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介紹:
1.西入口廣場。主要景觀有:①泰山,重100噸,長12.5米,高3.8米。正面寓意是壹幅藏龍臥虎的畫面,反面像壹幅描繪吉安的山水畫;②是亞洲最大最古老的古樟樹,DBH 3.18m,重量112噸。
2.噴泉臺。通過西入口廣場南側步行步道進入,主要景觀為①壹座長200米、寬40米的音樂噴泉,主噴高度138米,為目前江西最高;②精衛填海雕塑
3.九曲橋。從噴泉站,通過小徑進入。它是壹座人行景觀橋,橋寬4米。拱橋和彎橋的結合體現了景觀和諧和人文休閑。
4.湖中央的島嶼。經由九曲橋前往湖中央的小島。該島占地約30畝,島內綠樹成蔭。主要景觀只是遊覽和古代亭臺樓閣。
5.羅進廣場。從湖中央的亭子畫廊,通過浮橋進入。這個廣場是以蝸牛的形狀命名的。主要景觀有:①取材於民間傳說“螺女與丫山”的“螺女”雕塑。雕塑以青銅鑄銅為主,金螺鍍金鉑,高約13米。雕塑整體流暢,動感十足,富有美感,以動感、旋轉、升降為主要特征。②紅砂巖文化墻高5米,長32米,通過兩面浮雕的形式展示廬陵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正面由六個主題組成,“生態吉安,文化廬陵”的畫面被寫實的表現出來。反面以四山環水的吉安古城為背景,雕刻歐陽修、文天祥、楊萬裏、解縉、胡荃等古代吉安名人。(3)充滿廬陵文化韻味的手工打磨景觀藝術燈柱。
6.“十萬工農去吉安”大型群雕。從羅進廣場到東西主幹道北側假山,做了壹個“十萬工農下吉安”的大型雕塑。雕塑跨度90米,由9組雕塑組成,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工農紅軍攻克吉安的過程。整個雕塑氣勢磅礴,栩栩如生,由49個人物和3頭公牛組成。充分體現了毛澤東《廣昌道上玉蘭》詩中“滿天都是白,雪中行軍勢更壓”的景象。
7.民俗博物館文化公園。位於東西向主幹道以東。民俗園分為室內展示、室外表演、室外體驗三個部分,展示吉安民俗禮儀和民俗文化(如花燈、音樂、傳說、盾舞、鯉魚燈)。
8.“壹縣壹景”。為體現吉安所轄各縣、市(區)的特色,沿公園主幹道、旅遊步道分布由各縣、市(區)建設的景觀、小品,並附縣域說明。
9.衛星塔。從停車場出發,穿過公園南北主幹道,沿著螺螄山的山路,登上螺螄山的衛星塔。以《文塔記》命名,由明代名臣鄒元標發起並執筆,是展現吉安人文繁榮的標誌和符號。該塔為宋代建築,地下壹層,地上七層。建成後,寶塔將成為集文化、宗教、觀賞為壹體的景區建築,成為整個公園的制高點,營造“百川貫天下”的意境。
10.廬陵湖。廬陵湖波光粼粼的千畝湖面美不勝收,湖上古畫穿梭其間,亭臺樓閣盡顯江南廬陵縣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