蕭山、余杭、臨安、建德、富陽、桐廬、淳安7個縣(市)。
在過去的50年裏,杭州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現在杭州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國家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浙江省省會。
杭州工業生產比較強,門類比較齊全,在全省乃至全國占有重要地位。
農業科技實力和養殖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經過大規模的城市和園林建設,杭州的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杭州真正成為了中國東南部壹座風景優美、人文古跡豐富的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