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實物地質數據管理系統建設進展及近期重點任務

實物地質數據管理系統建設進展及近期重點任務

劉·

(國土資源自然地質信息中心)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將實物地質資料納入統壹管理範疇,並根據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特點和管理現狀,加強制度體系、組織體系和收集體系建設。組織制度保證實物地質資料有人管理,采集制度規定實物地質資料保管的內容和分工,制度體系是實物資料管理的政策依據。

關鍵詞: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系統,采集系統

1中國實物地質數據管理系統現狀

1.1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系統建設

實物地質數據管理系統框架已基本建立。2002年,國務院發布《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9號),明確地質資料包括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並將實物地質資料納入統壹管理範疇。2003年,國土資源部發布了《地質資料管理規定實施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16號),列出了實物地質資料的匯交範圍,提出了油氣等特殊實物地質資料可以委托保管的思路。2008年,國土資源部辦公廳發布了《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國土資發〔2008〕8號),明確了我國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體制,明確了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職責,劃分了匯交管理的分工,規定了實物地質資料的匯交程序,並列出了“實物地質資料匯交明細”。2009年,國土資源部下發《關於石油天然氣等原始實物地質資料委托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9]102號),啟動實物地質資料委托工作。2010國土資源部下發《關於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65 438+00]32號),提出了建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臺的要求。2011年印發了《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臺建設工作方案》(國土資發[2011]78號),明確地質資料實行壹體化管理。資料收集者未按要求收集成果、實物和原始地質資料的,不予頒發地質資料收集證書。2012年,國土資源部下發了《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進壹步加強原始地質資料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65 438+02]57號),對進壹步加強外匯管理提出了要求。至此,三類地質資料的統壹管理進入了壹個新的階段。《通知》雖然沒有直接提出對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要求,但對實物地質資料的收集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2013年7月26日,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中國地質調查局關於地質調查項目資料收集補充要求的通知》(中地環[2065 438+03]364號)。通知提出了中國地質調查局部署的項目地質資料報送管理辦法,要求各地區項目中心在實地驗收時提出實物地質資料報送建議,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參照報送建議確定需要報送國土資源部的實物地質資料。各區域中心在地質調查項目三類資料完成後,依托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臺向項目承擔單位發放《地質資料匯交證書》。

目前,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正在組織起草《關於加強實物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的通知》,主要內容是推進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系統建設。通知包括兩個技術文件:壹個是《實物地質資料篩選技術要求》,另壹個是《實物地質數據倉庫建設要求》。

1.2國家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組織體系建設

國家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組織體系初步形成。按照《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及其實施辦法和《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全國各省(市、區)均落實了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部門和匯交管理部門,大部分省(市、區)明確了職責、任務、人員編制和經費,為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實施提供了基本保障;在石油和天然氣、海洋和放射性系統開展了原始和物理地質數據的委托保管。目前,初步形成了實物地質資料“兩級管理+三級保管+委托保管”的管理體系。兩級管理是指國土資源部和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分別負責全國和本行政區域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三級存儲是指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省級地質資料匯交機構和基層單位地質資料檔案館為實物地質資料三級存儲單位,分別負責全國、省(區、市)和本單位實物資料的存儲和服務。委托保管是指根據需要將實物地質資料委托給有資質的單位保管,向社會提供服務。

目前,省級實物地質資料收集機構基本落實。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河南、湖南、廣東、重慶、雲南、貴州、四川、西藏、陜西、青海、新疆等24個省(區、市)以不同方式實施或基本實施了實物地質資料收集機構。其中,有的省份設立了專門的館藏機構,有的省份在現有的地質檔案館或檔案館、博物館、信息中心等機構中設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部門,或由現有的地質資料管理部門兼職管理,或委托省地勘院或其他有關單位承擔本省實物地質資料的館藏管理工作。

山東省分兩步走。前期委托地勘單位對實物地質資料進行分片保管。目前決定在泰安、臨沂、濰坊、煙臺等四市依托當地國土資源局建立山東省實物地質資料子庫,由山東省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管理。

