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古詩詞壹定要講究平仄嗎

古詩詞壹定要講究平仄嗎

詩歌屬於韻文。格律是詩詞創作的形式之壹,自唐代以後興起。格律是我國古詩詞所獨有的,是詩人在寫作格式、音律等方面所應該遵守的規則,例如平仄、對仗、押韻、對黏、拗救等,其中平仄是格律詩寫作的重要基礎部分,其特點之壹就是每句都有平仄的規定。學寫格律詩詞,應該掌握有關平仄等基礎知識,如果不遵守或不懂得律詩的寫作規則,所寫的詩就不能稱為格律詩。

古詩詞講求平仄的道理是什麽?平仄是寫作格律詩詞用字的聲調,也是詩詞格律的壹個專門術語。“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不平。平仄理論是古人從長期詩詞寫作實踐過程中摸索和歸納出來的壹種音律。按照平仄交錯和對立的方式寫出來的詩詞,句子讀起來才能夠做到高低起伏、抑揚頓挫,朗朗上口,聽起來才能和諧悅耳,具有韻律美的效果。中國古詩詞特有的美感是通過句子平平仄仄的聲調來體現出來的。格律詩的對仗美、聲韻美是古人的智慧結晶。

平仄的基礎是漢語的四聲。四聲是漢語四種聲調的分類。所謂聲調,指語音的高低、長短、升降。據著名的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研究考證,1)古音平仄把四聲分成了兩類,“平”指四聲中的平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平聲是平調,上聲是升調,去聲是降調,入聲是短調,上聲、去聲、入聲為仄,除此之外是平聲。2)現在普通話的入聲消失了,入聲歸入仄聲中的上去兩聲和平聲中的陰平、陽平。普通話四聲聲調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在普通話四聲中,陰平、陽平是平聲;上聲、去聲是仄聲。今音和古音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在讀古詩詞時,人們常會發現這個差異性。如果不了解這個情況,我們會誤認為古人把平仄、押韻寫錯了。語音語調都是隨著社會發展而慢慢變化的。

中國古詩有古體詩、近體詩、變體詩三類,唐代以後按照格律寫的詩被稱為近體詩,包括絕句、律詩、排律三種。寫格律詩詞必須遵循平仄等基本格式。現在壹些人以創新為理由,以不能以“平仄害意”為借口,簡單否定平仄等律詩格式是不可取的,許多理由其實都是壹種懶人心態的折射。中國古詩詞所表達的“意”的音樂美,是通過音律來展現出來的,這種美已是我們生活的壹部分。(姚九思)