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中庸》九年級五篇閱讀體會

《中庸》九年級五篇閱讀體會

《中庸》是中國儒家學說的重要經典之壹。書中講述了儒家關於修身治國的倫理道德思想,要求人們按照這些道德規範和原則做事。下面是我九年級的《中庸》閱讀心得給大家。我喜歡分享!

《中庸》九年級閱讀心得1

寒假看了大隊推薦的國學經典讀物《中庸》。孔子曾說:“中庸也是德,更壞也!民久鮮。”中庸原是小戴《禮記》中的壹篇文章。作者為子思,孔子後裔,經秦代學者校訂整理。北宋時期,程顥、程頤推崇中庸。南宋朱撰寫了《中庸》,與《大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我的語文是弱項,對文章的理解也比較薄弱,所以壹直排斥古文書籍。但沒想到這本書這次會有人看?中庸,卻讓我對文言文的知識有了新的認識。

《中庸》裏有很多合理的話,其中第十八段給我印象最深:“萬事有備,不備則廢。”說之前做了決定,就不會尷尬;事先決定,就不會困;如果妳決定了再去,妳就不會有負罪感;路在前頭決定,就不窮了。“這段話的意思是:任何事情只要事先有準備就能成功,沒有準備就會失敗。說話前有準備,就不會無理取鬧;提前做好準備,就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先計劃後行動,就沒有遺憾了;做人的道理如果能提前定下來,也不是不行。

看了這短短的幾個字,我很受感動。原來凡事都需要未雨綢繆,才能成功。如果沒有準備,在艱難險阻面前成功的幾率會很低。生活中也是如此,就像我們學生在考試前壹定會有壹個復習的過程,去溫故而知新;運動員必須每天訓練,才能在比賽中取得成績;軍人不打無準備之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劇作家在臺上花三分鐘,臺下花十年。

早點準備好!早做準備壹定是對的,因為只有有準備的人才能有面對任何可能的困難的勇氣和克服困難的決心。幾千年前智慧的古人用他們樸實的語言告訴了我們生命的真諦。這些國學經典著作,真的很值得壹讀,細細品味。

《中庸》九年級閱讀心得2

自從接觸《論語》以來,“中庸之道”在我的生活中頻繁出現,於是我逐漸品味到了這個淺顯易懂卻又深刻的詞匯。“中國”意味著不偏不倚,太過分了;“庸”就是平凡、平庸的意思。

《論語》和《中庸》都講“中庸”。看完之後,我有壹些自己的想法。“中”是圓,“勇”是方,“中庸”是用最恰當最合理的方式表達“中”的道理,所以可以說是方與圓的完美結合和運用。

記得不久前,我有壹些關於“保持鋒芒還是保持低調”的想法。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態度。古往今來,中國似乎都提倡“韜光養晦”,這迎合了“滿盤皆輸,謙受益”這句話。人們認為這才能真正體現壹個人的自身素質和修養。但當人們站在當今社會的角度,卻突然發現這種思維方式似乎不再適用。現在在我看來,這兩種人生態度都不能完全采納。相反,他們當然是“中庸之道”。我記得有壹句經典的話:“嶽飛鋒芒太露,難逃暴閣劫;李太白的鋒芒在官場上太明顯了。蘇東坡的名人吃過很多次苦。大象因為牙齒而被捕獲,貽貝因為珍珠而被剖開,烏龜因為殼而死,鸚鵡因為說唱而被困住,犀牛因為昂貴的角而被殺死,金鐸用聲音毀滅了自己。“其實太尖銳的結果很容易避免和吃虧。所謂‘半開的花,半醉的酒’也是真的,這是壹種‘中庸’。”“半開”和“半醉”是需要把握的,這個沒有確切的衡量標準。做事的時候,只靠大家對中庸的理解和堅持。在那些復雜中,我認為“簡單”的堅持是最難的。

於是,我“引進”了“童淵”,即它既是方的又是圓的,這是原則性和靈活性的高度統壹。要做到這壹點,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養,能壹直做到這壹點的人,絕不是閑著沒事幹的。正如《中庸》所言,“人皆知之,選擇依中庸,而不依月亮。”