委托保管取得重大進展。在國家層面,國土資源部於20112連續兩年對石油、天然氣、海洋、放射性等實物和原始地質資料進行委托保管檢查,確認了申請委托保管的單位資格,並分兩批向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院、廣州院等35家符合條件的單位發放了委托書。壹些省份還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委托保管的方式保存實物地質資料。

1.3省級實體圖書館建設

省級實體倉庫建設進展迅速。截至2013年底,上海、天津、安徽、河北、黑龍江、山東、廣東、四川等8個省(區、市)通過新建、維護和改造,建成了省級地質數據庫。土地、資金已落實或即將建成實物地質數據庫,包括:北京、內蒙古、遼寧、吉林、浙江、福建、河南、湖南、雲南、貴州、西藏、陜西、青海、山西等14省(區、市);江蘇、江西、湖北、廣西、重慶、新疆、甘肅、寧夏、海南等9個省(區、市)正在規劃或申請數據庫建設。

1.4物理數據收集管理

物理數據的收集已全面開始。2011年6月,國土資源部下發《關於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臺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國土資發[2011]78號),要求全國統壹使用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臺,對地質資料匯交工作進行監管。

自2012年4月起,全國除西藏、陜西外,全部使用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臺進行監管,網上發放憑證。通過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臺的使用,基本實現了匯交人原始、成果和實物地質資料匯交的全過程監管,提高了地質資料監管水平,加強了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提高了地質資料管理效率。

2.國家實物地質數據管理系統建設的總體思路

2.1總體思路

總體思路是:根據《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及其實施辦法的精神、《實物地質管理辦法》的規定和國土資源部有關文件的要求,結合我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特點和實物地質資料生成和存儲的現狀,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央和省級管理的管理體制, 三級存儲加部、省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地勘單位委托存儲,積極探索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向市縣、省級實物地質資料延伸。 根據實物地質資料的利用價值,對實物地質資料進行分類分級,賦予各采集機構不同的管理職責,形成完善的實物地質資料采集體系,使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對象和目標明確;根據實物地質資料存儲和服務利用要求,研究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和服務的政策和技術方法,制定相關制度、技術要求和技術標準,形成系統科學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政策和技術方法體系,使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制度化、科學化、規範化。

2.2系統組成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系統包括系統、組織系統和采集系統。制度體系是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政策保障。只有在全國統壹收集和管理實物地質資料的前提下,才能構建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系統。組織體系是基礎。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實行分級管理的責任,建立實物地質資料的收集機構,強調匯交者(地勘單位)的責任,使實物地質資料得到管理。館藏體系是各級館藏機構,根據館藏職責制定館藏計劃,妥善保管具有重要價值的實物地質資料,形成具有館藏特色的系統化實物地質資料館藏體系。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系統是服務系統建設的基礎和前提。

其中,制度體系和組織體系是保障,采集體系是目的或結果。

2.2.1系統

地質資料管理特別是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實踐表明,實物地質資料產生於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狹義的地質工作並不是其唯壹來源。大量的實物地質資料來源於工程建設和城市建設,其中壹些是工程建設和城市建設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實物地質資料應受到高於地質資料管理的上位法的保護,如《國土資源信息法》等類似法律。在系統建設上,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要向上延伸。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特點也要求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要延伸到市縣。市縣離實物地質資料的生產和利用最近,尤其是城市建設對實物地質資料的直接需求。充分發揮市縣政府的作用,突破原來的中央、省兩級管理,變為三級管理,可能是壹個重要的舉措。

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要從源頭抓起,從鉆井工程壹開始就要參與,這樣才能保證實物地質資料的質量和信息的準確性。在德國、英國等國外,鉆探工程的建設必須經過政府批準,必須按要求上報鉆探進度,必須如實上報鉆探獲得的信息。

組織系統

我國現行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是部省兩級管理體制,加上委托保管。所謂部管,就是國土資源部負責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的統壹報送和管理,該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作為事業單位,負責接收和保管需要報送國土資源部的實物地質資料,並向社會提供服務。省管是指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實物地質資料的匯交,省級匯交機構負責接收和保管需要向本省匯交的實物地質資料,並向社會提供服務。委托保管是指國土資源部將海洋、油氣、放射性礦產等實物地質資料委托給有資質的保管單位保管,並向社會提供服務。

