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深山岡仁波切歷史溯源

深山岡仁波切歷史溯源

岡仁波齊在藏語中是“眾神之山”的意思,在梵語中是“濕婆的天堂”(濕婆是印度教的神),古代的大象、男佛和永仲本的教義都起源於此。根據印度創世史詩《羅摩衍那》中的記載,藏族史書《岡底斯山海錄》和《往事書》等記載,人們對岡仁波齊山的崇拜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根據這個宗教的經典描述,壹條河流從岡仁波齊順流而下,流入壹個不可征服的湖泊——馬邦雍湖。有四條大河發源於此,流向東、南、西、北。向東流的是馬泉河(雅魯藏布江下遊),盛產綠寶石,喝這水的人壯如龍;向南流的是孔雀河(下遊的恒河),這裏盛產銀沙,喝這水的人像孔雀壹樣可愛;向西流淌的是秦朗藏布的香泉河(薩特累季河下遊),這裏盛產金礦,喝這水的人壯如大象;向北流淌的是藏布石泉河(下遊是印度河),這裏盛產鉆石礦藏,喝這水的人勇猛如獅。每年都有來自印度、不丹、尼泊爾和中國各大藏族聚居區的絡繹不絕的進香,讓這裏的神聖意義延續千年。

據說佛教中最著名的須彌山也是指它。根據佛教小辭典:須彌山,壹座山的名字,也是壹個小世界的中心。在象雄本教前佛教時期,任剛岐伯被稱為“九天(萬)字山”,據說永中本教有360位神住在這裏。所幸永中本教創始人饒彌沃從天而降為佛,此山為著陸點。在興起於公元前5-6世紀的耆那教中,岡仁波齊被稱為“阿契塔博達”,是最高的山峰,是耆那教創始人裏沙巴納獲得自由的地方。

印度人稱這座山為Kailash,認為它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三大主神中最強大、地位最高的濕婆神就住在這裏。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上遊都發源於此,所以現在在岡仁波齊看到大量印度香客也就不足為奇了。

幾個世紀以來,岡仁波齊壹直是朝聖者和探險者的迷人之地,但迄今為止,沒有人能夠攀登這座神聖的山峰,或敢於侵犯世界的中心。只是在最近幾年,旅行者才把目光投向這個聖地,但數量仍然很少,這可能是壹個值得慶幸的原因。

岡仁波齊周圍有五座寺廟。念日寺是轉山的第壹站,之後會依次停靠拉浦寺、松初寺(又稱環邊寺)、江紮寺、賽龍寺,其中後兩個寺廟位於裏面。這五座寺廟有很多廣為人知的傳說和故事,有豐富的雕塑、雕像、壁畫等文物,但現在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