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40開始,近代見證了西方文化對中國本土文化的滲透,很多沿海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市,因為中外文化的共存,服飾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化。
旗袍,流行於20世紀20年代,脫胎於清代滿族女性服飾,並由漢族女性吸收西方服飾樣式不斷改進而定型。當時沿線沒有專業的服裝研究中心,服裝款式的變化超過千家萬戶,在時代和時尚的影響下不斷變化。
從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末,中國旗袍流行了20多年。經過領子的高度、袖子的長度、開叉的高度等幾次款式的變化,完全擺脫了舊的款式,改變了中國長期以來婦女的舊面貌,充分展現了婦女的體態和曲線之美,正好適合當時的時尚,為婦女解放做出了貢獻。藍色旗袍在當時的女學生中最受歡迎,隨後全國各地紛紛效仿,幾乎成為20世紀20年代末中國新女性的典型著裝。
值得壹提的是,當時引領時尚潮流的摩登女郎、社會名流、電影明星,在旗袍的款式上不落俗套,這也促進了它的發展,如交際花唐穎等人,以及最早在上海成立的尚雲時裝公司。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旗袍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準服裝,民間婦女、學生、工人和權貴的妻子都穿旗袍。旗袍甚至成為社交場合和外交活動的禮服。後來,旗袍也流傳到國外,供其他國家的女性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