實物地質資料的采集組織是組織體系的關鍵。館藏機構是隸屬於管理機關的事業單位,具體負責實物地質資料的接收、保管和服務工作。如何建立收集機構,以何種形式收集,是貫徹落實《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的重要課題。

從某種意義上說,地質資料(主要指成果地質資料)采集機構和實物地質資料采集機構是壹個職能或責任名稱,不壹定是壹個單位的名稱,也不壹定是壹個單位的“唯壹”名稱。比如省地質檔案館的行政隸屬關系,有的屬於省信息中心,有的屬於城建檔案館,有的屬於省博物館,有的甚至壹個單位兩塊牌子。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實物地質資料的收集機構僅從職能或職責上考慮。以何種形式,各省(區、市)可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靈活掌握,但前提是建立履行實物地質資料收集職責的單位或部門。

通過調查分析,結合與部分省(區、市)地質資料管理部門的溝通,我們認為建立省級實物地質資料收集機構有幾種模式可供選擇。

(1)地質資料主管部門管理的獨立機構。

如國土資源部委托的獨立法人單位國土資源國家實物地質資料中心,負責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的篩選、收集、驗收、整理和存儲,向社會提供實物地質資料服務,指導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業務,建立和維護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信息系統。在業務上,它與國家地質檔案館是分工不同的平行單位——壹個保管成果地質資料,壹個保管實物地質資料。

省級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可參照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模式,建立獨立的實物地質資料匯交機構,負責本省(區、市)實物地質資料的篩選、收集、驗收、整理、存儲和社會化服務,與省(區、市)地質資料館共同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資料匯交工作。

(2)作為統壹部門的地質資料收集機構。

目前,各省(區、市)都建立了地質資料收集機構。雖然它們有著不同的形式——有的是獨立的地質資料庫,有的是信息中心的部門,有的是檔案館掛著資料庫的牌子,有的是博物館的壹部分,但它們都具有《地質資料管理條例》賦予的省級地質資料庫的職能,即保存和管理依法匯交的地質資料,為全社會提供地質資料。目前,省級地質檔案館主要存儲成果地質資料,但完全可以通過設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部門,並根據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特點,增加存儲設施和設備,配備相應人員承擔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任務,來履行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職能。

(3)不增加專門機構,僅在原有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基礎上建設附屬實體圖書館。

與第二種模式不同的是,這種模式保持了原有采集機構的基本組織結構不變,只是增加了相應的人員,在成果數據倉庫之外增加了物理倉庫和附屬設施。這種實體圖書館可以由省級圖書館新建或租用,也可以委托地勘單位管理使用。根據廣東省實物地質資料的分布情況,廣東省委托5家地勘單位分別管理粵北、粵西、粵東、粵南、粵中相關區域的實物地質資料,並分別保存在各自的原倉庫中。

(4)充分發揮地市級國土資源部門的作用,建設地市級地質數據庫。

壹些省市根據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特點,探索將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延伸到市縣的可能性。

考慮到地勘單位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會受到經濟波動的影響,山東省國土資源廳決定依靠政府的力量,即各市國土資源局建設市級實物地質數據庫。全省設立了泰安分館、臨沂分館、濰坊分館、招遠分館,在山東省國土資源檔案館的指導下,采取就近分片保管的原則。與廣東最大的不同是充分發揮市國土局的作用。

省級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建設無論采取什麽方式,基本原則都是確保重要實物地質資料有人管、管得好、用得上。

收集系統

館藏體系是館藏資料的總和。根據實物地質再利用的重要價值,實物地質資料分為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I級是全國非常重要的物理地質資料,如“金釘子”剖面的物理地質資料和礦床類型的命名地的物理地質資料。ⅱ級為省級重要物理地質資料,如省內主要礦種主要類型代表性礦床的物理地質資料。三級是在壹定區域內具有重要保存價值的實物地質資料,如具有壹定開發前景的深部或外圍實物地質資料。ⅳ級是指需要埋藏、暫時不使用的實物地質資料。