上面提到的只是人生的壹個小片段——天賦的啟示。當然,除此之外還有更多“中庸之道”。我覺得孔子之所以是聖人,是因為他壹生都在這個中庸的圈子裏!他身上幾乎所有的優秀品質,雖然不耀眼,但總是光彩照人。面對弟子的優劣,他能正確對待,不盲目發揚長處,忠於“不偏不倚”。在人才面前,不要放棄收斂的邊緣;面對勇氣,不要放棄恐懼;面對壯壯,我不放棄隨和...我想這就是孔子成為聖人的原因。

中庸帶給我更多的,就是“和”。不偏不倚,但無論如何,都要達到最好的狀態,這就是“和諧”。這樣的心態才是正常的心態。生活中,面對錯誤,不要太責怪別人,也不要太責怪自己;在榮譽面前,不要太張揚,不要太低調;面對困難,不能太猶豫,也不能太冷靜。壹切都是中庸的,達到“和”的境界,這樣世間萬物才會各就其位,正常運轉。這是壹種大智慧。

中庸之道的博大精深,讓我無法完全沈浸其中。我想如果這輩子不能掌握中庸之道,將是我最大的遺憾。萬物皆中,這是做人的原則,也是生活的藝術。無論發生什麽,采取“中庸之道”,以不變應萬變,將是壹生的財富。

九年級《中庸》的閱讀體會3

做生意是為了利益,為了利益很難不抱怨。買商品找別人打折,人家不給打折還抱怨;賣貨,叫人買,人不買了,抱怨。有怨氣就會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很難順利做事。所以要經常修心,不怨不怨。

那麽如何毫無怨言的培養自己的修養呢?首先要找到投訴的最大原因,壹個字:求。因為有“求”,所以要投訴。求神幫妳不順利,求別人幫妳也不順利,於是有了怨恨和怨恨。所以《中庸》說,上者不在陵,下者不在助,妳自己和不求人就沒有怨言了。我不怨天尤人,但我不在乎別人。意思是君子在上不欺下,君子在下不攀上。只要改正自己,不要難為別人,就不會有怨恨,世界就不會有怨恨。所以,人之所以有“求”,是因為不能自正,即不能自正。所以,怨恨的根本原因是不能糾正自己。如果妳是對的,妳就沒有抱怨。

如果妳在妳的位置上工作,妳就沒有抱怨。人最大的抱怨來自他的位置和環境。人總是在自己的位置上,認為他地位高,所以常常會產生怨恨。俗話說,人比人受歡迎,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君子行於其位,而不欲於其外。”蘇,行富;樸素的貧窮,貧窮的生活;蘇彜帝,行於彜帝;有難就有難;君子不自滿。“願意,訴苦。君子無欲,所以自在。

第三,失敗導致怨恨,怨天尤人,怨天尤人,自責。抱怨解決不了問題和困難。解決問題和困難,必須“回頭看”,反思和總結失敗的原因,然後再接再厲。所以孔子說:射之似君子,失其權魚,而求其身。意思是說,如果妳錯過了靶心,妳要自己找原因,不能抱怨靶心不夠大,不夠近。這裏還有壹個“求”字。自己求自己,也會有怨恨,會怪自己太笨。所以人要正直,就是要端正自己,端正心態,反思自己的不足,然後彌補,再接再厲,不怨天尤人。

九年級《中庸》的閱讀體會4

看完《中庸》,感覺收獲很大。中庸是儒家思想乃至中國整個傳統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大智慧的結晶。

相傳是孔子的孫子子思寫的經典文本,或秦漢時期的儒家著作,收入《小戴禮記》,後獨立成書,南宋朱將其分為三十三章。當我第壹次讀到《中庸》的時候,我感到非常困惑。我不知道它是什麽意思,不是因為這些字很難辨認,而是因為這些字很容易理解。以前看《大學》,有很多生僻的古文字,但是文章的意思很好理解。不過我還是堅持早上看書,查閱壹些資料幫助理解。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收獲不小。關於“中庸”,程頤說:“不偏不倚叫“中”,不變叫“平庸”;中國是世界的正道,平庸是世界的定理。”

