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中文名:黃芩別名:山茶、黃芩茶世界:植物門:被子植物:雙子葉目:管狀花科:唇形科:黃芩屬:黃芩種類:黃芩分布地區:中國、蘇聯東西伯利亞、蒙古、朝鮮、日本采收期:春季、秋冬用量:3 ~ 10g、藥用部位、味道、歸經、功效、適應癥、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註意事項、加工方法、生理特性、產地、相關討論性苦性寒。歸經-歸肺、膽、脾、大腸、小腸。功效清熱利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主要用於濕熱、暑濕、胸悶、惡心、濕熱脹滿、泄瀉、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嘔吐、癰腫瘡毒、胎動不安。相關配伍1,小兒脫發:黃蜀葵、大黃、黃芩等。,作為結尾。把米洗幹凈,抹上香油。(《普濟方》)2、血痢:地膚子五兩,地榆、黃芩各壹兩,為末。每次拿方寸刀,用溫水調好溫度。(《盛輝方》)3、吐血出血,治心虛,吐血出血,瀉心湯主要的東西:大黃二兩,黃連壹兩,黃芩壹兩,水三升,沸壹升,趁熱服用。(張仲景《金匱要略玉函》)用法用量3 ~ 10g。註意脾胃虛寒,不宜使用。處理方法1。黃芩片去雜,沸水煮10分鐘,取出,悶透,切片,幹燥;或者蒸半小時,取出,切成薄片,晾幹(註意不要暴曬)。2、酒黃芩:取黃芩片,用酒煎。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生理特性,野生於山頂、山坡、林緣、路邊等向陽幹燥的地方。它喜歡溫暖,耐寒。成年植株的地下部分在-35℃的低溫下仍能安全越冬,在35℃的高溫下不會死亡,但不能承受40℃以上的持續高溫天氣。耐旱怕澇,地裏水多或雨多,長勢不好,更有甚者爛根而死。排水不良的土地不適合種植。土壤為壤土、砂壤土,pH值呈中性、微堿性,禁止連作。產地野生黃芩主要分布於中國內蒙古中東部和東北三省大部分地區,河北承德、內蒙古赤峰等主產區。是中國北方野生中藥材的主要產地之壹。栽培黃芩主要分布在山東、山西、陜西和甘肅等省。相關討論1,《本草綱目》:治風熱,濕熱頭痛,豚跑熱痛,火咳,肺痿喉腥,血虧。2、《別錄》:治胃熱痰熱,小腹絞痛,消谷,利小腸,女子血瘀,淋血,小兒腹痛。3、《本經》:各種熱毒黃疸、腸瀉、水泄、血閉、惡瘡疽蝕火。4、“本馮靜元”:味苦性寒,無毒。空心的入肺,細的入大腸,用酒烹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