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關於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論文

關於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論文

保護歷史文化傳統精華,保護城市歷史信息,修復破損、破舊、危險部位,整舊如初,修舊如初,環境如初。以下是我整理和分享的關於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文化遺產與保護

保護歷史文化傳統精華,保護城市歷史信息,修復破損、破舊、危險部位,整舊如初,修舊如初,環境如初。尊重歷史是第壹位的,也要深刻理解古建築是城市真正的財富,哪怕只是壹段墻,也要認真對待。

關鍵詞:守舊如初;修舊如舊;環境是壹樣的。

早在60多年前,梁思成先生就對中國古代歷史建築在“西化”潮流中的衰落感到擔憂。他曾感嘆,研究和保護歷史建築是壹種“反時代的工作”。[1]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了壹波現代建築的再利用浪潮,因為戰後許多城市的重建更加迫切。當時,在現代主義的陰影下,許多開發商和建築師為了實現快速發展和追求城市效果,將破壞和重建作為首選。他們不願意改善那些狀況良好、具有歷史意義的老建築,以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滿足人們的需求。許多古老的建築在隆隆聲中被夷為平地。

國內對古建築的態度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20世紀60年代,為了打破資本主義,壹批有價值的歷史建築被夷為正負零。

上世紀80年代,仿古建築常被視為壹些基地發展的障礙,破壞了壹批有價值的仿古建築。

上世紀90年代,壹些城市以與整體環境不協調、老舊多病為由,摧毀了壹些有價值的老建築。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很多地方的建築遺產處境不佳,要麽改造後面目全非,要麽在保護區內茍延殘喘,而市場在歷史地段巨大的房地產潛力驅動下對其“虎視眈眈”。縱觀截至2003年的世界遺產名錄,我們可以看到有29項世界遺產代表了中國。除了4處自然遺產和少數反映人們生活歷史的破爛文化景觀外,大部分都是封建帝王和文人墨客的宮殿和墳墓,以及他們維護統治的宗教廟宇。當然,我們應該珍惜歷史遺產,保護和善待它們是文明的標誌。

相比世界上幾個文明古國,包括中國,法國的歷史和文物不能說是非常悠久和眾多,但現在的法國和法國人總是以文化大國的姿態出現,並以自己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榮。這種自豪感來自於他們根深蒂固的文化遺產保護理念。在現代法國,“遺產”這個詞被廣泛使用,以至於人們聽到它的第壹反應不是涉及財產,而是全民所有的“文化遺產”以及壹系列相關詞匯:文化遺產日、文化遺產學校、文化遺產基金會、文化遺產百科全書& hellip雄偉壯麗的宮殿,斑駁高聳的哥特式教堂,金光閃閃的古典家具,價值連城的畫作,都為法國增光添彩。事實上,法國憑借其在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突出成就,已經成為世界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旅遊國家。為什麽做的這麽好?我們來看下面。

1887法國制定了世界上第壹部文物保護法。

1913 12 31現代世界第壹部文物保護法《古跡保護法》誕生於法國。

法國的文物保護法全面而詳細。比如,保護名錄上的古建築,哪怕墻上釘壹顆釘子,也要經過審批;在壹棟特別保護的17世紀建築裏,家具的位置是不能隨便改變的。任何違反規定的行為都將受到嚴懲。尤其是因為文物保護的理念深入人心,公眾願意做文物保護的“監督者”。壹個破壞文物,不尊重古人的家夥,在普通人眼裏會被當成強盜和小偷。利用名勝古跡舉辦文化和大型慶典活動是近年來的國際趨勢,但這些活動受到嚴格限制。他們說,在這些宏偉的大廳裏,“除了這裏的空氣,我們什麽也碰不到;除了聲音我們什麽都不能留下!"

1964年,法國對文化遺產進行了全面清查,國家登記在冊的歷史建築達到4萬座,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這些情況表明,在全球化背景下,人們擔心民族認同的喪失,渴望尋求民族文化的認同,任何能夠強化這種認同的遺產都倍加珍惜。[2]

然而,在中國,情況並不樂觀。那種部分不分青紅皂白,以發展為借口任意破壞遺產的行為,今天也沒有消失。目前,報紙報道說長城被來自國外的年輕人隨意踐踏。長城是中國統壹的象征,是偉大的文化遺產,但中國人為了利益,不顧國家形象,居然以每人60元的價格“賣給”外國人。相對來說,法國人絕對不會這麽做。

早在2000年,央視《焦點訪談》就報道過雲南建水古城數十棟保存完好的百年以上的珍貴傳統民居,包括建水人耳熟能詳的武官府、金師傅、翰林第等都被拆除。根據拆遷計劃,606米長的建新街沿線的100多棟傳統房屋也被夷為平地。

然而,據建水縣副縣長李介紹,拆除這些遺產的原因只是為了“把這條街建成集觀光、休閑、娛樂、度假為壹體的步行街”――把它變成式的古玩街。記者問:“壹方面是真的歷史文物,壹方面是鋼筋水泥的假古董。哪個更有價值應該很清楚了。

這種破壞文化遺產的事情經常發生。在壹本藝術雜誌上,刊登了壹篇關於舊火車站客運大樓被毀的文章,描述了壹座德國人在本世紀初設計建造的標誌性建築。無論是年代還是建築藝術價值,都應該從多角度無條件保存。可惜最後的結果是慷慨的拆除了,因為當時只有少數人對老建築的歷史藝術價值發出了微弱的聲音。城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隨著建築遺產的消失而瀕臨消失,這是非常清楚的。刻意保護引發的各種利益沖突引發了壹個又壹個激烈的社會沖突。面對如此復雜的局面,我們能做些什麽呢?我該怎麽辦?

文化遺產的保護和修復有許多內部和外部因素。在改造修繕中,“尋根”是設計師的追求,壹座老建築的改造成功會迎來不同尋常的名聲。為此,尊重歷史是第壹位的,同時要深刻認識到古建築是城市真正的財富,哪怕只是壹段墻,也要認真對待。在這方面,北京元都遺址公園可以說是壹個成功的範例。軍人在修舊如舊的基礎上,給人的是過去的文化和文明。其成功之處在於保留了老遺跡,實施了重點修繕,解決了新功能對古遺址的要求。

保護歷史文化傳統精華,保護城市歷史信息,修復破損、破舊、危險部位,整舊如初,修舊如初,環境如初。

“保舊如初”這個詞有壹個隱含的意思,就是在修繕古建築時,在有充分依據的情況下,仍應盡可能地將部分建築恢復原貌。壹個著名的例子是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翻新。這座建築曾經是壹座教堂。在它被改成伊斯蘭清真寺後,6世紀所繪的早期基督_ _ _被伊斯蘭裝飾所覆蓋。現代文物修復者小心翼翼地剝去後期裝飾的表面,重新露出早期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壁畫。

那些因為各種原因而被破壞的,經過長期的調查、測繪、解釋、辯論、方案討論等有充分考古依據,並充分了解其本來狀況的物品,如果在必要時經過認真細致的修復研究和論證,恢復到原來的樣子,才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有意義的。

毫無疑問,建築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將是21世紀建築學的重要議程。從當前全國範圍來看,城鄉更新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但盲目的“拆建”和“拆改”卻十分猖獗。但是,如何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我國大量以木結構為主體的建築遺產,在保護原則和實際操作之間還存在壹定的彈性,如何有針對性地保護文化遺產有待提出。

參考資料:

[1]梁思成,為什麽要研究中國建築,中國建築學會學報,第7卷第1期。

[2]參見人民網駐法國記者鄭媛元的文章《法國:重拾文化遺產如生命》。

分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