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版印刷,多指鉛印。後來由於銅鋅版、塑料復印版、柔版等新技術的出現,覆蓋面也相應擴大。壹般指印版部分高於空白部分,印刷時只對凸起部分著墨,從而印刷出圖文的印刷工藝。
19年底,活字印刷與活字排版同時傳入上海。剛開始用的是活字排版,手動螺旋壓戳。後來發展到鉛鑄、銅鋅制版、機械化生產。墨海圖書館、土山灣出版社、商務印書館等。是第壹個使用鉛印的人。之後壹直到80年代,在總印刷量中仍占很大比重。在小型書刊印刷廠和中小型社會零件印刷廠,仍以活字印刷為主,自90年代以來已逐漸萎縮。
1.鉛印刷
上海鉛印以墨海圖書館為先。1857年,圖書館用活字印刷書刊,也是中國最早有活字印刷的單位之壹。
手工排版上海的手工排版起步很早。除了墨海圖書館,19年底被土山灣出版社和商務印書館使用,曾經是制版的主要手段。從20世紀開始,上海所有的印刷廠都逐漸使用活字排版。70年代照相排版興起後,手工排版逐漸衰落。直到上世紀90年代,這種技術還沒有被完全淘汰,在壹些中小型工廠中仍然是主要的排版技術。據不完全統計,到1995年,上海還有近百家印刷廠還在使用手工排版。
機械排版20世紀初,上海海關印刷廠、土山灣出版社以及後來的美菱登印刷公司都使用外文排字機。上海第三印刷廠和第四印刷廠至今仍在使用。另壹方面,任柏尊在上海1952試用了壹臺中國鑄造機,但沒有使用。20世紀60年代,中華印刷廠、何鳳勇打字機廠和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聯合研制了改進型萬向輪,至今仍無實用價值。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Xi安仙陽鑄造機廠(上海和豐永廠遷址後更名)投產後才小批量正式上市。上海新華印刷廠使用後效果還是不好。70年代中期,國家新聞出版署作為科技項目,向上海第三印刷廠、第四印刷廠、新華印刷廠、字體壹廠、印刷技術研究所發行了三套進行合作。使用後還是覺得功能參差不齊,效率不高,無法普及。
銅鋅制版上海銅鋅制版工藝始於20世紀初。最早由商務印書館在1909使用。後來,土山灣出版社和海關印刷廠相繼使用。在50年代,由於青銅圖畫書的印刷,它非常受歡迎。到了七八十年代,上海的銅鋅板生意還是很紅火的。然而,隨著膠印技術的迅速發展,它在80年代後期壹直在下降。90年代中期,除了小企業,壹般都被其他制版方式取代。
2.柔性版印刷
它是壹種使用柔性印版和快幹液體油墨的印刷方法。原名苯胺印花,因苯含有毒,改配方後改名。國外也是最近才開發使用的。在上海,它只在1980左右被使用,先是在包裝裝潢系統,然後是報紙和書籍的封面印刷,但與鉛印和平版印刷相比,它在總量中所占的份額非常小。
第二,凹版印刷
凹版印刷,又稱凹版印刷。凹版印刷起源於公元15世紀的意大利,公元18世紀傳入中國宮廷。直到20世紀20年代,上海才開始使用商務印書館、英美煙草印刷公司、上海時代圖書出版公司、中華印刷公司、三壹印刷公司。但都是進口機。國產設備於1962年由上海人民機器廠制造成功,並由上海第壹印刷廠采購使用。後來因為是全張單色規格,市場適應性差,機器本身老化,在90年代初被淘汰。至於凹版印刷技術,越來越多的被社會包裝產品的印刷所采用,規格也趨向於多色和輪轉。所以書刊的印刷已經基本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