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標準。《中庸》以“誠”、“中和”為基本概念,描述了“天人合壹”的形而上學。故第壹章以“天命之性,率真之道,修之教”為基礎。這句話是壹個掛簽,就像黃帝窗前壹只鳳凰鳥寫的“五始”(《春秋幹寶圖》說:黃帝坐於巨中,鳳凰在帝前捧書,其中寫了五始),是壹種突然出現的文采。是壹個從天命,從微觀表現,從天命的本質到修道的教導的過程。書中說,“性”與“道”不可在壹瞬間脫離自身,要從戒、畏、隱、獨等方面培養自己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提倡中和。做到了中和,世間萬物都會各得其所,萬物都會發展壯大。“道”源於自身,脫離自性,君子必須學會自求才能得之。壹個真正的君子,應該從事物中學習,擺脫外來誘惑的私利,充盈自己天生的善。這種自我修養和自我反省的品質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必須的。無論遇到什麽人,遇到什麽事,無論以後遇到什麽挫折,都要學會“為自己尋找”,壹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們要學習孟子“我壹日三救”的品質。但是,要達到“誠”的境界,並不容易!尤其是在當今經濟市場化的社會,更難做到“真誠”。

人性有很多弱點,歸根結底就是“貪”字。貪婪的人自古以來就過著悲慘的生活。中庸之道可以克服人性的貪婪,讓人心滿意足。總之,讀完《中庸》,我在人生做人上受益匪淺,並將終生受益。

九年級《中庸》的閱讀體會5

打開自己的隨筆,看《中庸》,可以追溯到三年前。那時候我喜歡背誦《論語》,覺得那些簡單的文字成為經典,有著持久的魅力。用現在的話來說,它們仍然是我們學習和閱讀的教材,因為這些經典有著與時俱進的魅力,讓我們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時期,都能從這些文字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我對《中庸》的接觸,源於我大哥去北大參加壹個書法研究班。我大哥在北大教授王嶽川的教導下受益匪淺。回來就讓我背《中庸》,說《論語》裏很多思想都來源於此。

書上說,“不偏不倚叫‘中立’,不變叫‘平庸’;中國是世界的正道,平庸是世界的定理。”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標準。《中庸》以“誠”、“中和”為基本概念,描述了“天人合壹”的理想。書中說,“性”與“道”不可在壹瞬間脫離自身,要從慎獨、敬畏、隱蔽、獨立等方面培養自己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做到中和。做到了中和,世間萬物都會各得其所,萬物都會發展壯大。“道”源於自身,脫離自性,君子必須學會自求才能得之。壹個真正的君子,應該從事物中學習,擺脫外來誘惑的私利,充盈自己天生的善。這種自我修養和自我反省的品質讓我明白,無論遇到什麽人、什麽事,無論以後遇到什麽挫折,都要學會“為自己尋找”,壹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人有壹雙眼睛。他們可以向外觀察無垠廣闊的世界,向內看到無限深邃的內心。但是,很多人,從外表上看,從來沒有深入過。小學的時候,如果考得不好,回家會說我寫錯答案了,或者是緊張,或者是什麽原因。總之,不敢正視自己的失敗,不從內心尋找根源。現在,壹切都會弄巧成拙。如果我從壹個不同的立場去思考,它實際上會變得平和。

中庸還有壹個重要的詞,就是“誠”。有句話說,只要妳對自己誠實,這個世界就不會欺騙妳。誠信之所以難做,多半是因為人的壹些缺點。比如虛偽,愛面子,追求壹些對生命本身不是很重要的名利等外在的東西。並使人失去自身本性的純潔。壹個“貪”字,讓“誠”字實施起來更加曲折。在佛教中,人有三毒:貪、怒、癡。貪婪的人自古以來都過著悲慘的生活,但似乎很多人都走不出這個怪圈,而中庸之道可以克服人性的貪婪,讓人得到滿足。

對看不見的東西的謹慎態度,對聽不見的東西的恐懼,對壹切的謹慎態度,讓我明白,量化每壹個細節,認真做好每壹個細節。有人說,細節決定成敗,細節體現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總之,讀完《中庸》,我在人生做人上受益匪淺,並將終生受益。

這個世界不缺夢想,缺的是能讓夢想成真的人。中庸之道的哲學告訴我們,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都要保持壹種輕松的心態去面對事物,用壹顆自然的心去對待自然。

《中庸》九年級閱讀心得相關文章五篇;

★ 3中庸的閱讀體驗。

★ 3篇《中庸》閱讀心得

★關於中庸的5篇文章最新總結讀後感。

★個人讀書心得:治國九經中庸讀書筆記

★中庸閱讀體驗

★在中國古典大學讀《中庸》的體會

★讀論語心得1000字作文10初三。

★九年級作文關於我的讀書經歷

★ 2021 5初三語文教師學期工作總結範文。

★個人《論語》精彩閱讀體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