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洞穴與笛子古籍

洞穴與笛子古籍

桓伊(生卒年不詳),字叔夏,小字(野王)。[1]喬國洛縣(今安徽濉溪臨渙鎮)人。東晉將軍,名人,音樂家,之子,鎮南將軍,其父桓景,曾任丹陽尹。

桓伊有軍事才能,多次參與州府軍務,遷居傅參軍。後來被任命為淮南太守。因軍隊禦敵有方,升任豫州十二郡都督、揚州江西五郡軍令、建威將軍、溧陽知府。太和六年(371),擊敗前秦王建、章昊,以戰功獲得宣城郡稱號,升任豫州都督、西部中郎將、豫州刺史。建元十九年(383),謝衍、苻堅敗於淝水,封永修郡侯、右軍將軍。

太原九年(384),被朝廷任命為江州、荊州十郡、豫州四郡的軍事統帥,兼江州刺史。服役多年後,他被召回北京,他成了壹名保護軍隊的將軍。他在任期內去世。朝廷追授了右將軍,並加了壹個散騎為他效力。謚號是英雄。

桓伊擅長吹笛子,被譽為“笛聖”。鋼琴曲《梅花三弄》就是根據他的笛子譜子改編的。桓伊唱挽歌,唱音樂歌,袁唱《難去》,當時被人們稱為“三絕”。[2]

《晉書》點評:①伊有武功,明簡率為標準。②伊人謙虛,雖有大成就,但從不為。好音樂,壹時之妙,江左第壹。

唐·杜牧《潤州二首》詩:壹般來說,南朝心胸寬廣,東晉最風流。月明多想浣衣,壹笛聞壹吹“堤”之悲。[24]

胡《遊逸山閱臺詩》詩:晉朝是衣冠夢,青天是閱堂。浣衣曾吹古汀笛,萬香吹梅花。

《晉書》卷81傳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