根據實物地質資料量大且分散的特點,壹類實物地質資料主要保存在國家館,二類實物地質資料和部分壹類實物地質資料主要保存在省級館藏機構,三類實物地質資料主要保存在地質勘探單位,專項實物地質資料保存在委托保管單位。

3 2065 438+05至2020年系統建設的重點任務

3.1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分類管理系統建設

2013年,受國土資源部委托,實物地質資料中心開展了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情況調查,重點調查了《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頒布以來我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主要進展、辦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匯交工作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該部起草了《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於進壹步加強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通知的重點是構建全國實物地質資料分級管理體系,主張實物地質資料按重要性分為四級,並提出分級管理的分工。

該通知已列入2014年部發文計劃。因此,今後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將圍繞《通知》的貫徹落實來進行,五年的重點工作是推進全國實物地質資料分級管理體系建設。通過五年的工作,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有了完善的制度保障,有了科學的技術方法和標準支撐,有了完善的組織體系支撐,有了清晰系統的采集體系指導。

3.2研究制定全國實物地質資料收集規劃。

根據管理和服務的需要,結合我國實物地質資料生產和管理的特點,在國土資源部的指導下,在各省(區、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支持下,由國家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牽頭研究制定全國實物地質資料匯交計劃。目前,部分省(區、市)根據本省(區、市)礦產資源特點,制定了本省(區、市)礦床實物地質資料匯交計劃和實施方案,推動了本省(區、市)實物地質資料的清理和匯交管理工作。壹些省(區、市)已經在國土資源實物地質中心的指導下,開始了本省(區、市)實物地質資料收集規劃的研究。

通過計劃的制定,明確收藏目標和方向,同時指導實物資料的選擇和收藏,提高收藏資源的價值和交換管理水平。

館藏規劃的總體原則體現在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和系統性。但代表性要突出類型代表性(礦床類型、生物類型、巖石類型等。)、空間代表性(成礦帶、地層劃分、采樣網格等。)和時間代表性(地質年代、巖漿期等。).

3.3開展重要地質鉆探數據庫建設

物理地質數據的主體是鉆井巖心,鉆井信息是物理數據(巖心)管理的基礎和來源,鉆井揭示的地質信息也是物理地質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重要鉆孔數據庫的建設是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重要手段,鉆孔信息是篩選實物地質資料的重要依據。通過鉆孔數據庫,可以掌握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的生產、存儲和地質信息,為實物地質資料的分類和篩選提供依據。

按照總體部署,2015年底完成近1萬個鉆孔的數據庫建設,及時開展新增鉆孔的數據采集和管理工作。同時,按照建設與服務相結合的原則,於2014建設了鉆井數據庫服務平臺,向社會提供鉆井信息服務。

鉆井數據庫的建設是壹項長期的工作。只要地質工作還在繼續,鉆井信息就需要不斷進入數據庫,並及時向社會提供服務。

3.4加強國家館建設

根據部委局要求,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作為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匯交機構,在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中應發揮主導作用,而發揮主導作用的主要表現是制定思路、政策、制度和標準。在收藏方面,要保留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精品資料。在收集設施和服務設施上應該是世界壹流的。

國家館的建設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國土資源實物地質數據中心成立10年以來,特別是《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頒布以來,各省(區、市)、各行業多次到國土資源實物地質數據中心考察,主要考察實物數據管理、實物數據庫建設和存儲管理的技術方法。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的有關技術人員還赴各省(區、市)進行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技術培訓,對實物資料的篩選進行現場指導,並協助部分省(區、市)制定實物資料的收集計劃,起到了示範作用。

但是,國家館的建設與國家的要求及其在國家物理地質資料管理中的作用還有壹定差距,國家館的建設需要進壹步加強。主要任務包括:研究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政策和制度,協助部制定相關政策;開展管理技術研究,制定技術方法和標準;加強國家館館藏資源積累,接收需要報送的資料,根據館藏需求進行專題征集;開展實物地質數據服務系統建設,及時發布全國和國家館館藏信息;加強信息工作,實現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業務和信息發布的網絡化;加強國家館倉儲和服務設施建設,提高倉儲能力和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