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1892 165438+10月16-65438+6月12,0978)名叫唐定。四川省樂山縣人。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他是現代作家、歷史學家,新詩的創始人之壹。關於郭沫若的生平事跡,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說郭沫若是近代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有人說他是“不要臉的學者”,有人說他文學造詣高,還有人指責他私生活混亂...先簡單說壹下郭沫若和甲骨文的輝煌成就。
1928年6月,在東京的書店裏,他拿到了羅振宇寫的《殷墟書契考證》,開始了他的甲骨文研究。因為沒錢買書,他每天都要走很遠的路去書店看書。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我聯系了東方圖書館館長石田堪介,讓他在兩個月內看完圖書館的1甲骨文作品。在此期間,他閱讀了1遍《中國考古學》中有關甲骨文發現的所有記錄,還拜訪了幾乎所有的日本藏家,掌握了大量實物資料。
郭沫若夜以繼日地工作。他累得病倒了1天。即使發高燒,他還是不肯放下毛筆。在呻吟中,他還背誦了書房裏的寶貝。
施蟄存《甲骨文字研究》的1篇手稿中,有1段寫得特別粗糙,只因為是他發高燒的時候寫的。就這樣,他只用了兩年左右的時間,就完成了甲骨文研究、殷周金文研究和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這是他的甲骨文和金文研究的第1批成果。
8月1929,1,他的甲骨文字研究正式完成。在此之前,他的著作《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已經收錄了他的文章《甲骨文中的古代社會》。
從此,郭沫若對甲骨文的研究達到了頂峰。幾經周折,他的另壹本書《甲骨文全集》也問世了。郭沫若對甲骨文的研究主要是在日本十年流放期間和新中國成立前後。雖然起步晚,但起點高,方法新,所以在戰略上超越了前人。1959年8月,郭沫若來到了安陽殷墟,這塊甲骨文中向往已久的土地。晚年的《大型甲骨文合集》甲骨文收入41956片,被視為新中國古籍整理的最大成就。甲骨文的研究有了進壹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